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出自唐朝诗人祖咏的古诗作品《终南望余雪》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②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③林表:林外,林梢。表,外表。
  ④霁色:雨雪后的阳光。霁,指雨雪后初晴。
  【翻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wWw.SlkJ.org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相关信息

  •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出自唐朝诗人祖咏的古诗作品《终南望余雪》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②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
  •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梦泽》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注释】   1、梦泽:楚地有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现今为洞庭湖一带。   2、悲风:一说为秋季。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说为春夏之交,白茅花开之季。 ...
  •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梦泽》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注释】   1、梦泽:楚地有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现今为洞庭湖一带。   2、悲风:一说为秋季。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一说为春夏之交,白茅花开之季。 ...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书愤》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1、堪:能够   2、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解说】   想当初我...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书愤》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1、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2、衰(cuī)鬓:苍老的鬓发   3、空自许:白白地...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书愤》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书愤》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1、书愤:抒发义愤。书:写   2、早岁:早年,年轻时   3、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解说】   年轻时就立...
  •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太原早秋》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   1、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山西中部、南部入黄河   【翻译】   秋色渐渐浓郁,花儿都在睡觉,秋燥如火。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出自唐朝诗人祖咏的古诗作品《终南望余雪》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②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
  •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古诗作品《蜂》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尽:都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翻译】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古诗作品《蜂》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尽:都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翻译】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
  •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梦天》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   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
  •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梦天》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   1、玉轮: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2、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
  •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梦天》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   1、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解说】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
  •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梦天》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   1、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古诗作品《野望》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1、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傍晚   3、徙倚(xǐyǐ):徘徊,来回的走   【解说】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古诗作品《野望》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1、落晖:落日   【解说】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金黄的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鉴赏】   ...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出自唐朝诗人祖咏的古诗作品《终南望余雪》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②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