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列传

  “张仪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张仪,是魏国人。
  当初曾经与苏秦一起求师于鬼谷子先生,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不如张仪。
  张仪学成之后就去游说诸侯。
  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席间楚国的相国发现丢失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认为是张仪偷了,说:“张仪贫穷而没有德行,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璧。”于是大家一起捉住张仪,拷打了几百下,张仪拒不承认,只好把他放了。
  他的妻子埋怨他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种耻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在呀!”张仪说“:这就足够了。”这时候,苏秦已经劝说赵王同意他在各国推行孤立秦国的合纵政策,但又怕秦国攻打诸侯,盟约还未缔结就遭到破坏,又想到没有适合派到秦国去的人,就派人暗中劝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与他交往,来实现您飞黄腾达的心愿呢?”张仪于是就到赵国去,呈上名帖求见苏秦。
  苏秦告诫门客不要为张仪通报,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
  后来苏秦接见张仪的时候,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食。
  还多次责备他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窘潦倒到这种地步。
  我难道不能举荐您让您富贵吗?是您不史记值得录用罢了。”说完就让张仪离开了。
  张仪来投奔苏秦,自以为与苏秦是老朋友,能求得好处,不想反被羞辱,非常恼怒,考虑到诸侯中没有可以侍奉的,惟独秦国能侵犯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不久,苏秦对他的门客说:“张仪,是天下的贤士,我恐怕比不上他。
  如今幸亏我先被重用,而能掌握秦国大权的,只有张仪可以。
  然而张仪贫穷,没有进身的依靠。
  我怕他满足小的利益而不能成就大事业,所以召他来羞辱一番,来激发他的意志。
  您为我暗中事奉他。”苏秦奏明赵王,赐他金钱车马,派人暗中跟随张仪,与他一同住宿,慢慢接近他,奉送给他车马金钱,只要是他所需要的,都为他拿来,却不告诉他是谁给的。
  于是张仪很顺利地会见了秦王,秦惠王任用他做客卿,与他商讨攻打各国诸侯的计划。
  这时,苏秦派来的门客向张仪辞别。
  张仪说“:依靠您的帮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去呢?”门客说:“我并不了解您,了解您的是苏先生。
  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而毁灭合纵盟约,认为除了您,没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先激怒您,后派我暗中供给您财物,这些全部是苏先生的策略。
  如今您已被秦国重用,请让我回去复命吧!”张仪说“:唉!这些计谋本来都在我学习的范围之中而我却不明白,我不如苏先生高明啊!我刚刚被录用,怎么能谋取赵国呢?请为我谢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候,张仪哪敢谈攻打赵国的话。
  况且苏先生在位用事,我张仪怎么能攻打赵国呢?”张仪任秦国相国后,写书信警告楚国相国说“:我当初和你一起喝酒时,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你拷打我。
  现在,你好好守住你的国家,我反而会‘偷’你的城池了。”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各自都到秦国来告急。
  秦惠王想先攻打韩国,后攻打蜀国,又恐怕有所不利;想先攻打蜀国,又怕韩国趁秦国疲惫之时来偷袭,犹犹豫豫不能决断。
  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不休,司马错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张仪说:“我们先亲近魏国善待楚国,然后进兵三川,堵塞什谷的口子,挡住屯留的要道。
  这样,让魏国通往南阳的道路断绝。
  让楚兵临南郑,秦军进攻新城、宜阳,逼近东周、西周的近郊,讨伐周王的罪恶,再侵占楚国和魏国的土地。
  周王自己知道无法挽救,九鼎传国之宝一定要献出。
  秦国占有九鼎宝物,按照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不听的,这是统一天下称王的大业。
  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落后,征伐他们只会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又不能名扬天下,夺得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我听说争夺名位的人要到朝廷去,争夺利益的人要到市场上去。
  如今三川周室就是天下最大的朝廷和市场,而大王却不去争夺,反而到戎狄一样落后的地方去争夺,这离成就帝王大业太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要使国家富强起来一定要拓宽国土,要使军队强大起来一定要使百姓富裕,要想成就王业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帝王大业就应运而生了,如今大王疆土狭小,百姓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做的事。
