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春夜洛城闻笛》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Www.slKj.org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相关信息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峨眉山月歌》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
  •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峨眉山月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发:出发。清...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夜宿山寺》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⑷语:说话。   ⑸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夜宿山寺》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⑷语:说话。   ⑸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望天门山》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2、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3、出:凸出,出现   【翻译】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望天门山》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3、楚江:即长江。古...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秋浦歌》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秋浦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春夜洛城闻笛》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春夜洛城闻笛》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渡荆门送别》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   2、楚国:楚地,指今湖南,湖北一带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渡荆门送别》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2、江:长江   3、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渡荆门送别》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2、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渡荆门送别》第七八句,其全诗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仍:依然   2、怜:爱。一本作“连”   3、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4、万里:比喻行程之远   ...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1、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2、左迁:古时尊右而卑左,故称贬官降职为“左迁”   3、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qián)阳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1、夜郎:唐代在今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送友人》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白水:明净的水   【翻译】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春夜洛城闻笛》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