送兄·别路云初起

  《送兄·别路云初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全唐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前言】
  《送兄》是唐代一位七岁女童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送别兄长时的场景描写,表达出真挚的同胞亲情。前两句写别时的场景,借景寓情,以离别的路上见到的云喻兄长四海飘泊,又以离亭边的树枝象征着兄长即要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后两句抒情,移情于景,诗人感叹人不如雁,雁尚能相亲相近,同往同归,不分不离,而人生老是离别,叫人感伤嗟叹,表现心境的不平静和离别亲人的失落感。这首诗语言自然朴素,情感含而不露,深沉真挚,耐人品味。
  【注释】
  ⑴武后:即武则天
  ⑵别路:送别的道路。
  ⑶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驿亭举行告别宴会,于此送别。稀:形容树叶稀疏寥落的样子。
  ⑷嗟:感叹。
  ⑸归:一作“飞”。
  【翻译】
  哥哥啊!这就是我们要分手的大路了。云彩飞起,路边有供人休息送别的凉亭。亭外,是秋叶在飘坠。而我最悲伤叹息的就是,人,为什么不能像天上的大雁呢?大雁哥哥和妹妹总是排得整整齐齐,一同飞回家去的啊。
  【鉴赏】
  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或许真是时势造就,一个七岁女童,大堂之上,面对武后和群臣,应声做诗,且情态如此逼真,字数如此俭约,不得不另后人仰慕。
  此诗第一层:“别路”、“离亭”,相当于驿站,是古代送别、饯行的处所。点明地点,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铺开。“云初起”,要么是清晨,要么是傍晚,要么是雨后天开。但一切景语亦为情语,一语双关,亦指心中“愁云初起”。“叶正稀”,结合下句中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的“雁”来推断,应该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秋风紧,黄叶飘零,“离亭”前的落叶,为秋风扫荡,渐次稀疏,wwW.SLkJ.org着实苍凉,着实沉重。
  第二层: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寓“留”于“柳”的习俗。此处的叶,可能就是柳叶。前面不断有人送别,使得柳条折尽,渐渐稀少,真是一条柳枝一片心。而现在,尽管柳条稀少,但她还是要再折一枝赠与兄长,此中惆怅叫人难以消受。至此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诗人静静地站立,眼望兄长渐去渐远,马蹄声终于被重叠的山峦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对于人生、对于命运的自怜叹惋。“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雁的迁徙,总是结队成行,同出同归。可是人迫于环境所限、条件所囿,而不能与兄随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单,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诚为可叹。并且,这一“归”字可以做两种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启程外出。那么,这里的“归”便是“同出同归”的意义了,诗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长身上,是对他一路风尘、外行凶吉的牵挂;一者:两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篱下,或是流落他乡。此时兄长启程,回返故里,而独留妹一人不与同归,此间便更生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身如浮萍、命如蝉翼的慨叹。
  浓浓情谊,如诉如泣,尽融于字里行间。而全诗寥寥数语,连题目仅二十二字。用字之俭约,另人折服。题目“送兄”,点明主旨,定下全诗的基调,是送别兄长。至于上面推测的种种情况,全无交代,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而与此相比,后来大诗人李白的《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送族弟单父主薄凝摄宋城主薄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留饮赠之》等很多这样的诗标题就大为失色了。此诗前两句表明了地点和大致的时间,大肆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心中的惆怅、离别的情怀跃然纸上,如江如河,翻涌不息,却仅用了十个字;后两句也是十个字,突出了“雁”、“一行”、“归”,使得感情再次升华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上,由送行也到了对人生的慨叹,对身世的质问,情长纸短,惜墨如金。
  南朝江淹在《别赋》中说过,“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至今,离别诗一直都在诗篇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各具风格、各至一家。对这一首也作一简要的分析。“别路”、“离亭”形成对举,一咏三叹。在克俭如金的字数中,这算是泼墨如云、大肆渲染了。为的是以景衬情,为下两句做好铺垫。而且诗人善于选取特景:“别路”、“离亭”、“云”、“叶”等等,暗藏离愁别绪之情。紧接着,笔锋陡转,采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将镜头对准天上的“雁”。当然,这里也许是虚写。由“雁”的特性联想到人,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生发哀情,并且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也为读者将全诗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画面,印入读者的脑海中。其意境深远,空间开阔,且满目皆萧然,满腔皆哀伤,满腹皆愁绪,实在不能不说是诗人的高妙之处。且诗人时龄七岁,且为女子。在古代轻视女子,满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能如此善用这样的艺术技巧,实在让人费解,惊异。
  再回到全诗,通篇都是情深意切,而字字珠玑,语言简朴、明白如话,意境高妙。这样的诗篇,在中国古诗词中实在不可多得。难怪有人称她为“神童”、“奇女子”,于情于理,都是当之无愧。