  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又是戎狄的首领,发生了夏桀商纣之乱。
  秦国强大的军队来攻打它,就好像豺狼追逐羊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可以扩大国家的疆土,夺取它的财富可以使百姓富裕,使部队得到整编,不用损兵折将而他们就已经屈服了。
  攻克一国而天下各国不认为残暴,取尽蜀川的全部财物,而天下各国不认为贪婪,这样我们一出动军队而使名声、实利都得到收益,又享有禁止暴乱的好名声。
  如今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而未必能得到好处,又要WWw.Slkj.oRg担负不义的坏名声;而攻打天下所不愿意攻打的国家,危险啊!请让我陈述一下不能攻打韩国的理由:周王,是天下共同的宗王;齐国是韩国的盟国,周王自知将失去传国之宝九鼎,韩国自知将失去三川,两国必将共力同谋,依靠齐国、赵国的力量而向楚国、魏国谋求和解,拿鼎给楚国,拿地给魏国,大王是不能制止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
  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完满。”惠王说“:好!我听您的。”终于出兵攻打蜀国,当年十月,攻占了它,于是就平定蜀国,贬谪蜀王更改封号为蜀侯,而派陈庄出任蜀国相国。
  蜀属于秦国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足,而轻视诸侯。
  秦惠王十年,派公子华与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降服了它。
  张仪劝说秦国把它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
  张仪趁机劝魏王说“:秦王对待魏国很宽厚,魏国不能以无礼相报。”魏国因此献出上郡、少梁,以答谢秦惠王。
  惠王任张仪做相国,把少梁改名夏阳。
  张仪出任秦国相国四年,正式拥立惠王为王。
  过了一年,张仪任秦国将军,夺取了陕邑,修筑了上郡要塞。
  此后两年,秦国派张仪与齐楚两国的国相在砫桑会谈。
  他从东回来,被免去了相国的职务,为了秦国他到魏国任相国,想让魏国先事奉秦国然后让诸侯仿效魏国。
  魏王不肯听张仪的建议。
  秦王发怒,攻打并夺取魏国的曲沃、平周,暗中又更厚待张仪。
  张仪感到很惭愧,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秦王。
  张仪留在魏国任相国四年魏襄王去世,哀王继位。
  张仪又劝说哀王,哀王不听从他的建议。
  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
  魏国与秦国交战,战败了。
  第二年,齐国又在观津打败魏军。
  秦国又再次攻打魏国,先打败了韩国申差的军队,斩杀八万将士,诸侯感到震惊和害怕。
  而张仪又劝魏王说“:魏国土地方圆不到千里,士兵不过三十万。
  四周地势平坦,就像车轴的中心,与诸侯四通八达,没有名山大川的阻隔。
  从新郑到魏国二百多里,战马奔驰,士兵行走,不用多大的力气就可到达。
  魏国南与楚国的边境相接,北与赵国的边境相接,东与齐国的边境相接,士兵守卫着四方,光是守卫边塞堡垒的士兵就不少于十万。
  魏国的地势,本来就是个战场。
  如果魏国南与楚国结盟而不与齐国结盟,那么齐国攻打它的东面;向东与齐国结盟而不与赵国结盟,那么赵国就会攻打它的北边;不与韩国联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它的西边;不与楚国亲善,那么楚国就会攻打它的南边,这就是所谓的四分五裂的形势啊!“况且诸侯合纵联盟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安全,使军队强大,名扬天下。
  如今主张合纵的人,想一统天下,相约为兄弟,在洹水之上宰杀白马,歃血为盟,来表示彼此坚守盟约。
  然而,就是同父母史记的亲生兄弟,尚且还有为钱财争夺的,而您还想依靠苏秦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谋略,是不可成功的也已经很清楚了。
  “大王不事奉秦国,秦国出兵攻打河外,占据卷地、衍地、燕地、酸枣,劫持卫国夺取阳晋,那么赵军不能南下支援魏国,赵军不能南下而魏军不能北上,魏军不能北上,合纵联盟的道路就断绝了,那么大王的国家想要不遭到危难是做不到的。
  秦国胁迫韩国进而攻打魏国,韩国惧怕秦国。
  秦、韩合为一体,那么魏国的灭亡,就会快得来不及坐下等待啊。
  这就是我所替大王忧虑的啊!“我替大王着想,不如事奉秦国。
  如果您事奉秦国,那么楚国、韩国一定不敢轻举妄动,没有楚、韩的忧患,那么大王就可高枕而卧了,国家就一定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
  “况且,秦国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魏国。
  楚国虽然有富足强大的名声而实际空虚,它的士兵虽然多,然而总是轻易地逃跑败退,不能够艰苦奋战。
  假如魏国发动全部兵力向南而攻打楚国,胜利是肯定的了,割让楚国而有利于魏国,使楚国亏损而归服秦国,转嫁灾祸,使自己的国家安宁,这是好事啊。
  大王如果不听从我的建议,秦国派出精锐的军队向东进攻,到那时您纵然想事奉秦国,恐怕还来不及呢。
  “况且,主张合纵的人,大多是些说大话、唱高调而很少可以信任的人,他们只是想游说一个国君而达到封侯的目的,所以天下游说之士没有不日夜激动地握紧手腕,瞪大眼睛,磨牙鼓舌来大谈合纵的好处,用来游说各国的国君。
  国君赞赏他们的辩术,被他们的游说所迷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我听说,羽毛虽短,但聚积多了,可以使船沉没;货物虽轻,但装载多了也可以折断车轴;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石;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毁灭骨肉至亲。
