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出自宋朝诗人蒋捷的作品《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释】
  1、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2、从:听随,听任。
  3、向:到。
  4、檐牙:屋檐上翘起如牙的建筑物。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5、鬓边斜:斜插在两鬓。
  【翻译】
  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
  【赏析】
  从词意看,这首词的主人公应是一位妇女。起句“人影窗纱”,点明她看见窗纱上映出人影。“是谁来折花?”她心里想,这是谁来折花呢?她没有怀疑这人会来干别的,首先想到的是来折花,则她爱花之心切,便可想而知。既然爱花,尤其爱自家的花,当然要护花而不愿让人攀折。但她转而又想,虽然不知来折花的是谁,可既来折花,想必也爱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那就“折则从他折去”吧。况且“知折去、向谁家?”如果送到爱花、惜花的人家,岂不是花得其所、花得其人了吗。上片,写发觉折花人时的思想活动。
  下片承前,写交代折花人折、插的具体方法。这时,女主人干脆发话了:“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她告诉折花人,靠近屋檐边的花枝最好,折时要把手伸得高些。从这番话中可知,女主人对家中的www.slkj.org花枝多么熟悉;生怕别的花枝被损害,又是多么怜爱。及至折花人折完花即将离去时,女主人还向折花人说道:“须插向,鬓边斜。”言这些好花最适合美人插戴,“花面交相映”,方能相得益彰。只是戴的时候,要斜着插在鬓边,才更显得别有风韵。女主人交代别人如此插法,则表明她自己必然是这样插惯了的,是非常欣赏这种插法的。
  这首词反映了妇女爱花、爱美的思想和表现,写得极有层次:从“见影”到“猜想”,到“发言”;女主人和折花人由对立(一防一折)到统一(女主人同意折花人折花,并告诉他什么地方花好,怎样来折,怎样去插)。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首短词中先后用了7个“折”字。其实,这是词人有意这样安排的。在中国诗歌领域的创作中,运用“重复”这一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复沓美,是屡见不鲜的。单以词而论,如王观的《卜算子》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便是明证,四句中便用了三个“春”字。
  这是一首极有韵味的小令。词人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的描述,反映了他的近乎童心的情趣。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下片云:“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中闲看。”两首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颇异其趣的一面:都表现了作者某种童心未泯、热爱生活的情趣,但一是单纯的旁观者,一是积极的参与者,就富有人情味一端而言,此词更能贴近生活,因而更能引人入胜。通首皆用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更使作品写得异乎寻常的生动活泼。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相关信息

  • ·《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  “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出自宋朝诗人刘过的作品《贺新郎·老去相如倦》,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
  •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出自宋朝诗人刘过的作品《贺新郎·老去相如倦》,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
  • ·《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  “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出自宋朝诗人刘过的作品《贺新郎·老去相如倦》,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
  •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出自宋朝诗人刘过的作品《贺新郎·老去相如倦》,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
  •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注释】   ①日初长:白昼开始长了。   ②雨余:雨后。   ③睡损:睡坏。 红妆,指妇女的盛妆,以色尚红,故称红妆。苏轼《海棠...
  •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注释】   ①日初长:白昼开始长了。   ②雨余:雨后。   ③睡损:睡坏。 红妆,指妇女的盛妆,以色尚红,故称红妆。苏轼《海...
  •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注释】   ⑴程公辟:名师孟。曾提点夔州路刑狱(主管一路司法刑...
  •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注释】   ⑴程公辟:名师孟。曾提点夔州路刑狱(主管一路司法刑狱...
  •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出自宋朝诗人蒋捷的作品《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释】   1、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2、从:听随,听任。   3、向:到。
  •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出自宋朝诗人蒋捷的作品《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释】   1、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2、从:听随,听任。   3、向:到。  ...
  •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无闷·催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
  •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无闷·催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
  •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其古诗全文如下: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   ⑵澹:...
  •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其古诗全文如下: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注释】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   ⑵澹:也...
  •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出自宋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桂枝香·吹箫人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
  •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出自宋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桂枝香·吹箫人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
  •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出自宋朝诗人杨徽之的作品《寒食寄郑起侍郎》,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释】   ⑴寒食:寒食节。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禁火,吃冷食,谓之寒食。郑起:宇孟隆,后周时曾任右拾遗、直史馆,迁殿中侍御史。入...
  •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出自宋朝诗人蒋捷的作品《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释】   1、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2、从:听随,听任。   3、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