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老松树

  《题张老松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鉴赏】
  咏物是中国传统诗歌最稳定持久的题材之一。由于咏物诗与赋的关系比任何题材都来得密切,它承袭了咏物赋的各种严格惯例。在六至七世纪,咏物诗往往作为修辞练习,经常写得很有趣。随着七世纪后期诗歌范围的扩大,旧的咏物传统也派上了新的用场。陈子昂转向了寓意,其他诗人也从严格的描写惯例下解放出来,创作出了想像性的咏物歌行。有些诗人继承了咏物诗应有的精巧风格,并试图使其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意义。
  到了宋之问的时候,读者可以看到新的象征手法代替了旧的修辞练习。与陈子昂有意识地写得古拙的寓意诗不同,象征的咏物诗既不离开所咏之物的本性,又另WwW.sLkj.Org有更多的含义。宋之问这首《题张老松树》以象征的手法歌咏了松树孤直的品格,是这方面的优秀典范。松树历来就是孤直的象征,但宋之问以特别的力量处理这一主题。
  这样的诗在沈宋时期的五十年后将是不起眼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十分出众。前二联遵循了三部式,但宋之问在第三联插入了个人反应,并在结尾运用一种引发读者反应描写对句。宋之问有效地运用了朴素的风格,与前述各诗的修饰形成鲜明对照。
  此诗作者宋之问是唐代有名的以无耻著称的文人。虽说不可因人废文,因人废诗,诗和人还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像这首诗,如果就诗论诗,无论从诗歌艺术上,还是从思想性上看,都属上上之作。但诸多唐诗选本中均不选,恐怕也正是此诗的格调和宋之问的人品风马牛不相及吧。假设此诗是魏征或者狄仁杰等良臣所作,恐怕早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题张老松树相关古诗词

  • ·古诗《送赵六贞固》--  《送赵六贞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目断南浦云,心醉WwW.sLkj.Org东郊柳。   怨别此何时,春芳来已久。   与君共时物,尽此盈樽酒。   始愿今不从,春风恋携手。
  • ·古诗《夜饮东亭》--  《夜饮东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   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   高兴南山曲WwW.sLkj.Org,长谣横素琴。
  • ·古诗《初到陆浑山庄》--  《初到陆浑山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鉴赏】   宋之问的诗歌有明显的隐士色彩。陆浑山庄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山庄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静安宁的环境,屡屡唤起这位宫廷诗人的山野真趣,故其诗...
  • ·古诗《息夫人·可怜楚破息》--  《息夫人·可怜楚破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   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   情亲怨生别WwW.sLkj.Org,一朝俱杀身。
  • ·古诗《和刘侍郎入隆唐观》--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福地阴阳合,仙都日月开。山川临四险,城树隐三台。   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   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   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还如问桃水,更WwW.sLkj.Org似得蓬莱。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 ·古诗《和旻上人伤果禅师》--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   无人本无我,非后亦非前。   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   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   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   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三千。   芜没青园寺WwW.sLkj.Org,荒凉紫陌田。   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
  • ·古诗《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  《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铜门初下辟,石馆始沉研。   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   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   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   霞文埋落照,风物澹归烟。   翰墨三馀隙,WwW.sLkj.Org关山四望悬。   颓峰暌酌羽,流水旷鸣弦。   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
  • ·古诗《和酬虢州李司法》--  《和酬虢州李司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唇齿标形胜,关河壮邑居。寒山抵方伯,秋水面鸿胪。   君子从游宦,忘情任卷舒。风霜下刀笔,轩盖拥门闾。   平野芸黄遍,长洲鸿雁初。菊花宜泛酒,浦叶好裁书。   昔我芝兰契,悠然云雨疏。非君重千里WwW.sLkj.Org,谁肯惠双鱼。...
  • ·古诗《题张老松树》--  《题张老松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鉴赏】   咏物是中国传统诗歌最稳定持久的题材之一。由于咏物诗与赋的关系比任何题材都来得密切,它承袭了咏物赋的各种严格惯例。在六至七世纪,咏物诗往往作为修辞练习,经常写得很有趣。随着七世纪后期诗
  • ·古诗《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鹡鸰有旧曲,调苦不成歌。   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   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   愁至愿甘寝,WwW.sLkj.Org其如乡梦何。...
  • ·古诗《浣纱篇赠陆上人》--  《浣纱篇赠陆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   艳色夺人目,敩颦亦相夸。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始觉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钦子秉幽意,世人共称嗟。愿言托君怀,倘类蓬生麻。   家住雷门曲,高阁凌飞霞。WwW.sLkj.Org淋漓翠羽帐,旖旎采云车...
  • ·古诗《雨从箕山来》--  《雨从箕山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   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此时客精庐,幸蒙真僧顾。   深入清净理,妙断往来趣。   意得两契如,言尽共忘喻。   观花寂不动,闻鸟悬可悟。   向夕闻天香,WwW.sLkj.Org淹留不能去。...
  • ·古诗《初至崖口》--  《初至崖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崖口众山断,嵚崟耸天壁。   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   锦缋织苔藓,丹青画松石。   水禽泛容与,岩花飞的砾。   微路从此深,我来限于役。   惆怅情未已,群峰暗将夕。   【鉴赏】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即位,宋之问与杜审言等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次年春逃还洛阳。宋之问在贬逐期...
  • ·古诗《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浮湘沿迅湍,逗WwW.sLkj.Org浦凝远盼。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   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   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   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   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   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 ·古诗《入崖口五渡寄李适》--  《入崖口五渡寄李适》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抱琴登绝壑,伐木溯清川。路极意谓尽,势回趣转绵。   人远草木秀,山深云景鲜。余负海峤情,自昔微尚然。   弥旷十馀载,今来宛仍前。未窥仙源极,独进野人船。   时攀乳窦憩,屡薄天窗眠。夜弦响松月,朝楫弄苔泉。   因冥象外理,永谢区中缘。碧潭可遗老,丹砂堪学仙。   莫使驰光暮,空wWW.sLkj.Org令归鹤怜。...
  • ·古诗《景龙四年春祠海》--  《景龙四年春祠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   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   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   筵端接空曲,目外唯氛雾。   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   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   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   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   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   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   抚中良自慨,弱龄忝恩遇。   三入文史...
  • ·古诗《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  《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赖有嵩丘山,高枕长在目。   兹山栖灵异,朝夜翳云族。是日濛雨晴,返景入岩谷。   幂幂涧畔草,青青山下木。此意方无穷,环顾怅林麓。   伊洛何悠漫,川原信重复。夏馀鸟兽蕃,秋末禾黍熟。   秉愿守樊圃,归闲欣艺牧。惜无载酒人,徒把凉泉掬。   【鉴赏】   宋之问写于七世纪九十年代的个人诗很有意...
  • ·古诗《题张老松树》--  《题张老松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鉴赏】   咏物是中国传统诗歌最稳定持久的题材之一。由于咏物诗与赋的关系比任何题材都来得密切,它承袭了咏物赋的各种严格惯例。在六至七世纪,咏物诗往往作为修辞练习,经常写得很有趣。随着七世纪后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