  所以希望大王审时度势拟定正确的策略,并且请准许我乞身引退离开魏国。”哀王于是就背弃纵约依靠张仪请求与秦国媾和,张仪回到秦国,又担任秦国的宰相。
  三年后,魏国又背弃秦国参与合纵联盟。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了曲沃,第二年魏国又事奉秦国。
  秦国要攻打齐国,齐、楚两国合纵相亲,于是张仪前往楚国出任楚国宰相。
  楚怀王听说张仪来,空出上等的宾馆,亲自安排他的住宿。
  说“:这是一个偏僻鄙陋的国家,您用什么来指教我呢?”张仪劝楚怀王说:“大王果真能听我的意见,就放弃盟约与齐国断绝关系,我请求秦王献出商于一带的土地六百里,让秦国的女子成为大王的侍妾,秦楚两国娶妇嫁女,永远成为兄弟之国,这是向北削弱齐国而向西有利于秦国,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楚王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
  群臣都来向楚王祝贺,惟独陈轸为他哀悼。
  楚王发怒说“:我不兴师动众就可以得到六百里的土地,大臣们都祝贺我,惟独您为我哀悼,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不是这样,在我看来商于的土地不可能得到,而齐秦两国可能联合起来,齐秦两国联合灾祸就一定降临了。”楚王说“:能说明理由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是因为它有齐国的支持。
  如今放弃盟约,断绝与齐国的关系,那么楚国就孤立了。
  秦国为什么要贪图一个孤立无援的楚国,而给它商于一带六百里的土地呢?张仪到了秦国,一定背弃大王。
  这样向北与齐国绝交,又从西方招致秦国的祸患,而两国的军队一定会一起打到楚国。
  我妥善地替大王谋划,不如喑中与齐国联合而表面与齐国断绝关系,并派人跟随张仪去秦国。
  假如秦国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断绝关系也不迟,不给我们土地那就暗合了我们的计谋。”楚王说“:希望陈先生闭嘴不要再说了,等我得到土地。”于是就把相印授予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给张仪。
  于是就与齐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废除了盟约。
  派遣一位将军跟随张仪同去秦国。
  张仪到了秦国,假装没拉住车上的绳索,从车上跌下来受了伤,三个月没有上朝。
  楚王听到这件事,说:“张仪是因为我还没有彻底与齐国断绝关系吗?”于是就派勇士到宋国,借宋国的符节,到北边的齐国辱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断符节而委屈自己与秦国媾和。
  秦齐结交后,张仪才上朝,对楚国的使臣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国使者说:“我奉楚王的命令,来接受商于一带六百里土地,没有听说是六里。”使者回报楚王,楚王大怒,调动军队攻打秦国。
  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讲话了吗?攻打秦国不如反过来割让土地来贿赂秦国,与秦国合兵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割让土地给秦国,又从齐国夺过土地用以补偿,大王的国家还可以保存下去。”楚王不听从陈轸的意见,终于调动军队并派遣将军屈攻打秦国。
  秦齐两国共同攻打楚国,杀死将士八万人,并杀死大将屈,于是就夺取了丹阳、汉中的土地。
  楚国又派出更多的军队来攻打秦国,到了蓝田,与秦军大战,楚军大败,于是楚国又割让两座城给秦国以求媾和。
  秦国要挟楚国,想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想用武关以外的土地来交换它。
  楚王说“:我不愿意交换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情愿献出黔中一带的土地。”秦王想遣送张仪,口里又不忍说出来。
  张仪就请求前往。
  惠王说“:那楚王恼怒先生背弃奉送商于一带土地的许诺,这是存心要报复先生。”张仪说“: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我与楚国大夫靳尚交好,靳尚能侍奉楚王的夫人郑袖,郑袖的话楚王都听从。
  况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楚王怎敢杀害我。
  假如杀我能为秦国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于是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等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死他。
  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遗弃吗?”郑袖说“:为什么?”靳尚说“:秦王很钟爱张仪而必定要把他从囚禁中解救出来,如今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把美女嫁给楚王,把宫中能歌善舞的女子作为陪嫁。
  楚王看重土地,必然会尊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受到楚王的宠爱而尊贵,夫人却会遭到遗弃了,不如替他讲情,把他放出来。”于是郑袖日夜对怀王说“:作为臣子各为其主。
  如今土地没有交给秦国,而秦国派遣张仪来,这就是极看重大王了。
  大王还没有还礼而要杀死张仪,秦王必定大怒而攻打楚国。
  我请求让我们母子一起迁移到江南去,不要让我们成为任秦国宰割的鱼肉。”怀王听了很后悔,赦免了张仪,像过去那样厚礼款待他。
