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满江红·暮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
  闲愁:为国家之愁。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尺素:书信。《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彩云,指想念的人。这两句是说:如今书信在哪里也不知道,我想念的人也不见踪迹。“彩云”又作“绿云”,意同。
  谩教人三句:空教我,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高楼了,楼外的平原上只有一片碧绿的庄稼。谩,作空、徒解。羞:没有脸面,这是说高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的再上了。层楼:高楼。平芜:平原、原野。
  【翻译】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了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wWW.slkj.oRg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赏析】
  下阕在此描写的基础上,写她的孤寂和苦闷,羞涩和矜持,把一个含羞含情的年轻女子的相思情愫,刻画得体贴入微,美轮美夹;换头的“静”宁,承上启下,既指芳花凋零之后的寂静,也写情人不在的孤寂。因为难以忍受这过度的“静”,所以她“相忆”远方的游子,可是在“相忆”之始,她己感觉“相忆”的徒劳——“空”于是明证,正像上阕起韵的“又”字一样,这里的“空”字,也很能含蓄传恨。以下写“相忆”之情不仅“空”,而且“无说处”,这就加倍传写了她的苦闷和幽怨,所以她感到“闲愁极”。然而这无尽的闲愁。这带有幽怨的相思,依然是“无说处”的。以下就“无说处”转写作者的羞涩和种持。这满怀的闲愁,只能深藏在心中,不仅不能对伊人说。对别人说,而且还生怕流莺乳燕知道。
  这里,在她极度的羞涩和矜持中,似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这段感情是不能为外人所窥破的,是非同寻常的。由是,她只好自己隐忍着,在情感的苦汁里泡得透湿。“尺素”以下,由眼前所感苦境,转入对于游子的痴情等待中去。言其既得不到伊人的一封信,也不知道伊人如今身在何方。以“彩云”这一美好的称谓指称对方,表明了她的痴迷未减,以“依旧”来暗怨游子的薄幸,一直未告诉她自己的行踪。这一痴一怨,与前文相亿而无说处一样,表明她的内心充满着惶惑和矛盾,欲爱不得,欲罢不能。结韵虽然把她内在情愫化为情蕴饱满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也如此充满了矛盾:她羞亡层楼,怕见平芜,却又倩不自禁,登楼远望。作者写女子的相思,运笔如此缠绵悱恻,细腻宛转,确能勾魂摄魄,令人赏叹无置。
  对于这样一首从女性那一面写来的闺中念远词,因为读解到这一层次不能窥见抒情主体的精神风貌,所以人们往往试图给它“最终的解释”,即把它与作者自身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因而得出它是一首政治寄托词的结论。如以春意衰败寄托时局衰微之意,以盼望游子音讯,寄托盼望北伐消息之意,以怕流驾乳燕,寄托忧谗畏讥之心,也就是说,词中这位寂寞的江南女子,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政治形象的审美化和柔化创造。中国诗词既然原有“美人香草”的抒情路子。采取这一角度来解释本词,也就未必不可以成立。只不过要句句扣死。却也未免失于穿凿。倒不如果取“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认知态度,更为合理。
  比兴寄托,乃风骚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模糊性”的特点。
  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相关信息

  •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满江红·暮春》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   清明寒食:...
  •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满江红·暮春》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   清明...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关山月》第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翻译】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
  •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关山月》第五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翻译】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关山月》第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无   【翻译】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关山月》第三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白登:指汉高祖刘邦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之事   ②胡:此指吐蕃   ③窥:有所企图   【翻译】   ...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关山月》第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翻译】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关山月》第一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天山:甘肃祁连山。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
  •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满江红·暮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   
  •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满江红·暮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   闲愁:为国...
  •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祝英台近·晚春》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释】   ①宝钗分:古代男女分别,有分钗赠别的习俗,即夫妇离别之意,...
  •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祝英台近·晚春》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释】   ①宝钗分:古代男女分别,有分钗赠别的习俗,...
  •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祝英台近·晚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释】   ⑤鬓边觑:觑为细看,斜视之意。斜视鬓边所插之花。 ...
  •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祝英台近·晚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释】   ⑤鬓边觑:觑为细看,斜视之意。斜视鬓边所...
  •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
  •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
  •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满江红·暮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