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前言】
  《去者日以疏》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四首,是出于游子所作。诗中主角路出城郊,看到墟墓,生发出世路艰难、人生如寄之情;作者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之感。
  【注释】
  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
  白杨:也是种在丘墓间的树木
  【翻译】
  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而更加亲切。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白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呜声犹如悲鸣自我的哀痛,萧萧的哀鸣声里,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里。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旅客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赏析】
  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四首。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第十三首《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是出于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之感。
  《古诗十九首》虽说不是出于一个作者之手,但这些诗篇却都植根于东汉末年大动乱的历史土壤,而具有共同的忧患意识。因为人生理想的幻灭而跌入颓废感伤的深谷的作者们,为了排遣苦闷,需要讽刺和抨击黑暗,这一个惨雾迷漫的外宇宙;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内宇宙进行反思:既然人生如寄,那么人生的价值观该是如何?既然是荣枯变幻、世态无常、危机重重、祸福旦夕,那么人生的最后归宿又将是如何?
  虽说《十九首》作者未必是富于思辨的哲学家,然而极尽人间的忧患,促使他们耽于沉思,而道家的辽阔想象空间和先秦以来“名理”观念的长期孕育,多方引导他们考虑生死存亡问题,终于把对人生奥区的探索和对世路艰难的悲歌二者相拌和。这是《去者日以疏》一诗的思想特点,也是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写照。
  当然,同是探索,同是悲歌,手法也还有不同。由于《十九首》作者的每一篇作品的思维定势不同,因而表现这一种自我反思的核心观念的建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着意含情,有绵邈取胜;有的是一气贯注,而不以曲折见长;有的运用一层深似一层的布局而环环套紧;有的是发为挥洒的笔势,历落颠倒,表面看来,好像各自游离,而却又分明是在深层次中蕴藏着内在脉络。而《去者日以疏》这一首,就思维定势说来,则更有其异守崛起之势。请看,开头的“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起笔之人生高度概括,就已经Www.SLkj.org笼罩全诗,和另外十八首迥然不同。另外十八首,大都是用比兴手法,由自然景物形象之表层的揭示,逐步转为景物的社会内涵的纵深掘发。这种审美心态与其艺术处理,蔚为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因而古人说,诗有了“兴”,则“诗这神理全具”(李重华《贞一斋诗话》)。确有至理。但话又说回来了,诗的得力之处并不能局限于比兴。哪怕开门见山,只要处理得好,也未尝不可成为佳作。开门见山,可以用叙事手法,如“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由“涉长道”而转入四顾茫茫,展开人生如寄的怅触;也还可以用足以笼罩全文、富于形象的哲理性警句作为序幕,那就是接下来要谈的《去者日以疏》的开头两句了。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互为错综的这两句,既是由因而果,也是相辅相成。天地,犹如万物的逆旅;人生,犹如百代的过客,本来就短促万分,更何况又是处于那一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的灾难重重的时代。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去的去了,来的来了。今日之“去”,曾有过往昔之“来”;而今日之“来”,当然也会有来日之“去”。这不仅和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说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相似,此外也更说明一点:东汉末年以至魏晋文人,他们的心理空间的确宽广。他们喜爱对人生进行探索,对命运进行思考。按照这首诗的时间的逻辑顺序看来,作者应该是先写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人天廖廓之想,然后再推开一笔,发挥世事代谢、岁月无常的哲理。可是作者偏不这样写,而是猛挥其雷霆万钧之笔,乍一开头,就写下了这样苍苍莽莽、跨越古今、隐含着人世间无限悲欢离合之情的两句。从技巧上说是以虚带实,以虚涵实;从作者的思维定势说,则是在诗篇开头,已经凭宏观纵目,指向了人事代谢的流动性,从而针对这一“来”一“去”进行洞察性的观照和内窥性的反思。
  足见开头意象的如此崛起,决非偶然。说明作者在目累累邱坟时被激直的对人生的悟发有其焦灼性。作者确是为眼前图景百触目惊心。也正因为这种悟发和焦灼来自眼前的严峻生活图景以及由此而联到的、长期埋葬在诗人记忆仓库中的决象,所以这开头的涵盖性就异常广阔,气势异常充沛,思维触角轩翥不群。这正是唐代诗僧皎然说的:“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诗式》)作者出了郭门以后,其所见所想,几乎无一而不与一“去”一“来”、一生一死有关。埋葬死人的“古墓”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了,然而死人也还是难保。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人生,连同他们的坟墓,与时日而俱逝,而新的田野,却又随岁月而俱增。面对着这样的凄凉现象,面对着那一个“时”,却又偏偏是“世积乱离”(《文心雕龙·明诗》)、大地兵戈、生民涂炭之时,诗人对眼前一“去”一“来”的鱼龙变幻,不由引起更深的体会,而愁惨也就愈甚了。
  既然“来者”的大难一步逼近一步,他不能不为古今代谢而沉思;既然看到和听到白杨为劲风所吹,他不能不深感白杨之“悲”从而自伤身世。历来形容悲风,都是突出其“萧萧”声。为此,诗人不由沉浸到一种悲剧美的审美心态积淀之中而深有感发,终于百感苍茫地发出惊呼: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墓前墓后的东西很多,而只归结到“白杨”;但写白杨,也只是突出了“萧萧”。荆轲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句。借用到这里来,却既成为悲风之声,又成为象征“地下陈死人”的像白杨树的哭泣之声。死人离开世界,是“去者日以疏”了,然而他们的悲吟分明在耳,这就是“来者日以亲”。一“疏”一“亲”,表现在古墓代谢这一典型景象对比之中,更集中的化作为白杨的萧萧声。这结果,给予诗人的感召如何,这就不用说了。清人朱筠有云:“说至此,已可搁笔”;但他却又紧接着说:“末二句一掉,生出无限曲折来。”(《古诗十九首》)确有至理。
  所谓末二句,是这样的平平淡淡,但它却饱含着无限酸辛:思归故里闾,欲归道无因。表现看来,这两句好像游离开前文,确乎是朱筠说的“一掉”;介这一个大大的转折,却显示了诗歌的跳跃性,并非游离之笔,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既然人生如寄,代谢不居,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那么长期作客的游子,则不能不为之触目惊心。唯一的希望只有是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这时,老人该尚未因尽死而疏,而过去未曾见过的新生后辈,又复得以亲近,这将是无比美好的。不过,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得,故障重重。这些故障尽管没有细说,而只是一笔带过,化为饱含着无限酸辛的二字:“无因”!但,这位凝神地谛视着满眼丘坟,冥索人生的反思自我的诗人,他的前途茫茫是可以想见的。