  史记张仪被放出来不久,还没有离去,听到苏秦已经死了,就劝楚王说:“秦国的疆土占了天下的一半,兵力可以抵挡四方的国家,黄河如带穿过,四边修设险塞可以固守。
  勇武之士一百多万,兵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堆积如山。
  法令严明,士兵安于赴难乐于战死,国君贤明威严,将帅智勇双全,即使没有出兵,他们的声威就能席卷险要的常山,必定折断天下的脊梁,天下后臣服的国家将先灭亡。
  况且,那些主张合纵的人,无异于驱羊群去攻击猛虎,绵羊不能抵挡猛虎是很明显的。
  如今大王不依附猛虎而去依附群羊,我私下认为大王的策略错了。
  “当今,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互相征战,他们势不两立。
  大王不依附秦国,秦国派兵占据宜阳,韩国的土地就会阻塞不通。
  出兵河东,夺取城皋,韩国必然要到秦国称臣,魏国就会闻风而动。
  秦国攻打楚国的西边,韩魏攻打楚国的北边,那么,楚国的江山怎么能不危险?“况且,主张合纵的人聚集一群弱小的国家来攻打最强大的国家,不估计敌方的力量而轻易征战,国家贫穷而多次发动战争,这是使国家危亡的策略。
  我听说,兵力比不上别的国家就不要挑战,粮食比不上别的国家充足就不要打持久战。
  那些主张合纵的人,粉饰言辞,虚妄空谈,抬高他们的国君的节行,只说对国君有利的,不说对国君有害的,突然招致秦国的祸患,就来不及应付了。
  因此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秦国西有巴郡、蜀郡,用大船装载粮食从汶山出发,顺江而下,到楚国三千多里。
  两船相并装载士兵,一只船可装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行三百多里,路程虽远,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到十天就可到达扌干关。
  扌干关形势吃紧,那么边境以东都将据城守御了,黔中、巫郡将不再属大王所有了。
  秦国发动军队开出武关,向南边进攻,那么楚国的北部区域就被切断,秦国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就可以造成楚国的危难,而楚国等待各国诸侯来援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种形势根本就来不及了。
  您依靠弱小的国家的救援,而忘了强大秦国的祸患,这就是我替大王担忧的缘故啊。
  “大王曾经与吴军作战,打了五次胜了三次,阵地上的士兵死光了。
  楚军在偏远的地方守卫着新占领的城池,可幸存下来的百姓却太苦了。
  我听说功业太大的国君容易遇到危险,而百姓太疲惫困苦就会怨恨国君。
  如果据守着容易遭到危险的功业去违背强大秦国的心意,我私下为大王感到危险。
  “况且,秦国之所以十五年不出兵函谷关攻打齐、赵两国,是因为秦国在暗中策划并吞天下的雄心。
  楚国曾经给秦国造成灾乱,在汉中交战,楚军没有获胜,列侯执皀的官员战死了七十多人,于是失掉了汉中。
  楚王大怒,发动军队袭击秦国,在蓝田交战。
  这就是所说的两虎相斗啊。
  秦楚两国互相攻击,而韩、魏两国却以完整的国力从后边进攻,再也没有比这更危险的计策了。
  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如果秦国派兵攻打魏国的阳晋,必然像锁住天下的胸膛一样。
  大王发动全部兵力来攻打宋国,不到几个月宋国就可攻克,攻克宋国然后挥师向东进发,那么泗水流域的众多诸侯将都归大王所有了。
  “游说天下而最信守合纵相亲、最坚守盟约的是苏秦。
  苏秦被封为武安君,出任燕国宰相,就暗中与燕王谋划攻占齐国并且分割它的土地;假装在燕国获罪逃亡到齐国,齐王接纳了他并封他为宰相。
  过了两年才发觉,齐王大怒,在集市上把苏秦五马分尸。
  凭一个狡诈的苏秦,而想要经营天下,使诸侯成为一体,很明显那是不能成功的。
  “如今秦国与楚国边境地界相接,本来应该是亲近的国家。
  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意见,我请求派秦国的太子到楚国做人质,楚国的太子到秦国做人质,请让秦国的美女嫁给大王做侍奉大王的侍妾,进献大王有一万户百姓的城邑,作为供给大王汤沐的地方,永远成为兄弟邻邦,终身不互相攻打。
  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于是楚王虽然已经得到了张仪,但又要重新拿出黔中一带的土地给秦国,想答应张仪的建议,屈原说:“从前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到了,我以为大王会把他用鼎镬煮死。
  今天大王不但释放他不忍杀死他,还听信他的虚妄邪说,这可不行。”怀王说“:答应张仪的建议而保住黔中一带的土地,这是一件美好而又有利的事情。
  答应了又背弃他,不行。”所以终于还是答应了张仪的建议,与秦国亲善。
  张仪离开楚国,趁此机会到韩国,劝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百姓居住山区,耕种的粮食,不是麦而是豆,百姓吃的大都是豆子饭、豆子汁。
  一年没有收成,百姓就连糟糠这样低劣的食物都不够吃。
  土地纵横不过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粮食。
  估计大王的士兵,全数不过三十万人,还包括那些勤杂兵在其中。
  除去戍守边界上的驿亭,屏障要塞的士兵,现有的军队,不过二十万罢了,而秦国的武装士兵一百多万,兵车千辆,战马万匹,那勇猛的士兵跳跃前奔,不戴头盔,一手捂着面容,一手握铁戟愤怒地直扑敌阵的,多到没法计算。
  秦国战马精良,奔驰起来前蹄扬起,后蹄腾空,一跃就是两丈多远的骏马,多得数不清。
  山东六国的士兵,戴着头盔,穿着铠甲会合作战,秦国的士兵却甩掉铠甲赤膊上阵扑向敌人,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擒住俘虏。
  秦国的士兵与山东六国的士兵相比,犹如勇士孟贲与懦夫;用巨大的威力压下去,犹如勇猛的大力士乌获压迫婴儿。