送兄·别路云初起相关古诗词

  • ·古诗《别老母·搴帷拜母河梁去》--  《别老母·搴帷拜母河梁去》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黄景仁。其古诗全文如下: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前言】   《别老母》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参加举人乡试时,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老母亲,到外地谋生。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直至现在也是歌颂母爱作品中的不朽之作。   【翻译】   把帷帐撩起,因...
  • ·古诗《岁末到家》--  《岁末到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蒋士铨。其古诗全文如下: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翻译】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
  • ·古诗《思母·霜殒芦花泪湿衣》--  《思母·霜殒芦花泪湿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与恭。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鉴赏】   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wwW.SLkJ.org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
  • ·古诗《箜篌谣·结交在相知》--  《箜篌谣·结交在相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杂歌谣辞。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前言】   《箜篌谣》是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诗作。该诗是诗人对结交朋友的看法,表达了诗人对结交挚友之难的慨叹。   【注释】   ⑴箜篌谣:《乐府诗集...
  • ·古诗《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  《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前言】   《贫交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诗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之情。   【注释】   ⑴贫交行:描写贫贱之交的诗歌。贫交,古...
  • ·古诗《赵昌寒菊》--  《赵昌寒菊》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前言】   《赵昌寒菊》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首咏菊诗。整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二句是对花的品貌的描写,但遣辞造语之间,已经融入主观感情。后二句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赏。   【鉴赏】   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
  • ·古诗《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  《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其古诗全文如下: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鉴赏】   此诗为清代伟大文学wwW.SLkJ.org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贾探春(蕉下客)作,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最末一首。此诗作为小说人物诗,深...
  • ·古诗《钟山晚步》--  《钟山晚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鉴赏】   诗大意“若有若无的和风吹散了雨丝,落在楝花花瓣上。细小的红丝,像冬雪覆盖在一望无际的荒园上。道旁小路上有户人家,以木槿为篱,青竹做庐。走几步便可看见宜城悠闲自得的卖酒人家。”   画家可以无须费力即可作出一幅幅迷人的画来。...
  • ·古诗《送兄·别路云初起》--  《送兄·别路云初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全唐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前言】   《送兄》是唐代一位七岁女童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送别兄长时的场景描写,表达出真挚的同胞亲情。前两句写别时的场景,借景寓情,以离别的路上见到的云喻兄长四海飘泊,又以离亭边的树枝象征着兄长即要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后两句抒情,移情于
  • ·古诗《南中咏雁》--  《南中咏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承庆。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前言】   《南中咏雁》是唐初诗人韦承庆(一作于季子)创作的一首五绝。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写在贬谪途中看到的春雁北归,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思乡之苦和失足之恨。全诗语言通俗,如话家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在漫漫谪迁之旅中驻足长叹、仰天北望的旅人形象。   【注释】   ⑴...
  • ·古诗《夏日山中》--  《夏日山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前言】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注释】   ①裸袒:指诗人在青林里脱去头巾,不拘礼法的形态。青林:指山中树木苍翠、遮天蔽日。   ②脱巾:摘下帽子。  ...
  • ·古诗《漫成一首》--  《漫成一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言】   《漫成一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七绝。此诗写夜泊之景。第一句写一个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的白鹭;第四句写船尾鱼跳动的声音。四句分别写月、...
  • ·古诗《暮春归故山草堂》--  《暮春归故山草堂》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钱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前言】   《暮春归故山草堂》是一首唐人七绝。此诗记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暮春大好时光即将逝去所引起的愁绪。全诗前二句写景,诗中有画;后二句抒情,意在言外。诗风质朴自然,意境清幽深沉。   【注释】   ⑴故山:因诗人久...
  • ·古诗《古谣·一东一西垄头水》--  《古谣·一东一西垄头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   【前言】   《古谣》是由唐朝诗人王建写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描述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注释】   水: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   霞: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云层因受日光斜射而呈现的光彩。   道上:途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 ·古诗《条山苍·浪波沄沄去》--  《条山苍·浪波沄沄去》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其古诗全文如下: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翻译】   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鉴赏】   诗以“苍”字为题,就已表明了这一点。“条山苍”三个字,写出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苍”加以概...
  • ·古诗《咏梧桐·高梧百尺夜苍苍》--  《咏梧桐·高梧百尺夜苍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郑板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前言】   《咏梧桐》是清代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诗。诗中以“扫落秋星”的梧桐所生非地,无凤凰来栖比喻有才之士所生非时,无所成就。比喻形象贴切。从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对于自己或友人不平遭...
  • ·古诗《幼.女才六岁》--  《幼女才六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施肩吾。其古诗全文如下: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翻译】   幼小的女儿才刚刚六岁,还不知道什么是灵巧和笨拙。傍晚时分在院子里,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拜月乞巧。   【鉴赏】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
  • ·古诗《送兄·别路云初起》--  《送兄·别路云初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全唐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前言】   《送兄》是唐代一位七岁女童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送别兄长时的场景描写,表达出真挚的同胞亲情。前两句写别时的场景,借景寓情,以离别的路上见到的云喻兄长四海飘泊,又以离亭边的树枝象征着兄长即要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后两句抒情,移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