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良人

  《怀良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葛鸦儿。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
  【前言】
  《怀良人》载于《全唐诗》卷八〇一,是一位劳动妇女的怨歌。一般认为此诗是女子葛鸦儿的作品,也有人说是朱滔军中一士人所作。此诗描绘了战争经年不息,大批丁壮前往战场,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兵荒马乱的社会现状给农村妇女带来的巨大痛苦。
  【注释】
  ⑴良人:古代妇女对自己丈夫的称呼。《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云朱滔时河北士人作。”
  ⑵蓬鬓:如蓬草一样散乱的头发,形容相思之苦。语出《诗经·卫风·伯兮》。荆钗:用荆条做的饰品。世所稀:贫寒的家境世上少有。
  ⑶胡麻:芝麻,据说只有夫妇同种,才能得到好的收成。好种:正是播种的好时候。
  ⑷不见归:一作“底不归”(《全唐诗》校)。
  【翻译】
  满头的秀发如今乱如飞蓬,买不起首饰,只好自己用荆条折成了发钗别在头上,像这样的贫穷人家,世上真是少有的啊。连一件像样的衣裙都没有,还穿着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布裙,而今那样的衣装已经没有人再穿了。已经到了春耕的时候,该播种芝麻了,然而丈夫在外,谁来和我一起播种呢?按说现在已到了丈夫回家的时候了,为什么还不见回来呢。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〇一。下面是李白研究学会理事、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一位劳动妇女的怨歌。韦縠《才调集》、韦庄《又玄集》都说此诗作者是女子葛鸦儿。孟棨《本事诗》却说是朱滔军中一河北士子,其人奉滔命作“寄内诗”,然后代妻作答,即此诗。其说颇类小说家言,大约出于虚构。然而,可见此诗在唐时流传甚广。诗大约成于中晚唐之际。
  诗前两句首先让读者看到一位贫妇的画像:她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身上穿着当年出嫁时所穿的布裙,足见其贫困寒俭之甚(“世所稀”)。这儿不仅是人物外貌的勾勒,字里行间还可看出一部夫妇离散的辛酸史。《列女传》载“梁鸿、孟光常荆钗布裙”。这里用“荆钗”、“布裙”及“嫁时衣”等字面,似暗示这一对贫贱夫妇一度是何等恩爱,然而社会的动乱把他们无情拆散了。“布裙犹是嫁时衣”,既进一步WWW.SlKj.Org见女子之贫,又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古代征戍服役有所谓“及瓜而代”,即有服役期限,到了期限就要轮番回家。从“正是归时”四字透露,其丈夫大概是“吞声行负戈”的征人吧,这女子是否也曾有过“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的誓言,那是要读者自去玩味的。
  于是,三句紧承前二句来。“胡麻好种无人种”,可以理解为赋(直赋其事):动乱对农业造成破坏,男劳动力被迫离开土地,“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田园荒芜。如联系末句,此句也可理解为兴:盖农时最不可误,错过则追悔无及;青春时光亦如之,一旦老大,即使征人生还也会“纵使相逢应不识”呢。以“胡麻好种无人种”兴起“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
  这还不能尽此句之妙,若按明人顾元庆的会心,则此句意味更深长。他说:“南方谚语有‘长老(即僧侣)种芝麻,未见得。’余不解其意,偶阅唐诗,始悟斯言其来远矣。胡麻即今芝麻也,种时必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夷白斋诗话》)原来芝麻结籽的多少,与种时是否夫妇合作大有关系。诗人运用流行的民间传说来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切贴而巧妙。“怀良人”理由正多,只托为芝麻不好种,便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所以,此诗末二句兼有赋兴和传说的运用,含义丰富,诗味咀之愈出,很好表达了女子“怀良人”的真纯情意。用“胡麻”入诗,这来自劳动生活的新鲜活跳的形象和语言,也使全诗生色,显得别致。
  绝句“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杨载《诗法家数》)。此诗末句由三句引出,正是水到渠成。“正是归时底不归?”语含怨望,然而良人之不归乃出于被迫,可怨天而不可尤人。以“怀”为主,也是此诗与许多怨妇诗所不同的地方。