  用孟贲、乌获这样的勇士来攻打不屈服的弱国,无异于把千钧的重量压在鸟蛋上,必然没有幸存的希望了。
  “那些诸侯大臣们不估计自己的土地少,而听从主张合纵的人的甜言蜜语,他们结党营私,互相掩饰,都振奋地说:‘听从我的计策可以称霸天下。’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从片刻的游说,贻误君王,没有比这种错误更严重的了。
  “如果大王不事奉秦王,秦国派兵占据宜阳,切断韩国的土地,向东夺取成皋、荥阳,那么鸿台的宫殿、桑林的林苑就不再属大王所有了。
  如果阻塞了成皋,切断了土地,那么大王的国家就被分割了。
  先事奉秦国的就安全,不事奉秦国的就危险。
  制造了祸患而想得到吉祥的回报,计谋浅陋而结怨深重,背弃秦国而服从楚国,纵然想不灭亡,那也是不可能的。
  史记“所以我替大王考虑,不如帮助秦国,秦国所希望的没有比削弱楚国更重要的,而能削弱楚国的没有比得上韩国的。
  并不是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韩国的地理形势所决定的。
  如今大王如果向西事奉秦国而攻打楚国,秦王一定高兴。
  攻打楚国在它的土地上得到利益,转移祸害而又能取悦秦国,没有比这更有利的计策。”韩王听从张仪的计策。
  张仪回报秦王,秦王封赏给张仪五座城邑,封号称为武信君。
  派张仪向东方游说齐尽王说:“天下强大的国家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父兄兴旺发达,富裕安乐。
  然而替大王出谋划策的人,都只是为了短暂的欢乐,不顾长远的利益。
  主张合纵游说大王的人,一定会说‘齐国西有强大的赵国,南有韩国与魏国。
  齐国,是背靠大海的国家,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士兵勇敢,纵然有一百个秦国,对付齐国也将无可奈何。’大王认为他们的说法高明而不去考虑实际情况。
  主张合纵的人结党营私,没有不认为合纵是可行的。
  我听说,齐国与鲁国三次打仗而鲁国三次获胜,国家随后就灭亡了,虽然有战胜国的名声,却有国家灭亡的现实。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如今秦国与齐国,就像齐国与鲁国一样。
  秦国、赵国在河漳之上交战,两次交战赵国两次战胜秦国。
  四次交战后,赵国战死的士卒几十万,仅仅保住了邯郸,虽然有战胜的名声但国家却已经残缺不全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
  “如今秦国楚国嫁女娶妇,结为兄弟国家。
  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到渑池拜会秦王,割让河间来事奉秦国,秦国就会驱赶韩国、魏国攻打齐国的南方,发动赵国全部的军队渡过清河,直取博关,临、即墨就不属大王所有了。
  国家一旦被攻打,纵然想事奉秦国,也不可能了。
  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大王仔细考虑。”齐王说:“齐国偏僻闭塞,处于东海边上的边远地区,不曾听到过有关国家长远利益的计谋。”就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离开齐国后,又向西游说赵王说“:敝国的秦王派我给大王献上不高明的计策。
  大王率领天下诸侯来排斥秦国,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大王的声威布满山东各国,敝国惊恐惧怕,屈服不敢妄动,整治军装、磨砺武器,修治兵车战马,练习跑马射箭,努力种地,贮存粮食,守防在四方边境之内,愁苦畏惧地生活,不敢轻举妄动,惟恐大王有意深责敝国的过失。
  “如今凭借大王的威力,秦国已经攻克了巴蜀,吞并了汉中,占领了东周、西周,搬走了九鼎传国之宝,据守在白马渡口。
  秦国虽地处偏僻边远的地方,然而心里压抑着愤怒的时间太长了。
  如今秦国有一队残兵败将,驻扎在渑池,打算渡过黄河,跨越漳河,占据番吾,与贵军相会在邯郸城下,希望在甲子这一天与贵军交战,来效法武王伐纣的旧事,所以秦王很郑重地派我先来敬告大王及其左右亲信。
  “大王之所以信赖合纵的原因,是依靠苏秦。
  苏秦迷惑诸侯,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想反对齐国,而自己让人在集市上五马分尸。
  天下诸侯不可能统一也已经很明显了。
  如今楚国与秦国结为兄弟国家,而韩国、魏国已向秦国臣服,成为东方的属国,齐国献出盛产鱼盐的地方,这就等于切断了赵国的右臂。
  断了右臂与人争斗,失去同党而孤立无援,想要国家不危险,怎么可能得到呢?“如今,秦国派出三支军队:一支军队堵塞午道,通知齐国让他们发动军队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之东;一支军队驻扎在成皋,驱使韩军、魏军到黄河以外驻扎;一支军队驻扎在渑池。
  相约四国的军队为一体进攻赵国,攻破赵国,一定是四周瓜分它的土地。
  因此我不敢隐瞒真实情况,先来奉告大王及左右亲信。
  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与秦王在渑池相会,面对面亲口约定,请求按兵不动,不要进攻。
  希望大王决定计策。”赵王说:“先王在世的时候,奉阳君独揽大权,控制时势,欺骗蒙蔽先王,独自把持朝政,我还居住深宫从师学习,没有参与国家大事谋划。
  先王抛弃群臣谢世时,我还年轻,继承君位的时间也不长,心里本来就怀疑这种做法,认为合纵联盟不事奉秦国,不是国家的长远利益。
  于是我打算改变意愿,去掉疑虑,割让土地事奉秦国以谢往日的罪过,我刚准备车马前往,正遇上听到您高明的训示。”赵王答应张仪建议,张仪才离开赵国。
  张仪北上到了燕国,游说燕昭王说:“大王所最亲近的莫过于赵国。
  从前赵襄子曾经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代王为妻,想吞并代国,与代王约定在句注要塞会晤。
  命令工匠作了一个金斗,加长它的斗柄,让它可以用来击伤人,赵王与代王喝酒,暗中告诉厨师说:‘等酒喝到正酣时,送上热羹,趁机倒过斗柄来击毙他。’于是当赵王与代王喝得正酣时,送上热羹,厨师趁上金斗之机,反过斗柄击伤代王,并且杀死他,代王脑髓流了一地。
