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作者:崔颢更新时间:2019-01-04
诗句《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出自古诗《舟行入剡》,作者为古代诗人崔颢,其内容如下: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诗人崔颢资料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作者崔颢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崔颢的诗词全集: 《晚入汴水》 《舟行入剡》 《相逢行》 《维扬送友还苏州》 《行经华阴》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长干行》 《行路难·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相关信息

  • 古诗《垂祥纷可录,俾寿浩无涯。》 - -
  • 古诗《陇雁南飞河水流,秦城千里忍回头。》 - - 陇雁南飞河水流,秦城千里忍回头。征行浑与求名背,九月中旬往夏州。
  • 古诗《多少欢娱簇眼前,浔阳江上夜开筵。》 - - 多少欢娱簇眼前,浔阳江上夜开筵。数枝红蜡啼香泪,两面青娥拆瑞莲。清管彻时斟玉醑,碧筹回处掷金船。因知往岁楼中月,占得风流是偶然。
  • 古诗《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 -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
  • 古诗《数畦蔬甲出,半梦鸟声移。》 - - 宁因不得志,寂寞本相宜。冥目冥心坐,花开花落时。数畦蔬甲出,半梦鸟声移。只恐龙楼吏,归山又见违。
  • 古诗《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 -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言者志之...
  • 古诗《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 -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 古诗《媚容素态,比群花、赢了风流颜色。》 - - 媚容素态,比群花、赢了风流颜色。昵枕低帏销受得,□□轻怜深惜。怎望如今,瓶沈簪折,蓦地成疏隔。□□夕雨,甚时重见踪迹。门外暂泊兰舟,一行霜树,□一重山碧。泪眼相看争忍望,天际孤村寒驿。卞水无情,催人东去,去也添愁寂。鳞鸿方便,为人传个消息。
  • 古诗《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 -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 古诗《三公尽是知音人,曷不荐贤陛下圣。》 - -
  • 古诗《更无一点飞埃迹。》 - -
  • 古诗《书来频寄西边讯,是我江南愁断时。》 - - 去日春山淡翠眉。到家恰好整寒衣。人归玉垒天应惜,舟过松江月半垂。千万绪,两三卮。送君不忍与君违。书来频寄西边讯,是我江南愁断时。
  • 古诗《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 - 今古递相送,几时无逝波。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 古诗《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 -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