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是为袭常⑾。
  【翻译】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注释】
  ①始:本始,此处指“道”。 ②母:根源,此处指“道”。 ③子:派生物,指由“母”所产生的万物。 ④塞其兑,闭其门:兑,指口,引伸为孔穴;门,指门径。此句意为:塞住嗜欲的孔穴,闭上欲念的门径。 ⑥开其兑,济其事:打开嗜欲的孔穴,增加纷杂的事件。 ⑦见小曰明:小,细微。能察见细微,才叫做“明” ⑧强:强健,自强不息。 ⑨用其光,复归其明: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为“明”,照向外物为光。 ⑩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祸。 ⑾袭常:袭承常道。
  【引语】
  本章是继四十七章后再次论述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老子认为,天下自然万物的生长和发展有一个总的根源,人应该从万物中去追索这个总根源,把握原则。人们认识天下万物但不能离开总根源,不要向外奔逐,否则将会离失自我。在认识活动中,要除去私欲与妄见的蔽障,以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及规律。
  【评析】
  在本章中,老子又一次使用了“母”、“子”这对概念。在这里,“母”就是“道”,“子”就是天下万物,因而母和子的关系,就是道和万物;理论和实际;抽象思维和感性认识;本和末等关系的代名词。张松如认为“所谓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正是把概念形成的理论证明,当作对具体事物认识的方法了。西周以来,中国已经产生了例如五行说那样原始、自发的唯物论。当老子第一次试图把那种元素化的‘物理性形式’推进到更高阶段的理论性的形式时,他的理论形式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因受到了历史与科学条件的限制而表现出某种不成熟性,这种不成熟性,WwW.SLKJ.Org反映到更为复杂的认识论领域中来,就很容易带上一种以‘道’观物的特点。这是老子在认识上失足落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子校读》第301页)我们基本上同意这种观点,但又认为老子的确是强调抽象思维,对抽象思维和感性认识的关系讲得不够清楚,这是我们从本章内容中所得知的,不过不能把这一点加以夸大,相反,我们感到,老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引用了辩证的方法,他的“知母”、“知子”的观点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之一,不仅在春秋末年甚至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思想水平是许多哲学家所不及的。本章的言外之意在于,世人都好逞聪明,不知收敛内省,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他恳切地希望人们不可一味外露,而要内蓄、收敛,就不会给自身带来灾祸。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相关信息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①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②。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③;养④之覆⑤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⑥。   【翻译】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④,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⑤,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⑥。盖闻善摄生⑦者,陆行不遇兕虎⑧,入军不被甲兵⑨。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⑩。   【翻译】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翻译】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③,取④天下常以无事⑤;及其有事⑥,不足以取天下。   【翻译】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   【翻译】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
  •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天下有道,却①走马以粪②,天下无道,戎马③生于郊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⑤。   【翻译】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②,其用不穷。大直若屈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④。静胜躁,寒胜热⑤。清静为天下正⑥。   【翻译】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④。故知足不辱⑤,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是为袭常⑾。   【翻译】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
  •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使我①介然有知②,行于大道,唯施③是畏。大道甚夷④,而人⑤好径⑥。朝甚除⑦,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⑧,财货有余,是谓盗竽⑨。非道也哉!   【翻译】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
  •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善剑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③;修之于邦④,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⑤,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翻译】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①不螫②,猛兽不据③,攫鸟④不搏⑤。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⑥,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⑦,和之至也。知和曰"常"⑧,知常曰"明",益生⑨曰祥⑩,心使气曰强⑾。物壮⑿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翻译】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兑,闭其门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③,是谓玄同④。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⑤;故为天下贵。   【翻译】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④:天下多忌讳⑤,而民弥贫;人⑥多利器⑦,国家滋昏;人多伎巧⑧,奇物⑨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⑩;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翻译】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翻译】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
  • ·《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人事天,莫若啬”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⑥。   【翻译】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rd...
  •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①,以道莅②天下,其鬼不神③。非④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⑤,故德交归焉⑥。   【翻译】   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
  •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是为袭常⑾。   【翻译】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