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云物凄凉拂曙流

  《长安秋望·云物凄凉拂曙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赵嘏。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前言】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注释】
  ⑴云物:即天上飘拂的云雾。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
  ⑵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⑶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
  ⑷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
  ⑸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⑹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翻译】
  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
  【鉴赏】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意思是: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www.slKJ.org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长安秋望·云物凄凉拂曙流相关古诗词

  • ·古诗《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  《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前言】   《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   【注释】   ①秋望:在秋天远望。   ②倚:靠着,倚立。   ③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
  • ·古诗《淮上与友人别》--  《淮上与友人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郑谷。其古诗全文如下: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前言】   《淮上与友人别》是晚唐时期诗人郑谷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
  • ·古诗《秋宿湘江遇雨》--  《秋宿湘江遇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谭用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前言】   《秋宿湘江遇雨》是五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湘江夜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乡愁,但不颓唐。全诗寓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二者融合无间。同时语...
  • ·古诗《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  《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觏。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前言】   《乡思》是北宋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
  • ·古诗《江上别李秀才》--  《江上别李秀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年相送灞陵春,WWW.SLkJ.org今日天涯各避秦。   莫向尊前惜沉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 ·古诗《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  《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羽。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   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②横笛:笛子。   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   【翻译】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
  • ·古诗《送人游岭南》--  《送人游岭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注释】   华阳:江苏省金坛县西南茅山上的山洞   绿笋:绿竹   啼猿:猿的啼声。一般用以形容悲切   【翻译】   少时离开家乡去做万里旅游,岭南的风景到了深秋还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路两旁有绿竹红花,就是猿猴长啸,听起来也会感到幽静。   【鉴赏】...
  • ·古诗《霁雪·风卷寒云暮雪晴》--  《霁雪·风卷寒云暮雪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戎昱。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教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翻译】   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
  • ·古诗《长安秋望·云物凄凉拂曙流》--  《长安秋望·云物凄凉拂曙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赵嘏。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前言】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诗的前四句
  • ·古诗《山行·青山不识我姓字》--  《山行·青山不识我姓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叶茵。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翻译】   青山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青山叫啥名。飞过来的白鸟似曾相识,对着我和山鸣叫几声。   【鉴赏】   作者并没有给我们展示山中一幅幅绚丽景色,而是只谈了自己的一点感受,是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一人独行山中...
  • ·古诗《暮热游荷池上》--  《暮热游荷池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翻译】   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边乘凉。池边的小草摇头晃脑,向诗人报告“风来了”。诗人急忙敞开衣襟,企图把这阵西风全拦住,不让它溜走一点,好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凉风。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
  • ·古诗《齐安郡中偶题》--  《齐安郡中偶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前言】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秋景诗。第一首诗写秋日暮景,通过落日烟柳之景,绿荷西风之状,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图画,并经过诗人的艺术剪裁和点染,把在秋风乍起、日已偏西时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组...
  • ·古诗《丰乐亭游春》--  《丰乐亭游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前言】   《丰乐亭游春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作于宋庆历七年(1047)春。第一诗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
  • ·古诗《梅花绝句》--  《梅花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前言】   《梅花绝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阴,陆游时年七十八岁。此组诗共六首。陆游爱梅花,也写过不少梅花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之情。   【注释】   ⑴闻道:听说。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
  • ·古诗《初秋行圃》--  《初秋行圃》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翻译】   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鉴赏】   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
  •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前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一共有5首,其中以第一首最为著名。   【注释】   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古建筑名,又...
  • ·古诗《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前言】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并借教育儿辈不要学”桃李闹春风“——炫耀自己或追名逐利,而是要像‘海棠&rd...
  • ·古诗《长安秋望·云物凄凉拂曙流》--  《长安秋望·云物凄凉拂曙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赵嘏。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前言】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诗的前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