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陋室铭》的第九十句,其全文如下: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Www.sLKj.org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翻译】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藓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使我的耳朵紊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相关信息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陋室铭》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
  •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西塞山怀古》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西塞山怀古》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
  •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西塞山怀古》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
  •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西塞山怀古》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1、长:增长,振作   2、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1、侧畔:旁边   2、万木春:所有的树都在生长   【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1、怀旧:怀念故友   2、吟:吟唱   3、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陋室铭》的第九十句,其全文如下: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江雪》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江雪》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
  •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出自唐朝诗人崔道融的古诗作品《溪居即事》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释】   1.溪居:溪边村舍。   2.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3.系:栓,捆绑。   4.去却:却是助词,去却意思为去掉;关是门闩。   5.疑:以为。   【翻译】   不知道是谁家的小船没...
  •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出自唐朝诗人崔道融的古诗作品《溪居即事》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释】   1.溪居:溪边村舍。   2.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3.系:栓,捆绑。   4.去却:却是助词,去却意思为去掉;关是门闩。   5.疑:以为。   【翻译】   不知道是谁家的小船没...
  •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渔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渔翁》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
  •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渔翁》的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塞下曲》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翻译】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陋室铭》的第九十句,其全文如下: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