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翻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又一年盼望官军收失地。
  【鉴赏】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1] 当然,他们Www.SLkj.org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相关信息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之前一样。你可知...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之前一样。你可...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夏日绝句》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2、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翻...
  •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江上渔者》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渔家傲·秋思》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羌管: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   【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渔家傲·秋思》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2、勒:刻石记功。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渔家傲·秋思》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边声:边境特有的风声,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2、角:军中的号角。   3、...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渔家傲·秋思》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e
  •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古诗作品《陶者》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翻译】   烧...
  •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古诗作品《陶者》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翻译】   烧...
  •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春宵》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释】   1、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翻译】   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
  •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书湖阴先生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2、可怜:可惜   【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1、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2、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翻译】   郁...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1、天外:天边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1、天外:天边   2、旧时:往日   3、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