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注释】
  ⑴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与娱乐的地方。古代养老兼校舍的地方。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⑺善否(pǐ):好和不好。
  ⑻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⑼作威;摆出威风。防:堵住。
  ⑽遽:很快,迅速。
  ⑾防:堵塞。川:河流。
  ⑿道:同“导”,疏通,引导。
  ⒀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用如动词,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
  ⒁今而后:从今以后。信:确实,实在。可事:可以成事。
  ⒂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⒃二三:这些,这几位。
  ⒄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
  【翻译】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鉴赏】
  春秋时的乡校,使人联想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在希腊、罗马,凡自由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乡校自由地议论政治,与希腊、罗马的情形有些相似,但有一个重大差别:乡校的平民百姓虽然可以议政,却无权参政,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二者有实质性的差别。
  不过,考虑到中WWW.sLkJ.ORg国传统等级制度之下的政治专制,能移开一个口子让老百姓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议论统治者,真是要很大的气魄和开阔的胸襟。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算得上几十年、几百年才会见到一次。
  完全可以设想到老百姓议政的内容,比如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风习,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施政方针,一直到宫廷秘闻,某个官员乃至国君的私生活。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平民百姓中横挑子竖挑眼、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有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他们眼睛盯住的是统治者的施政实绩,而不是统治者的夸夸其谈。
  可以打个比方,老百姓的评论,是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无情的镜子。统治者可以用高压手段迫使百姓保持沉默,却无法使人们不在心里估价,无法左右人心的向背。所以,沉默并不意味着顺从;相反,沉默中蕴含着可怕的力量。

子产不毁乡校相关信息

  • ·《齐桓公伐楚》--  《齐桓公伐楚》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   【原文】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 ·《石碏谏宠州吁》--  《石碏谏宠州吁》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石碏谏宠州吁》选自《左传》的“隐公三年”。文章讲述了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庄姜,没有儿子。后把卫桓公作为自己的儿子。当时的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文中介绍了大夫石碏对庄公进行了归劝进谏,石碏的谏言有三。逻辑递进,在情在理。深入地分析了由“宠”致亡的必然性。被认为对子...
  •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郑伯克段于鄢前言】   郑伯克段于鄢(yān)可称得上是《春秋》中首年(即鲁隐公元年)记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与其母,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自清朝诗人郑板桥的古诗作品《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   潍县:今属山东省潍坊市   年伯:指与父同年登科的长辈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朝诗人郑板桥的古诗作品《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   潍县:今属山东省潍坊市   年伯:指与父同年登科的长辈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
  •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出自宋朝诗人苏舜钦的古诗作品《淮中晚泊犊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   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
  •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出自宋朝诗人苏舜钦的古诗作品《淮中晚泊犊头》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   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
  •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东坡》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翻译】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鉴赏...
  •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
  •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本文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原文】...
  •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
  • ·《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终于灭掉了吴国。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邵公谏厉王弭谤》--  《邵公谏厉王弭谤》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
  • ·《赵宣子论比与党》--  《赵宣子论比与党》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赵宣子论比与党》记叙了晋国政治家赵宣子举荐韩献子为晋司马的故事。举贤荐能的事迹本来代不乏人,且多被传为佳话。然而像赵宣子那样,不仅认识到举荐贤能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而且认为举荐无能之辈就是最大的结党营私,这是十分卓越的见解。但赵宣子为了考验韩献子,故意指使马车夫用车骑冲撞行军的队伍,致使一个无辜者丧失了生命...
  • ·《吴子使札来聘》--  《吴子使札来聘》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吴子使札来聘》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国派公子札访问鲁国,《左传》对经过情形有详细记载。当时的吴王馀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吴国在公子札的父亲寿梦就位时(公元前585年)就已称王。但中原诸国还是视吴国为蛮夷之邦,《春秋》记事称之为“吴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实际上是贬称。而《公羊...
  • ·《虞师晋师灭夏阳》--  《虞师晋师灭夏阳》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虞师晋师灭夏阳》是战国时期谷梁子的散文。《谷梁传》它用简练的语言述评了晋国灭亡虞国、虢国的历史事件,深刻地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原文】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
  • ·《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  “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出自元代诗人乔吉的古诗作品《水仙子·游越福王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释】   ⑴福王府:南宋福王赵与芮的府第,在绍兴府山阴县。《万历会稽县志》:“宋福王府在东府坊,宋嘉定十七年(1224)理宗...
  •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