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政第三十一

【原文】
仲弓①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②无所用政,至政③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④是也。信乎?”
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⑤焉。太上⑥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颛五刑必即天伦⑦,行刑罚则轻无赦。侀,侧⑧也;侧,成也。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尽心焉。”

【注释】
①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孔子弟子。
②至刑:最严酷的刑罚。
③至政:最完美的政治。
④成康之世:周成王、周康王的时代。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⑤相参:相互配合。
⑥太上:最好,最上等。
⑦颛:通“专”。即天伦:合乎天意。旧注:“即,就也。就天伦,谓合天意。”
⑧侀(xíng):成形之物。侀:通“形”。

【翻译】
仲弓问孔子说:“我听说有严酷的刑罚就不需要用政令了,有完善的政令就不需要用刑罚了。有严酷的刑罚不用政令,夏桀、商汤的时代就是这样;有完善的政令不用刑罚,周朝成王、康王的时代就是这样。这是真的吗?”
孔子说:“圣人治理教化民众,必须是刑罚和政令相互配合使用。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来统一思想,其次是用政令。用刑罚来教导民众,用刑罚来禁止他们,目的是为了不用刑罚。对经过教化还不改变,经过教导又不听从,损害义理又败坏风俗的人,只好用刑罚来惩处。专用五刑来治理民众也必须符合天道,执行刑罚对罪行轻的也不能赦免。侀,就是侧;侧,就是已成事实不可改变。一旦定刑就不可改变,所以官员要尽心地审理案件。”

【原文】
仲弓曰:“古之听讼①,尤罚丽于事,不以其心,可得闻乎?”
孔子曰:“凡听五刑之讼②,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正其忠爱以尽之。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③,狱必三讯焉。有指无简④,则不听也。附从轻,赦从重。疑狱则泛与众共之⑤,疑则赦之。皆以小大之比成也。是故爵人必于朝,与众共之也;刑人必于市,与众弃之也。古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⑥也。士遇之涂,以弗与之言。屏诸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与政,弗欲生之也。”
仲弓曰:“听狱,狱之成,成何官?”
孔子曰:“成狱成于吏,吏以狱成告于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大司寇听之,乃奉于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⑦,然后乃以狱之成疑于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所以重之也。”
仲弓曰:“其禁何禁⑧?”
孔子曰:“巧言破律,遁名改作⑨,执左道与乱政者,杀。作淫声⑩,造异服,设伎奇器以荡上心者,杀。行伪而坚,言诈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惑众者,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者,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仲弓曰:“其禁尽于此而已?”
孔子曰:“此其急者。其余禁者十有四焉:命服命车不粥于市,圭璋璧琮不粥于市,宗庙之器不粥于市,兵车旍旗不粥于市,牺牲柜鬯不粥于市,戎器兵甲不粥于市,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麂不中数、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文锦珠玉之器雕饰靡丽不粥于市,衣服饮食不粥于市,果实不时不粥于市,五木不中伐不粥于市,鸟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凡执此禁以齐众者,不赦过也。”

【注释】
①听讼:审理案件。
②五刑之讼:五种罪行的案件。
③大司寇:官名,掌刑狱纠察等事。正刑:正定刑法。明辟:辨明法令。察狱:审理案件。
④有指无简:有人指证但不能确定犯罪事实。旧注:“简,诚也。有意无其诚者,不论以为罪也。”
⑤疑狱:疑难案件。泛与众共之:广泛征求意见,共同审理。
⑥大夫弗养:大夫不供养被判刑的人。
⑦三公: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周朝为太师、太傅、太保。卿士:官名。参听:参与审理。棘木之下:古代判案的处所。棘木:酸枣树。旧注:“外朝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面三槐,三公位。”
⑧其禁何禁:禁:禁止的事。后“禁”字指禁令的条款。
⑨遁名:假冒名义。改作:改变法则。旧注:“变言与物名也。”
⑩作淫声:制造yín靡(版 权 所有 ew en yan c o m 易 文言 网)之音。旧注:“淫,逆也,惑乱人之声。”
行伪而坚:行为诈伪而顽固。旧注:“行诈伪而守之坚也。”
衣服饮食不粥于市:旧注:“卖成衣服,非侈必伪,故禁之。禁卖熟食,所以厉耻也。”