怀良人相关古诗词

  • ·古诗《和练秀才杨柳》--  《和练秀才杨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巨源。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前言】   《和练秀才杨柳》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此诗写折柳惜别的情景。前二句用比喻道出杨柳枝的色泽,点明送别时间,表明不舍之情;后二句以春风喻指送行人的情意,含蓄地表达了行者与送者之间的真挚友谊。全诗意境优美 ,措辞婉曲,隐别意于杨柳枝...
  • ·古诗《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汝弼。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着寒衣。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鉴赏】   这组诗...
  • ·古诗《饯唐郎中洛阳令》--一台推往妙,三史伫来修。 应宰凫还集,辞郎雉少留。 郊筵乘落景,WWW.SlKj.Org亭传理残秋。 愿以弦歌暇,芝兰想旧游。
  • ·古诗《饯高唐州询》--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见多。 生涯在王事,客鬓各蹉跎。 良守初分岳,WWW.SlKj.Org嘉声即润河。 还从汉阙下,倾耳听中和。
  • ·古诗《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棠棣日光辉,高襟应序归。 来成鸿雁聚,去作凤凰飞。 细草承轻传,WWW.SlKj.Org惊花惨别衣。 灞亭春有酒,岐路惜芬菲。
  • ·古诗《送陆侍御馀庆北使》--古人贵将命,之子出輶轩。 受委当不辱,随时敢赠言。 朔途际辽海,WWW.SlKj.Org春思绕轘辕。 安得回白日,留欢尽绿樽。
  • ·古诗《李舍人山园送庞邵》--符传有光辉,喧喧出帝畿。 东邻借山水,南陌驻骖騑。 握手凉风至,WWW.SlKj.Org当歌秋日微。 高幨去勿缓,人吏待霜威。
  • ·古诗《答宁处州书》--书报天中赦,人从海上闻。 九泉开白日,六翮起青云。 质幸恩先贷,WWW.SlKj.Org情孤枉未分。 自怜泾渭别,谁与奏明君。
  • ·古诗《怀良人》--  《怀良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葛鸦儿。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   【前言】   《怀良人》载于《全唐诗》卷八〇一,是一位劳动妇女的怨歌。一般认为此诗是女子葛鸦儿的作品,也有人说是朱滔军中一士人所作。此诗描绘了战争经年不息,大批丁壮前往战场,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兵荒马乱的社会现状给农村妇女带
  • ·古诗《淮上渔者》--  《淮上渔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郑谷。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释】   1.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2.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3.逐:跟随,随着。   4.浦:水边,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5.荻 :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翻译】   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发老渔翁,江岸...
  • ·古诗《寄外征衣》--  《寄外征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玉兰。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前言】   《寄外征衣》是唐代女诗人陈玉兰所作的七绝。陈玉兰是唐诗人王驾的妻子。此诗写丈夫远征的妻子对她丈夫的关怀和想念。   【注释】   ⑴妾:旧时女子自称。   ⑵吴:指江苏一带。   【翻译】   你守卫在边关,我却在吴地,凉飕飕的西风吹到我...
  • ·古诗《江陵使至汝州》--  《江陵使至汝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前言】   《江陵使至汝州》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出差江陵返回到汝州的沿途风光,表达了诗人离家已久终于得还的喜悦心情,以及离家乡越近归心就愈加迫切的复杂情绪。   【注释】   ⑴巴陵:今湖北省江陵县。汝州:金河南省临汝...
  • ·古诗《乐城白鹤寺》--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 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树接前山暗,WWW.SlKj.Org溪承瀑水凉。 无言谪居远,清净得空王。
  • ·古诗《岳馆·洞壑仙人馆》--洞壑仙人馆,孤峰玉女台。 空濛朝气合,窈窕夕阳开。 流涧含轻雨,WWW.SlKj.Org虚岩应薄雷。 正逢鸾与鹤,歌舞出天来。
  • ·古诗《早发平昌》--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WWW.SlKj.Org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 ·古诗《十三四时尝从巫峡过他日偶然有思》--小度巫山峡,荆南春欲分。 使君滩上草,神女馆前云。 树悉江中见,WWW.SlKj.Org猿多天外闻。 别来如梦里,一想一氛氲。
  • ·古诗《岭表逢寒食》--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 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争朝发,WWW.SlKj.Org轩车满路迎。 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
  • ·古诗《怀良人》--  《怀良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葛鸦儿。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   【前言】   《怀良人》载于《全唐诗》卷八〇一,是一位劳动妇女的怨歌。一般认为此诗是女子葛鸦儿的作品,也有人说是朱滔军中一士人所作。此诗描绘了战争经年不息,大批丁壮前往战场,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兵荒马乱的社会现状给农村妇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