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作者:刘禹锡更新时间:2019-11-01
诗句《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出自古诗《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作者为古代诗人刘禹锡,其内容如下: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
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诗人刘禹锡资料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

刘禹锡的诗词全集: 《春词》 《咏红柿子》 《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后历滑》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 《省试风光草际浮》 《送鸿举游江西》 《浪淘沙》 《和令狐相公闻思帝乡有感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相关信息

  • 古诗《双桂情深,千花明焕。》 - - 归雁低空,游蜂趁暖。凭高目向西云断。具茨山外夕阳多,展江亭下春波满。双桂情深,千花明焕。良辰谁是同游伴。辛夷花谢早梅开。应须次第调弦管。
  • 古诗《谱字红蔫,翦烛记同看。》 - -
  • 古诗《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 -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蔽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 古诗《情声两尽莫相违。》 - -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还垂。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 古诗《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 -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 古诗《认奇字、摩挲峭石,聚万景、只在此山中。》 - -
  • 古诗《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 -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 古诗《天宫阁上醉萧辰,丝管闲听酒慢巡。》 - - 天宫阁上醉萧辰,丝管闲听酒慢巡。为向凉风清景道,今朝属我两三人。
  • 古诗《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 - - 乡关胡骑远,宇宙蜀城偏。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却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
  • 古诗《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 - - 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更有仙花与灵鸟,恐君多半未知名。
  • 古诗《只恐向,笛声怨处,吹落残枝。》 - -
  • 古诗《每见俗人多惨澹,惟逢美酒即殷勤。》 - - 萝襟蕙带竹皮巾,虽到尘中不染尘。每见俗人多惨澹,惟逢美酒即殷勤。浮云心事谁能会,老鹤风标不可亲。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
  • 古诗《风撼藕塘猩鬼泣,月吞采石鲸鲵戮。》 - -
  • 古诗《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 -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