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前言】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颔联提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颈联推进一步,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是国运和国力,这是此诗的主旨。尾联是对唐文宗的哀悼,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
  【注释】
  ⑴“历览”二句:《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历览,遍览,逐一地看。奢,享受。
  ⑵“何须”句:琥珀,松柏树脂之化石,有淡黄、褐、红褐诸种颜色,透明,质优者可作饰物。以琥珀作枕称琥珀枕。与下句“真珠车”皆借以喻唐文宗父兄穆宗、敬宗之奢侈。“何须”,与下文“岂得”言文宗勤俭不奢。
  ⑶“岂得”句:真珠车,以真珠照乘之车。真珠,即珍珠。《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梁王自夸有十枚径寸之珠,枚可照车前后各十二乘。”
  ⑷运去:指唐朝国运衰微。青海马:龙马,以喻贤臣。《隋书·吐谷浑传》:“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聪马。”按亦称青海龙孙。
  ⑸蜀山蛇:据《蜀王本纪》载:秦献美女于蜀王,蜀王遣五丁力士迎之。还至梓潼,见一大蛇人山穴中,五丁共引之,山崩,五丁皆化为石。刘向《灾异WWw.SLKJ.oRG封事》:“去佞则如拔山。”此以喻宦官佞臣。
  ⑹预:与,意指听到。南薰曲:即《南风》。相传舜曾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大治。其词曰:“南风之燕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⑺苍梧:即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传为舜埋葬之地。这里借指唐文宗所葬的章陵。翠华:以翠羽为饰之族,皇帝仪仗。舜逝于苍梧之野,故云“哭”,此以舜比文宗。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笼之鼓。”李善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翻译】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那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猛蛇。有几人曾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只有在苍梧对翠华盖哭泣份儿。
  【赏析】
  诗的首联,是从总结历朝历代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开头两句好像是抽象的议论,不像诗。实际上它不是在发议论,是说:像文宗那样勤俭,应该使国家兴盛的,怎么反而破败呢?这里充满着惋惜和同情,是抒情而不是议论。这样通过表面上的议论来抒情的写法是很特别的。
  颔联是对这一结论的具体印证。这种议论,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勤俭只是治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不是惟一的经验;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然而,事实上,非但没有因此能使已成定局的唐王朝的颓败之势有所好转,反而越搞越糟。这中间的道理,或者说最本质的原因,当然是诗人所无法理解的,所以,他只好以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归之于运命。
  颈联推进一步,但也可以说是转折,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运和国力,一旦运去,就是虞舜那样的贤君也无回天之力,而只能遗恨终生。这才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虽然说不清“运”究竟是什么,但他确实感到仅靠勤俭(包括皇帝个人的其他努力),不足以挽救一个时代的衰颓之势,而且在他看来,唐朝的国运似乎已去,难以挽回了。这种认识不免模糊含混,却是敏感的、深刻的,不但可以说明唐代,还能用于观照许多末代帝王。很多注家的思路则是一定要为此诗找一个咏叹对象,找的结果是唐文宗李昂。李昂节俭,史有明文;李昂清除宦官的失败,也载于史册。他可算自身勤俭而无力挽救国势的典型。继续引申,则“青海马”是喻贤才,“蜀山蛇”是喻宦官,也表现出来了,而尾联就成了对文宗的哀悼。
  尾联承上而下,由理而情,由情造境,进而转换为纯然的抒怀了。文宗好诗,夏日念柳公权诗“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称为“辞清意足,不可多得”。张采田《会笺》称文宗“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法曲》、《霓裳羽衣曲》。义山开成二年登第,恩赐诗题《霓裳羽衣曲》。故结语假事寓悲,沉痛异常”。几人曾经听过文宗所颁布的雅乐,参预过文宗赐题的考试,“终古”哀悼文宗在太监扼制下恨郁死去。这里,所表现的诗人对于文宗治国的悲剧,不是讥讽、挖苦,而是感慨、叹息,诗人所抒发的正是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王朝的兴衰,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
  俭成奢败本是历代兴衰的常规,但文宗在位期间,作风勤俭,政治上也多次作过重振朝纲的努力,却一事无成,最终在“受制于家奴”的哀叹声中死去。面对这种无法解释的反常现象,诗人已隐约感觉到“运去”、“力穷”,唐王朝崩颓之势已成,即使出现一两位明君贤臣,也难以挽回了。文宗在位时,商隐对于他的闇弱,颇多讥评;而于其身后,则又加以哀惋。无论讥评还是哀惋,均出自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正由于这种深切的关注,国运难以逆挽的崩颓之势,成为诗人心头难以解脱的宿命般的悲凉。如果说李商隐感伤诗风的发展成熟,就个体来说是性格、遭遇使然;那么就时代因素来说,实是对衰飒大环境的呼吸领会。“运逢末世”,就是促成李商隐感伤诗风的内外两层背景,身世之感与末世情怀交相促发激荡,将诗人内心的感伤越酿越浓。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相关古诗词

  • ·古诗《咏史·两汉本继绍》--  《咏史·两汉本继绍》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前言】   《咏史》是女诗人李清照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东、西两汉和王莽建立的新朝。后两句写不愿意投降司马氏的嵇康,慨然赴死及嵇康对依附司马氏的朋友山涛的痛责。这首诗的东、西两汉暗讽李清照所处时代的北、南两宋,借新朝来指贬伪齐、伪楚政...
