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登楼寄王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鉴赏】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韦应物与王卿之间有着很深的情谊。读这首小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诗人韦应物的形象,见到他正在拾级登楼,对景吟唱。从前当他和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登楼(“踏阁”),纵目远眺;并肩上山(“攀林”),寻幽探胜。而如www.slkj.org今呢,王卿已经远去楚地,只有诗人自己还滞留在海边的州郡。这会儿,当诗人孤独地登楼送目时,一种强烈的怀念故人之情不觉油然而生,脱口唱出了一、二两句:“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这开头两句虽然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而在用笔上,却又有委婉曲折之妙。一、二两句采用的都是节奏比较和缓的“二二三”的句式:“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在这里,意义单位与音韵单位是完全一致的,每句七个字,一波而三折,节奏上较之三、四句的“四三”句式,“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显然有缓急的不同。句中的自对,也使这两句的节奏变得徐缓。“踏阁”与“攀林”,“楚云”与“沧海”,分别在句中形成自对。朗读或默诵时,在对偶成分之间自然要有略长的停顿,使整个七字句进一步显得从容不迫。所以,尽管诗人的感情是强烈的,而在表现上却又不是一泻无余的,它流荡在舒徐的节律之中,给人以离恨绵绵、愁思茫茫的感觉。
  三、四句承一、二句而来,是“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的展示。在前两句中,诗人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歌唱;到这后两句,写法顿变,用似乎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粗粗看去,不免感到突兀费解;细细想来,又觉得唯有这样写,才能情真景切、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登楼怀友这一主题。
  第三句中的“砧杵”,是捣制寒衣用的垫石和棒槌。这里指捣衣时砧杵相击发出的声音。秋风里传来“数家”零零落落的砧杵声,表现了“断续寒砧断续风”(李煜《捣练子》)的意境。“秋山下”,点明节令并交代“数家砧杵”的地点,“秋山”的景色也是萧索的。全句主要写听觉,同时也是诗人见到的颇为冷清的秋景的一角。
  最后一句着重写极目远望所见的景象。“荆榛”,泛指高矮不等的杂树。“一郡”,形容荆榛莽莽苍苍,一望无涯,几乎塞满了全郡。而“寒雨中”三字,又给“一郡荆榛”平添了一道雨丝织成的垂帘,使整个画面越发显得迷离恍惚。这一句主要诉诸视觉,而在画外还同时响着不断滴落的雨声。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一、二句直抒,用的是虚笔;三、四句写景,用的是实笔。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虚笔概括了对友人的无穷思念,为全诗定下了抒写离情的调子。在这两www.slkj.org句的映照下,后面以景寓情的句子才不致被误认为单纯的写景。景中之情虽然含蓄,却并不隐晦。实笔具体写出对友人的思念,使作品具有形象的感染力,耐人寻味,又使前两句泛写的感情得以落实并得到加强。虚实并用,使通篇既明朗又不乏含蓄之致,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动。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相关信息

  •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登楼寄王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鉴赏】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韦应物与王卿之间有着很深的情谊。读这首小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诗人韦应物的形象,见到他正在拾级登楼,对景吟唱。从前当他和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登楼(&ldqu...
  •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新秋夜寄诸弟》,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释】   ⑤微疴:小病。   ⑥颜鬓:容颜,鬓发。   ⑦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翻译】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高高梧桐树...
  •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新秋夜寄诸弟》,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释】   ⑤微疴:小病。   ⑥颜鬓:容颜,鬓发。   ⑦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翻译】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高高梧桐树...
  •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新秋夜寄诸弟》,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释】   ①星河:银河。   ②空斋:萧条的居室。   ③用:因为。   ④人瘼: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   【翻译】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
  •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新秋夜寄诸弟》,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释】   ①星河:银河。   ②空斋:萧条的居室。   ③用:因为。   ④人瘼: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   【翻译】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
  •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释】   ⑤伊岸:伊水畔。《水经注·伊水》:“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释】   ⑤伊岸:伊水畔。《水经注·伊水》:“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又东北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释】   ①巩:今河南巩县。洛:洛水。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府巩县:“黄河,西自偃师县界流入。洛水...
  •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登楼寄王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鉴赏】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韦应物与王卿之间有着很深的情谊。读这首小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诗人韦应物的形象,见到他正在拾级登楼,对景吟唱。从前当他和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登楼(&
  •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宿永阳寄璨律师》,其古诗全文如下: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注释】   ①郡斋:郡府里办公居住的地方。   ①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北周庾信《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翻译】   听说冬夜里我的官屋,冰雪压弯了屋旁松竹。却有山僧不期而至,孤灯下他安然独...
  •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宿永阳寄璨律师》,其古诗全文如下: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注释】   ①郡斋:郡府里办公居住的地方。   ①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北周庾信《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翻译】   听说冬夜里我的官屋,冰雪压弯了屋旁松竹。却有山僧不期而至,孤灯下他安然独...
  •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注释】   ①从叔象: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韦氏逍遥公房有韦象先,为韦希仲子,乃韦应物之上一辈。疑“从叔象”指韦象先,诗题中漏略“先”字。   【翻译】   水边沙...
  •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注释】   ①从叔象: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韦氏逍遥公房有韦象先,为韦希仲子,乃韦应物之上一辈。疑“从叔象”指韦象先,诗题中漏略“先”字。   【翻译】   水边沙...
  •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答张十一功曹》,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   ①功曹:官名。   ②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③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④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翻...
  •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答张十一功曹》,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   ①功曹:官名。   ②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③筼筜: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   ④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翻...
  •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答张十一功曹》,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   ⑤恩波:谓帝王的恩泽。   ⑥死所:死的地方。   ⑦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⑧霜毛:白发。   【翻译】   春山明...
  •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答张十一功曹》,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   ⑤恩波:谓帝王的恩泽。   ⑥死所:死的地方。   ⑦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⑧霜毛:白发。   【翻译】   春山明...
  •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登楼寄王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鉴赏】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韦应物与王卿之间有着很深的情谊。读这首小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诗人韦应物的形象,见到他正在拾级登楼,对景吟唱。从前当他和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