  他的姐姐听说这件事后,就磨快了簪子自杀了。
  所以至今还有一座名叫摩簪的山。
  代王被刺的事,天下没有不知的。
  “赵王暴戾狠毒,不认六亲,大王是有明智见解的人,还认为赵王可以成为亲近的人吗?赵国发动军队攻打燕国,两次围困都城而劫持大王,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来谢罪。
  如今赵王已经到渑池朝见秦王,献河间来事奉秦国。
  如今大王不事奉秦国,秦国发动武装部队直下云中、九原,驱使赵国而攻打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属大王所有了。
  “再说,如今的赵国与秦国的关系就好比郡与县一样,不敢轻易发兵攻打别国。
  如今,如果大王事奉秦国,秦王必然高兴,赵国不敢轻举妄动,这就形成西边有强秦的援助,而南边却没有齐国、赵国的祸患的形势,因此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燕王说“:我生活在落后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人即使是大男子汉也仅仅只像婴儿,不可能从他们的言论中求得正确的策略。
  如今幸蒙尊贵的客人前来指教,请让我向西事奉秦国,献出恒山脚下的五座城池。”燕王听信了张仪的意见。
  张仪回报秦王,还没到咸阳秦惠王就逝世了,武王即位。
  武王从作太子时起就不喜欢张仪,即位以后,大臣们不少人在武王面前说张仪的坏话,他们说:“张仪不守信用,反复无常,出卖国家来求得国君的恩宠。
  秦国一定要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诸侯听说张仪与武史记王感情上有裂痕,都背弃了连横政策,又恢复了合纵联盟。
  秦武王第一年,大臣们日夜不停地中伤张仪,而齐国又派人来责备他。
  张仪害怕被杀,就趁机对秦武王说:“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计策,希望进献给大王。”武王说“:怎么办?”张仪回答说“:替秦国的江山着想,只有东方发生大的变故,大王才可能多割得土地。
  现在听说齐王很憎恶我,只要我所在的地方,一定会发动军队攻打。
  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没出息的人到魏国去,齐国必然发动军队攻打魏国。
  魏国、齐国的士兵在城下混战不休双方都无法回师离去,大王趁这个间隙攻打韩国,打进三川,军队开出函谷关不需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逼近周都,周天子必定会献出祭器。
  大王可以挟持天子,掌管各国的地图户籍,这是称王天下的大业。”秦王认为他说得对,就准备兵车三十辆,送张仪到魏国。
  齐国果然发兵攻打它。
  梁哀王很害怕。
  张仪说“:大王不要担心,我去让齐国罢兵。”就派他的门客冯喜到楚国,借用楚国的使臣到齐国,对齐王说:“大王很憎恨张仪。
  虽然如此,但大王让张仪在秦国有所依托,也是很厚待他的!”齐王说:“我憎恨张仪,张仪所在的国家,我一定发兵攻打它,我怎么让张仪有所依托呢?”回答说:“这就是大王让张仪有所依托。
  张仪离开秦国时,本来与秦王约定说:‘替大王着想,必须让东方有大的变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
  如今齐王非常憎恨我,我到什么地方,齐王就一定要攻打什么地方。
  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没有出息的人到魏国去,齐国一定会攻打它。
  齐魏两国的士兵在城下混战不休双方都无法回师离去。
  大王趁这个间隙攻打韩国,打进三川,军队开出函谷关不需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逼近周都,周天子必定会献出祭器。
  大王可以挟持天子,掌管各国的地图户籍,这是称王的大业。’秦王认为他说得对,就准备兵车三十辆,送张仪到魏国去。
  如今张仪到了魏国,大王果然攻打它,这是大王内使国家疲惫困乏,外攻打自己的盟国,广泛地树立敌人,祸患累及自身,却让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
  这就是我所说的‘使张仪有所依托’。”齐王说:“说得好!”就停止了攻打魏国的战争。
  张仪任魏国宰相一年,在魏国去世。
  陈轸,是游说的谋士。
  和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被秦王看重而显贵,两人争夺秦王的宠幸。
  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说“:陈轸用贵重的礼物随便来往于秦楚之间,应当为国家的外交效力,如今楚国并没有对秦国友好而只是对陈轸友好,可见陈轸为自己打算多为大王打算少。
  而且陈轸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为什么没听说呢?”大王对陈轸说“:我听说先生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事吗?”陈轸说“:是的。”秦王说“:张仪的话果然可信。”陈轸说“:不仅仅是张仪知道这件事,就连过路的行人都知道这件事。
  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国君都争着要他做臣子;曾参孝敬他的双亲而天下做父母的都希望他能做自己的儿子。
  所以被出卖的奴仆侍妾不等走出里巷就卖掉了,因为都是好奴仆;被遗弃的妻子还能在本乡本土嫁出去,因为都是好女人。
  如今陈轸如果不忠于大王,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忠心呢?忠心耿耿还要被遗弃,陈轸不去楚国,又到哪里去呢?”秦王认为他的话说得对,就很好地对待他。
  陈轸在秦国整整过了一年,秦惠王终于任张仪做宰相,而陈轸就投奔了楚国。
  楚国没有重用他,而派陈轸出使秦国。
  陈轸路过魏国,想要见见犀首。
  犀首谢绝不见。