  • ·古诗《宿裴氏山庄》--  《宿裴氏山庄》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苍苍竹林暮,吾亦知所投。   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   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   遂解尘中组,终南WWw.SLKJ.oRG春可游。
  • ·古诗《巴陵别刘处士》--  《巴陵别刘处士》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   偃帆入山郭,一宿楚云里。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   烟波桂WWw.SLKJ.oRG阳接,日夕数千里。   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   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 ·古诗《留别岑参兄弟》--  《留别岑参兄弟》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副职守兹县,东南桌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追随探灵怪,岂WWw.SLKJ.oRG不骄王侯。...
  • ·古诗《岳阳别李十七越宾》--  《岳阳别李十七越宾》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相逢WWw.SLKJ.oRG楚水寒,舟在洞庭驿。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弹琴收馀响,来送千里客。   平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 ·古诗《别刘谞·天地寒更雨》--  《别刘谞·天地寒更雨》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WWw.SLKJ.oRG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 ·古诗《留别武陵袁丞》--  《留别武陵袁丞》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皇恩暂迁谪,待罪逢WWw.SLKJ.oRG知己。   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   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   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
  • ·古诗《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WWw.SLKJ.oRG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 ·古诗《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前言】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 ·古诗《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  《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前言】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诗人把六朝兴废之感用高度的艺术概括融汇至口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第二句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第三句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用夸张手法说来,恰好...
  • ·古诗《咏史·汉家青史上》--  《咏史·汉家青史上》作者为唐朝诗人戎昱。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前言】   《咏史》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指出和亲是最为拙劣的政策。颔联便单刀直人,明确指出国家的治理要靠英明的皇帝,而执行和亲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
  • ·古诗《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前言】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杜甫于干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由左携带遣贬官华州司功参军时写的。全诗八句,第三、四、七、八句皆...
  • ·古诗《古风·郢客吟白雪》--  《古风·郢客吟白雪》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前言】   《古风·郢客吟白雪》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共八句四十字,化用战国时宋玉《对楚王问》中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典故,生发议论,...
  • ·古诗《杂兴·握中铜匕首》--  《杂兴·握中铜匕首》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雠,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wWW.SLKJ.oRG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 ·古诗《秋兴·日暮西北堂》--  《秋兴·日暮西北堂》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wWW.SLKJ.oRG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 ·古诗《斋心·女萝覆石壁》--  《斋心·女萝覆石壁》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wWW.SLKJ.oRG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 ·古诗《独游·林卧情每闲》--  《独游·林卧情每闲》作者为唐朝诗人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wWW.SLKJ.oRG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 ·古诗《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前言】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