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大道汜兮①,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②,功成而不有③。衣养④万物而不为主⑤,常无欲⑥,可名于小⑦;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翻译】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注释】
  ①汜:同泛,广泛或泛滥。 ②辞:言词,称说。不辞,意为不说三道四,不推辞、不辞让。 ③不有:不自以为有功。 ④衣养:一本作“衣被”,意为覆盖。 ⑤不为主:不自以为主宰。 ⑥常无欲:一本无此二字,认为此乃衍文。 ⑦小:渺小。 ⑧大:伟大。
  【引语】
  这一章说明“道”的作用,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书中再次谈到“道”的问题。他认为,“道”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所需,而“道”又不主宰万物,完全顺任自然。这些观点,老子在前面某些章节中已经做过论述。这一章是继续阐发三十二章的道理,讲“道”可以名为“小”,也可名为“大”,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圣人”、“侯王”,实际是在期望统治者们应该像“道”那样起“朴”的作用。此章内容从另一角度看,又是在谈作为“圣”、“侯王”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评析】
  在学术界,关于老子的“道”的属性,有几种不同观WwW.SLKJ.Org点,最典型的主要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截然对立的观点。持“唯心论”观点的学者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超时空的无差别的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对此,张松如认为,“我们不这样看。‘大道汜兮,其可左右’,怎么能是‘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呢?而且,就它覆育万物,而不自以为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欲也,可名小于’;就万物归附它,而不知道谁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名也,可名于大’。无欲、无名、可小、可大,这个‘道’又怎么能是‘超时空的无差别’呢?”许多学者认为,“道”作为抽象概念,它既不表现物质现实事物的本身,也不能离开形式推论或理论假设的思想,它只是由思维形式表述的一些东西,并不直接适用于对待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张松如《老子校读》第206页)。我们同意张松如的观点,“道”是一个物质性的概念,它虽然是耳、目、触、嗅诸感觉器官都不能感受到的,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自然界,而不是仅凭人们的主观臆想存在的精神性概念。这一点是我们准确理解《道德经》中有关“道”的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老子在本章里发挥的“不辞”、“不有”、“不为主”的精神,可以消解占有欲、支配欲,从“衣养万物”中,使人们感受到爱与温暖的氛围。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相关信息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①。知足者富,强行②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③者寿。   【翻译】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
  •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⑧。   【翻译】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夫兵者①,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②,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③,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④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⑤莅之⑥,战胜以...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②。善有果③而已,不敢④以取强⑤。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⑥则老,是谓不道⑦,不道早已⑧。   【翻译】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
  •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⑥,故无败,故无失。夫⑦物⑧或行或随⑨;或觑或吹⑩;或强或羸⑾;或载或隳⑿。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⒀。   【翻译】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溪③。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④。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⑤,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⑥,复归于无极⑦。知其荣⑧,守其辱⑨,为天下谷⑩。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⑾。朴散则为器⑿,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⒀,故大制不割⒁。   【翻译】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
  •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⑨。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⑩。   【翻译】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翻译】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
  •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大道汜兮①,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②,功成而不有③。衣养④万物而不为主⑤,常无欲⑥,可名于小⑦;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翻译】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
  •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翻译】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   【翻译】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候王若能守之②,万物将自化③。化而欲作④,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⑤,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⑥。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⑦。   【翻译】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⑦,而乱之首⑧。前识者⑨,道之华⑩,而愚之始。是以...
  •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⑩,将恐蹶⑾。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⑿...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翻译】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注释】   ①反者:循环往复。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 ②弱者:柔弱、渺小。 ③有:这...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翻译】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⑤。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⑥,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⑦。   【翻译】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
  •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大道汜兮①,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②,功成而不有③。衣养④万物而不为主⑤,常无欲⑥,可名于小⑦;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翻译】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