  陈轸说:“我有事才来,您不见我,我要走了,不能等到他日。”犀首就接见了他。
  陈轸说“:您怎么喜欢喝酒呢?”犀首说“:没事干。”陈轸说“:我让您有很多事干,可以吗?”犀首说:“怎么办?”陈轸说:“田需邀约诸侯合纵相亲,楚王怀疑他,不相信,您可对魏王说‘:我与燕赵两国的国君有老交情,多次派人来说:闲着没事为什么不互相见见面?希望我去晋见他们的国君。’魏王必然答应你去。
  您不必多要车辆,只要三十辆车摆在庭院里,公开说到燕国、赵国去。”燕国、赵国的外交官员听到这个消息,驱车急驶回报他们的国君,派人迎接犀首。
  楚王听说这事后大发雷霆,说:“田需与我相约,而犀首却到燕国、赵国去,是欺骗我呀。”楚王很恼怒不再理田需合纵的事。
  齐国听说犀首到北方去,派人把国家的政事托付给他。
  犀首于是就到齐国去了,从此三国宰相的事务,都由犀首决断,陈轸就回秦国去了。
  韩国与魏国互相攻打,整整一年不能停止。
  秦惠王想调解他们,问左右亲信,左右亲信有的说调解好,有的说不调解好,秦惠王不能决断此事。
  陈轸正巧回到了秦国,惠王说:“先生离开我到楚国去,也会想我吗?”陈轸回答说:“大王听说过越国人庄舄吗?”惠王说“:没听说过。”陈轸说“:越人庄舄在楚国做官做到了执皀的爵位,不久生了病,楚王说‘:庄舄本是越国一个地位卑微的人,如今在楚国官做到了执皀的爵位,荣华富贵了,不知他还思念越国不?’中谢回答说‘:凡是人思念故乡,都是在他生病的时候。
  如果他思念越国就会操越国的口音,不思念越国就会操楚国的口音。’派人前去偷听庄鱁是操的越国口音。
  如今我虽然被遗弃跑到楚国,怎么会不操秦国的口音呢?”惠王说:“好。
  现在韩、魏两国相征战,整整一年不停止,有的说调解好,有的说不调解好,我不能决断,希望先生在替您的国君出谋划策之余,也替我想个计策。”陈轸回答说“:也曾有人把卞庄子刺虎的事讲给大王听吗?庄子想刺杀老虎,旅店有个小子阻止他,庄子说‘:两只老虎正在吃牛,吃得香甜的时候一定会争夺,争夺就一定会打起来,打起来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追逐受伤的刺死它,一次行动果然就获得刺死双虎的功劳。’如今韩、魏两国争战,整整一年不解散,这样必然是大国受损伤,小国将灭亡,追逐受伤的国家攻打它,一次行动一定会获得两次胜利的战果。
  这就与庄子刺虎是一样的事啊!我为自己的国君谋划与大王谋划有什么不同?”惠王说“:讲得好!”终于没有调解。
  大国果然受到损伤,小国面临灭亡,秦国发兵讨伐它们,大大地战胜了它们,这是陈轸的计策呀!犀首,是魏国阴晋人,名衍,姓公孙氏。
  与张仪关系不好。
  张仪为了秦国的利益到魏国去,魏王任张仪为宰相。
  犀首认为对自己不利,所以派人对韩公叔说:“张仪已经让秦魏联合了,他扬言说:‘魏国进攻南阳,秦国进攻三川。’魏王看重张先生的原史记因,是想得到韩国的土地。
  再说韩国的南阳已经被占领,先生为什么不稍稍委托给公孙衍一些政事,让他到魏王面前请功?那样秦国和魏国的交往就可停止了。
  既然如此,魏国一定为谋取秦国而放弃张仪,结交韩国而任公孙衍为宰相。”公叔认为有利,因此把政事委托给犀首,让他请功。
  魏王果然任他为宰相。
  张仪离开了魏国。
  义渠君到魏国朝拜魏王。
  犀首听说张仪重新任宰相后,忌恨他。
  犀首就对义渠君说:“您的国家道路遥远,今日别后不容易再来朝见,请让我告诉您一件事情。”他说:“中原各国共同讨伐秦国,那么秦国就会派轻装的使臣奉上贵重的礼物事奉您的国家。”此后,楚、魏、齐、韩、赵五国共同攻打秦国,正赶上陈轸对秦王说“:义渠君,是蛮狄的贤君,不如用重礼贿赂他来安抚他的心志。”秦王说:“好。”就拿锦缎一千匹、美女一百名送给义渠君。
  义渠君与大臣们商量说“:这就是公孙衍告诉我的情景吗?”就发兵袭击秦国,在李伯城下大败秦军。
  张仪死后,犀首到秦国任了宰相。
  曾经佩带着五个国家的相印,担任合纵的首领。
  太史公说:三晋之地多有权变之士,那些谈论合纵连横强秦的大多是三晋人氏。
  张仪的行事超过苏秦,然而世人却厌恶苏秦,这是因为苏秦先死,而张仪宣扬暴露苏秦的短处,来维护自己的主张,促成连横的成功。
  总而言之,这两人真是能使诸侯倾危的人士啊!

张仪列传相关信息

  • ·《樗里子甘茂列传》--  “樗里子甘茂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樗里子,名叫疾,是秦惠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其母是韩国人。   因为樗里子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秦国人都称他是“智囊”。   秦惠王八年(前330),封樗里子为右更,派他率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他驱逐了那里所有的人,占领了城池,将曲沃周围的土地全部并入了秦国。   秦惠王二十五年(前313),秦王命他为将军攻打赵...
  • ·《穣侯列传》--  “穣侯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穣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   他的祖先是楚国人,姓芈。   史记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继位,他的弟弟昭王即位。   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称为芈八子,昭王即位后,芈八子才称为宣太后。   宣太后并不是武王的生母。   武王的母亲称惠文后,死在武王去世之前。   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的异父长弟叫穣侯,姓魏名冉;...
  • ·《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白起,是地人。   善于用兵,事奉秦昭王。   昭王十三年(前294),白起被封为左庶长,率兵攻打韩国的新城。   这一年,穣侯任秦国丞相,推荐任鄙作汉中太守。   第二年,又封白起为左更,在伊阙攻打韩、魏两国联军,杀死二十四万人,俘虏了他们的将领公孙喜,拿下五座城邑。   白起被提升为国尉。   他带兵渡过黄河夺取了韩国...