【翻译】
仲弓说:“古代审理案件,对过错的处罚根据事实,不依据内心动机,对这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孔子说:“凡是审理五种罪行的案子,必须要推究其父子之情,按照君臣之义来衡量,目的是论证犯罪情节的轻重,谨慎地衡量罪过的深浅,以便分别对待。尽量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极力发挥自己的忠爱之心来探明案情。大司寇的职责是正定刑法辨明法令来审理案件,审案时必须听取群臣、群吏和万民的意见。有指证而核实不了犯罪事实的,就不治罪。量刑可重可轻的就从轻,赦免时,原判重了的则先赦。疑案则要广泛地向大众征求意见共同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无法裁决,就赦免他。一切案件一定要根据罪行大小比照法律条文来定案。所以赐予爵位一定要在朝廷上,让众人共同见证;行刑一定要在闹市上,让众人共同唾弃他。古时诸侯不收容犯罪的人,大夫也不供养犯罪的人。读书人在路上遇到犯罪的人,不和他交谈。把罪犯放逐到四境,任凭他到什么地方,也不让他参与政事。表示不想让他活在世上。”
仲弓问:“审理案件时,定案的事,是由什么官来完成的?”
孔子说:“案件首先由狱官来审定,然后狱官把审理情况报告给狱官之长。狱官之长审理之后,再报告大司寇。大司寇审理之后,再报告君王。君王又命三公和卿士在种有酸枣树的审理处会审,然后把审理结果和可疑之处回呈给君王。君王根据三种可以宽宥的情况决定是否减免刑罚,最后根据审判结果来定刑。审定的程序是很慎重的。”
仲弓又问:“在法律禁令的规定中都有哪些条款呢?”
孔子说:“凡是用巧言曲解法律,变乱名义擅改法度,利用邪道扰乱国政者,杀。凡是制作淫声浪调,制作奇装异服,设计奇巧怪异器物来扰乱君心的,杀。凡行为诡诈又顽固,言辞虚伪又能诡辩,学非正学又广博多知,顺从坏事又曲加粉饰,用以蛊惑民众者,杀。凡利用鬼神、时日、卜筮,用以惑乱民众者,杀。犯此四类该杀罪行的都不需详加审理。”
仲弓又问:“法令禁止的就到此为止了吗?”
孔子说:“这是其中最紧要的。其余应禁的还有十四项:天子赐予的命服、命车不准在集市上出卖,圭璋璧琮等礼玉不准在集市上出卖,宗庙祭祀用的礼器不准在集市上出卖,兵车旍旗不准在集市上出卖,祭祀用的牲畜和酒不准在集市上出卖,作战用的兵器铠甲不准在集市上出卖,家用器具不合规矩不准在集市上出卖,麻布丝绸精粗不合乎规定、宽窄不合规定的不准在集市上出卖,染色不正的不准在集市上出卖,锦缎珠玉等器物雕刻巧饰特别华丽的不准在集市上出卖,衣服饮食不准在集市上出卖,果实还未成熟不准在集市上出卖,树木不成材不准在集市上出卖,幼小的鸟兽鱼鳖不准在集市上出卖。凡执行这些禁令都是为了治理民众,犯禁者不赦。”

【评析】
这一篇主要是讲刑政的,但孔子道德还是强调德、礼的教化作用。他说:“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在审理案件时,孔子认为必须注重犯罪事实,根据情节的轻重、罪行的深浅来量刑。审理官还需用尽他的聪明才智,以忠爱之心来审理。疑狱则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过狱吏、狱官、大司寇三次讯问审理,然后上报到君王,君王还要让三公卿参与审理,最后有疑问还要由君王定夺。但对四种大罪,如“巧言破律,遁名改作,执左道与乱政者;作淫声,造异服,设伎奇器以荡上心者;行伪而坚,言诈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惑众者;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者”则杀无赦,不必经过三次审讯。另外还有十四条禁令,规定得很详细。

