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述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小令。《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⑵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⑶十分:古代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⑷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⑸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 如快马驰过隙缝。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⑹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石中火,语出北齐刘昼《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而过。”梦中身,语出《关尹子·四符》:“知此身如梦中身。”
  ⑺“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
  ⑻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
  【翻译】
  题为述怀,不免有叹。纵是洒脱豁达如东坡者,对酒当月,仍不忘尘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着是自己身外之身;银月一轮,寄托着是自己梦中之梦。于是乎,放眼未来之闲时,可得头顶轻松松一片云,手抚悠悠然一张琴,陶乐溪边,再饮一壶真正的舒怀酒。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其实社会又WWW.SLKJ.Org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呢? 做个闲人,何其难呢?古人也只能感叹: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看到这些词句时心情震荡,心弦被触动,然后就梦想着也会有那天那时,做个闲人归去,品茶弹琴,看书采菊。
  【鉴赏】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斟时浮想翩翩,抒写了狂放的浪漫主义激情。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因而他这时没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起舞弄清影”,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苏轼以博学雄辩著称,在诗词里经常发表议论。此词在描述了抒情环境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辩了。作者曾在作品中多次表达过“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但在这首词里却表达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
  作者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习用的比喻。《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短暂得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文选》潘岳《河阳县作》李善《注》引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谓人生如燧石之火。《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暂寄梦中身”即表述庄子之意。苏轼才华横溢,在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将古人关于人生虚无之语密集一处,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经过长期认真思索过的。上片的议论虽然不可能具体展开,却概括集中,已达到很深的程度。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在元佑时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加以群小攻击,故有是感。他在心情苦闷之时,寻求着自我解脱的方法。善于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豪放达观,这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特点。他解脱的办法是追求现实享乐,待有机会则乞身退隐。
  “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陶陶”,欢乐的样子。《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只有经常在“陶陶”之中才似乎恢复与获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种种烦恼。但最好的解脱方法膜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
  看来苏轼还不打算立即退隐,“几时归去”很难逆料,而田园生活却令人十分向往。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闲情逸致,这是我国文人理想的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他们恬淡寡欲,并无奢望,只需要大自然赏赐一点便能满足,“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了。这多清高而富有诗意!苏轼是一位思想复杂和个性鲜明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既表现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也经常流露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如果仅从某一作品来评价这位作家,都可能会是片面的。这首《行香子》的确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因其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在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苏轼从青年时代进入仕途之日起就有退隐的愿望。其实他并不厌弃人生,他的退隐是有条件的,须得像古代范蠡、张良、谢安等杰出人物那样,实现了政治抱负之后功成身退。因而“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这就要根据政治条件而定了。事实上,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并未功成名遂,也就没有实现退隐的愿望,临到晚年竟被远谪海南。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相关信息

  •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释】   ⑴湖山信:元佑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此...
  •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释】   ⑴湖山信:元佑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此...
  •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注释】   ⑴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
  •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注释】   ⑴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
  •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回文夏闺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注释】   ⑴昼眠:午休。   ⑵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⑶冰:用作动词,使····&mi...
  •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回文夏闺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注释】   ⑴昼眠:午休。   ⑵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⑶冰:用作动词,使···&mi...
  •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永遇乐·明月如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
  •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永遇乐·明月如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
  •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述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
  •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述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
  • ·《且陶陶,乐尽天真》--  “且陶陶,乐尽天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述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
  •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述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过七里濑》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   ⑵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
  •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过七里濑》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   ⑵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
  •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过七里濑》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   ⑺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⑻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
  •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过七里濑》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   ⑺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⑻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⑶...
  •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述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