  他只有让幻想委于空虚,把归心抛却在缥缈难凭的宇宙大荒之中。而与此同时,他也只有让长期生活无限延续下去,让还乡梦日日向枕边萦绕,让客中新岁月,一天天向自己逼来。
  在古今代谢这一个莽莽苍苍和流动不居的世界中,诗人的遭际是渺小的,然而诗人的心理时空却又非常辽阔。他把长期的游子生涯放在一“去”一“来”的时间顺流中,把异乡的“郭门”和故乡的“里闾”放在两个空间的对流中;而更重要的,则是宇宙的代谢引起他主观和悟解,而诗人的焦灼又加深了景物的愁惨气氛中,耸立着一位耽于沉思的、净化了和升华了的悲剧性格的佚名诗人。就这一点说,又可以看做心灵与现实的交流。
  顺流,对流,交注,一切都表明这首古诗作者,他有着炯炯双眸。他不止是“直视”丘坟,他面向的是茫茫宇宙中的奥区。他怀着愤激和焦灼的心情,进行观照和冥索。

去者日以疏相关古诗词

  • ·古诗《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前言】   《驱车上东门》这首诗,是用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的形式写出的表...
  • ·古诗《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前言】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东汉的...
  • ·古诗《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翻译】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风吹生了枯萎的野草。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人又何尝不很快地...
  • ·古诗《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前言】   《迢迢牵牛星》选自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本诗是其中的第十首,本来没有题目,后人用诗的首句为题后加上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爱情画面。   【注释】 ...
  • ·古诗《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   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4、致:送达。   5、贡:献。一作“贵”。 ...
  • ·古诗《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前言】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该诗或云是婚后夫有远行,妻子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恐不然。...
  • ·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⑴促织: 蟋蟀   ⑵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   ⑶历历: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   ...
  • ·古诗《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前言】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大多写妇思游子的相思离别之苦和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妇思游子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也被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   【注释】   芙蓉:荷...
  • ·古诗《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前言】   《去者日以疏》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四首,是出于游子所作。诗中主角路出城郊,看到墟墓,生发出世路艰难、人生如寄之情;作者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
  • ·古诗《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前言】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是一首东汉的五言诗,作者未知,本诗劝人通达世事,及时行乐,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并讽刺了那些贪图富贵者不懂得领悟人生的愚昧无知。...
  • ·古诗《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前言】   《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
  • ·古诗《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注释】   孟冬:农历十月   三五:农历十五日   四五:农历二十日   三岁:三年   灭:消失   区区:指相爱之情   【翻译】   农历...
  • ·古诗《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前言】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此诗似乎是《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   【注释】   ①端:犹&l...
  • ·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前言】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是东汉时期的诗歌。该篇诗歌突出表现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手法,而关于该诗的主题,历来有两种解读:一说该诗通过皎皎明月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
  • ·古诗《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汇编了近300首古诗,插图古朴细致.解释生动易懂,是学龄前到小学低年级儿童认识唐诗、理解古典文学的好帮手。《古诗三百首》分为五言或七言。古诗三百首内容如下:   五言古诗:   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0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06李白:月下独酌 007李白:春思 008杜甫:望岳 009杜甫:赠卫八处士 010...
  • ·古诗《马的诗句》--  关于马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马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
  • ·古诗《八归·秋江带雨》--  《八归·秋江带雨》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史达祖。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竟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残照,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注释】   ①瞰...
  • ·古诗《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前言】   《去者日以疏》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四首,是出于游子所作。诗中主角路出城郊,看到墟墓,生发出世路艰难、人生如寄之情;作者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