刑政第三十一相关信息

  • ·《五刑解第三十》--【原文】 冉有问于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①,信乎?” 孔子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凡夫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②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是以上有制度,则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则不犯。故虽有奸邪贼盗靡法妄行之狱,而无陷刑之民。不孝者生于不仁,不仁者生于丧祭之无礼。明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能教仁爱,则服丧思...
  • ·《郊问第二十九》--【原文】 定公①问于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②,何也?”孔子对曰:“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③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④,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注释】 ①定公:鲁国国君,名宋。 ②郊祀:在郊外祭天地、祖宗或鬼神。配天:指郊祀时同时郊祀上天。 ③大报本反始:大规模地报答上天的恩惠。 ④垂象:显示征兆。 【翻译】 鲁定公向孔子询问道:“古代帝王在郊...
  • ·《观乡射第二十八》--【原文】 孔子观于乡射①,喟然叹曰:“射之以礼乐也,何以射?何以听?修身而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将安能以求饮?《》②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③祈,求也。求所中以辞爵。酒者,所以养老、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辞其养也。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则辞以病,悬弧之义④。” 于是退而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焉。射至于司马⑤,使子路执弓矢,出列延,谓射之者曰:&ldq...
  • ·《论礼第二十七》--【原文】 孔子闲居,子张、子贡、言游侍①,论及于礼。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语汝以礼,周流无不遍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如何?”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②,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子曰:“给夺慈仁。”子贡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礼者?”子曰:“礼乎,夫礼所以制中也。”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领恶而全好者与?&rdqu...
  • ·《本命解第二十六》--【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也?” 孔子对曰:“分于道谓之命①,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 “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②,然后有见。八月生齿,然后能食。三年囟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阴穷反阳,故阴以阳变;阳穷反阴,故阳以阴化。...
  • ·《执辔第二十五》--【原文】 闵子骞为费宰①,问政于孔子。 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 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 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②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善御马者WWw.sLKJ.Org,正衔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善...
  • ·《五帝第二十四》--【原文】 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 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①,取法五行。五行更王②,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注释】 ①易代而改号:改换朝代就改换年号。 ②五行更王:按照五行循环...
  • ·《五帝德第二十三》--【原文】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①曰‘黄帝②三百年川’。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 孔子曰:“禹汤文武周公,不可胜以观也。而上世黄帝之问,将谓先生难言之故乎③!” 宰我曰:“上世之传,隐微之说④,卒采⑤之辩,暗忽之意,非君子之道者,则予之问也固矣。” 孔子曰:“可也,吾略闻其说。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齐...
  • ·《刑政第三十一》--【原文】 仲弓①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②无所用政,至政③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④是也。信乎?” 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⑤焉。太上⑥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颛五刑必即天伦⑦,行刑罚则轻无赦。侀,侧⑧也;侧,成也。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尽心焉。” 【注释】
  • ·《礼运第三十二》--【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①,与于蜡②。既宾事毕③,乃出游于观④之上,喟然而叹。言偃侍,曰:“夫子何叹也?”孔子曰:“昔大道之行⑤,与三代之英⑥,吾未之逮⑦也,而有记焉。” 【注释】 ①司寇:官名。掌刑狱纠察等事。 ②与于蜡(zhà):参与蜡祭。周代于十二月合祭百神,叫蜡。 ③既:已经。宾:陪祭者。毕:完毕。旧注:“毕宾客之事也。” ④观:宫门外阀。旧注:“观,宫外门阙,《周礼》...
  • ·《冠颂第三十三》--【原文】 邾隐公①既即位,将冠②,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于孔子③。 子曰:“其礼如世子④之冠,冠于阼⑤者,以着代⑥也。醮⑦于客位,加其有成⑧。三加弥尊⑨,导喻其志。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虽天子之元子⑩,犹士也,其礼无变。天下无生而贵者,故也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以将之,以金石之乐节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示不敢擅。” 【注释】 ①邾隐公:春秋时邾国国君,生平不详。 ②冠: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
  • ·《庙制第三十四》--【原文】 卫将军文子将立先君之庙于其家①,使子羔②访于孔子。 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弗知。”子羔曰:“敢问尊卑上下立庙之制,可得而闻乎?” 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③,乃为亲疏贵贱多少之数。是故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太祖近庙④,皆月祭之。远庙为祧⑤,有二祧⑥焉,享尝乃止⑦。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曰祖考庙⑧,享尝乃止。大夫...
  • ·《辩乐解第三十五》--【原文】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①。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②,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曰:“孔子有所缪然思焉,有所睾然③高望而远眺。”曰:“丘迨得其为人矣,黮...
  • ·《问玉第三十六》--【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①?何也?为玉之寡②而珉多欤?” 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③,智也;廉而不刿④,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⑤而长,其终则诎然⑥,乐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⑦,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⑧,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⑨云:‘言念⑩君子,温其如玉。&rsq...
  • ·《屈节解第三十七》--【原文】 子路问于孔子曰:“由闻丈夫①居世,富贵不能有益于物;处贫贱之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则不足以论乎人之域②矣。” 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③;求伸者,所以及时④。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 【注释】 ①丈夫:大丈夫。指有作为的人。 ②域:境界。 ③待:等待有人了解和任用。 ④时:良时,好时机。 【翻译】 子路问孔子说...
  •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原文】 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翻译】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二十九岁时头发就白了,三十一岁早早就死了。孔子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我的弟子们关系日益亲密。”颜回以品德操守高尚闻名,孔子称赞他仁爱。 【原文】 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以语言著名。事齐为临...
  • ·《本姓解第三十九》--【原文】 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①,纣之庶兄,以圻内②诸侯,入为王卿士。微,国名,子爵。初,武王克殷,封纣之子武庚于朝歌③,使奉汤祀。武王崩,而与管④、蔡、霍三叔作难,周公相成王东征之。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代殷后,作《微子之命》⑤申之。与国于宋,徙殷之子孙,唯微子先往仕周,故封之贤。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泄。嗣微子之后,故号微仲。生宋公稽,胄子⑥虽迁爵易位,而班级⑦不及其故者,得以故官为...
  • ·《刑政第三十一》--【原文】 仲弓①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②无所用政,至政③无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④是也。信乎?” 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⑤焉。太上⑥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颛五刑必即天伦⑦,行刑罚则轻无赦。侀,侧⑧也;侧,成也。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尽心焉。”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