  • ·《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荀卿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有所感慨地说:唉,谋利确是一切祸乱的开端呵。   孔夫子极少谈利,其原因就是时常防备这个导致祸乱的根源。   所以他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行事,会招来许多怨恨。”上自天子下到平民,好利的弊病都无所不在,在这一...
  • ·《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管仲名夷吾,颍上人氏。   年轻时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深知他的贤能。   管仲处境贫困,常占鲍叔便宜,鲍叔始终以善相待,毫无怨言。   后来鲍叔事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事奉公子纠。   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则被囚禁。   鲍叔于是推荐管仲。   管仲受到重用,执掌齐国政权,齐桓公因而称霸。   九次盟会诸侯,...
  •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向老子请教周礼。   老子说“:你所说的,那些人的骨头都已腐烂了,只有他们的言论还存在。   再说君子生得其时便驾车出仕,生不逢时则如蓬蒿随风飘行。   我曾听说,好的商人深藏财货,如同空虚无物;君子具有高尚品德,容貌谦虚如...
  • ·《司马穣苴列传》--  “司马穣苴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司马穣苴是田完的苗裔。   齐景公时,晋国攻伐齐国的东阿、甄城,而燕国侵略齐国黄河以南的领土。   齐军屡战屡败,齐景公忧虑不安。   晏婴于是举荐田穣苴说“:穣苴虽是田氏的庶出旁支,但此人文韬能使众人亲附,武略能使敌国畏惧,希望您试试他。”景公召见穣苴,与他谈论军事,非常喜爱他的才干,便让他做将军,...
  • ·《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孙子名武,齐国人。   因精通兵法而受到吴王阖庐接见。   阖庐说“:您的兵法十三篇,我全部看过了,可以用来小试指挥军队吗?”回答说“:可以。”阖庐说“:可以用妇女试试吗?”回答说“:可以。”于是史记阖庐答应他,选出宫中美女,得到一百八十人。   孙子将她们分为二队,以吴王...
  • ·《张仪列传》--  “张仪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张仪,是魏国人。   当初曾经与苏秦一起求师于鬼谷子先生,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不如张仪。   张仪学成之后就去游说诸侯。   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席间楚国的相国发现丢失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认为是张仪偷了,说:“张仪贫穷而没有德行,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璧。”于是大家一起捉住张仪,拷打了几百
  • ·《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邹阳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鲁仲连,齐国人,一生好帮人出一些高妙特异的计谋,可是等事成之后,却不愿受酬谢,不肯居官任职,独好保持他那超然的高节。   他喜好游历四方,曾到过赵国。   当赵孝成王在位的时候,秦昭王命令白起为将,大破赵国长平的军队,先后共坑杀赵国士兵四十余万人,利用赵国精兵强将全都折损在外的时机,乘势长驱直捣赵国首都,将一座...
  • ·《田单列传》--  “田单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田单,是齐国田氏家族的远房本家。   齐尽王在位时,田单担任都城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并未受齐王重用。   后来,燕国派大将乐毅攻破齐国,齐尽王被迫从都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城。   在燕国军队长驱直入,连连攻陷齐国城邑的时候,田单也离开了临淄,逃往安平。   他叫族人把车轴两端的突出部分全部wwW.Slkj.oRg锯掉,包上铁皮...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他以勇敢超群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长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   赵...
  • ·《乐毅列传》--  “乐毅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   乐羊在魏文侯手下当将领,他带兵攻取了中山国,魏文侯将灵寿封给了乐羊。   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就在那里安家落户了。   中山国曾一度复国,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   乐家的后代中出了个人物名叫乐毅。   乐毅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   到赵武灵王...
  • ·《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蔡泽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到各国诸侯中去游说,想在魏王手下谋职任事,因家境贫寒无法筹集活动费用,于是就先到魏国的中大夫须贾手下谋事。   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也跟随前去。   留在齐国好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   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雎一再推辞...
  • ·《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春申君,是楚国人,姓黄,名歇。   曾周游各地拜师学习,知识渊博,事奉楚顷襄王。   顷襄王认为黄歇口才好,派他出使秦国。   秦昭王派白起攻打韩、魏两国,在华阳大败它们,活捉魏国将领芒卯,韩、魏两国向秦国臣服并事奉秦国。   秦昭王已下令白起同韩、魏两国一起进攻楚国,但还未出发,恰好楚王派黄歇来到秦国,听到了秦国的...
  • ·《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魏公子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   魏安矨王的异母弟弟。   昭王过世,安矨王继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当时范雎从魏国逃到秦国任宰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的缘故,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魏国驻扎在华阳的军队,迫使芒卯战败而逃。   魏王和公子为此十分忧虑。   公子为人仁爱忠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华或才华高低,他...
  • ·《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平原君赵胜,在赵国诸多公子中最为贤德有才,好客养士,门下的宾客约有几千人。   平原君曾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相,曾三次离开相位,又三次官复原职,封地在东武城。   平原君家有座高楼面对着下边的民宅。   民宅中有个跛子,总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   平原君有一位美丽的爱妾住在楼上,她从楼上往下看见跛子打水的...
  • ·《张仪列传》--  “张仪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张仪,是魏国人。   当初曾经与苏秦一起求师于鬼谷子先生,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不如张仪。   张仪学成之后就去游说诸侯。   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席间楚国的相国发现丢失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认为是张仪偷了,说:“张仪贫穷而没有德行,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璧。”于是大家一起捉住张仪,拷打了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