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别离四首其一

  《今别离四首其一》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黄遵宪。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赏析】
  光绪十六年(1890),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诗人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思妇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出当时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因此,《今别离》既是乐府旧题,又反映了今人——近代人别离的意识,是当时“诗界革命”和黄遵宪“新派诗”的代表作品。
  从结构上看,四诗各自独立成篇:首篇写轮船、火车载人远去;次写抵达异域后,以电报向家人报平安;三写寄相片以慰离愁;四写思妇,欲梦佳期,而东西wWw.SLKJ.OrG半球昼夜相反,眠起不同,佳期难梦。但在内在逻辑上,四诗又一线贯穿,首尾相衔,是一组小型组诗,表现了“今别离”的特点和近代人相思别离的全过程。
  古、今别离的不同,首先在于别离时所用交通工具的不同。不同的交通工具所激发的离情别绪,就有快慢、浓烈、强度和类型的不同。第一首咏火车、轮船,即以古代车舟反村,以当今火车、轮船的准时、迅速,表现近代人离情别绪的突发与浓烈。全诗的核心是一组对比——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别离,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其中有发车之准时:“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有马力巨大的“万钧柁”,不畏打头石尤风,决无“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之可能性。其迅疾:“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故其离情,既不似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之缓慢;更无郑谷“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之从容,倏忽之间,人已不见,此时便只能看一个“快乘轻气冲球“(海上飞艇)的愿望而已。
  既已别离,辄起相思。相思何以慰——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遂过渡到咏电报的第二首。
  “朝寄”、“暮寄”,寻常家书而已。但驰书之快,迅疾如电,又与通常家书不同。其不同处有四:一非君手书;二无君默记;三无亲呢语;四经“三四译”,已难尽如人意——实是近代电报通讯的特点,以思妇的口吻道出,又贴切、自然而有新意。更有甚者,“只有斑斑墨”以下六句,诗人竟以南朝乐府民歌中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以斑斑墨、门前树及江南水乡常见的藕与丝,来描写与电报有关的电讯器材和电讯设施。“斑斑墨”,写的是电码;“两行树”,写的是电线杆;“中央亦有丝”,借莲藕之丝写电线中央的铜丝;“两头系”,写的是相隔万里之遥的两座电讯大楼。藕断丝(谐思)连,仅是谐音比喻;而电线丝却真的能传递相思之情,这比借丝之喻又进了一层。整首诗以思妇接到远行丈夫电报来驰骋想像,展开内心独白,把相思之情与电报的特点高度融合在一起,如刘燕勋所说:“结想俱匪夷所思,直入化境矣。”
  别离愈久,思念愈切,慰尔相思,除电报外,还寄来照片——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遂又写照片。
  古代别离,虽朝思暮想,却不能面见。经过长时间的别离,倘若“今日见君面”,则一定是夫妻重逢,“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时的通讯往来,常常是片言只语,雁字鱼书而已,感情的表现形式也仅是“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或“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虽有“画图省识春风面”的方法,却从不用在“—种相思,两处闲愁”上。近代则不同,因为出现了照相术,故能见照片上的的“君面”,虽然不是真的相逢。不过,即使把“君”的照片与自己的照片悬挂在一起,以便“汝我长相从”,但实际上仍隔着千山万水,别恨无穷。或者不如说,由于收到“对面不解语”的照片,反更易惹起自己一般浓浓的相思离别之情。于是,此首便由“自非梦往来,密意何由通”转入第四首。
  思妇收到电报,怨无寻常并坐语,况经三四译;收到照片,恨对面不解语,仍觉忧心忡忡,自觉“密意”难通,于是寄希望于“梦”。忽然,她又想到,由于“君”与“妾”之间“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昼夜既相背,眠起即不同,“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妾处“举头见明月”,君处“侵晓刚披衣”。彼此既不相闻,故“魂梦难相依”。连梦也做不到一块,这比起以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思可以“梦佳期”的张九龄,以及自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东坡来,不仅“以至思而抒通情,以新事而合旧格,质古洲茂,隐恻缠绵”,且确是咏古人未见之物,发古人未发之情,“辟古人未曾有之境”(陈三立语)。
  这组诗的佳处,自然还不止以上所说,诗人以其深厚的古典诗歌修养,将新事物成功地溶入古典诗歌的氛围中,也是本诗的特点之一。不过,那些弥漫着古色古香的诗句,在本诗中只起着“旧瓶”的作用,未能与其所装的“新酒”媲美,所以,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今别离四首其一相关古诗词

  • ·古诗《临江仙·柳絮》--  《临江仙·柳絮》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前言】   《临江仙·柳絮》,此为曹雪芹《红楼梦》中人物薛宝钗所作,为五首柳絮词之一。史湘云见暮春柳絮飞舞,偶成小令。诗社就发起填词,每人各拈一小调,限时做...
  • ·古诗《出居庸关》--  《出居庸关》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朱彝尊。其古诗全文如下: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前言】   《出居庸关》起句看似平淡,却有突兀之感,结句以从唐人韩翔“秋河隔在数峰西”句中化出,境界高远、寥解得多。从山青水绿的南国,来游落日苍茫的北塞,淡谈的乡思交汇着放眼关山的无限惊奇,化成了这首“清丽高秀”的写景小诗。  ...
  • ·古诗《山行杂咏》--  《山行杂咏》作者为清朝文学家袁枚。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翻译】   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WWw.SLKJ.OrG前面还有路可行。...
  • ·古诗《访妙玉乞红梅》--  《访妙玉乞红梅》作者为明朝文学家曹雪芹。其古诗全文如下: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丫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前言】   《访妙玉乞红梅》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五十回。小说中,众人在大观园的芦雪庵即景联诗之后,贾宝玉因写诗“落了第”,众人罚他去访妙玉乞红梅,遂作这一...
  • ·古诗《题画梅·从来不见梅花谱》--  《题画梅·从来不见梅花谱》作者为明朝文学家徐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WWw.SLKJ.OrG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 ·古诗《题画梅·挥毫落纸墨痕新》--  《题画梅·挥毫落纸墨痕新》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李方膺。其古诗全文如下: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翻译】   挥毫纵横,水墨淋漓,那纸上俨然是几朵绽开的梅花,美丽的梅花呵,但愿天风把你吹到千家万户,门前屋后都能见到你报春的身影,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你的清香,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赏析】   李方膺所画梅花“以难见工&rdqu...
  • ·古诗《临江仙·丝雨如尘云着水》--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着水》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丝雨如尘云着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前言】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着水》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双片六十字,每片各五句三平韵,不换韵。全词抒写暮春时节,作者愁病交加万...
  • ·古诗《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王国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注释】   ①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双阙。   ②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
  • ·古诗《今别离四首其一》--  《今别离四首其一》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黄遵宪。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 ·古诗《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前言】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做的一首词。该词描写了春日与伊人离别后的苦苦相思。   【注释】   ①中酒:犹酒酣,非醉非醒之状态。   ②青衫句:谓由于...
  • ·古诗《清平乐·孤花片叶》--  《清平乐·孤花片叶》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前言】   《清平乐·孤花片叶》亦为这种悲秋之作,故《瑶华集》有副题作“秋思”。玩词意确系抒写清秋懊恼之情怀。但其情婉而隐,词中只用清秋孤花片叶,天涯芳草,以及寂寂绣屏,香...
  • ·古诗《落梅·和风和雨点苔纹》--  《落梅·和风和雨点苔纹》作者为清朝文学家律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昏。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注释】   ①和:犹言随,伴。点:点缀。本为花落,被动,说是点缀,主动。诗之新颖精巧亦在此处。漠漠:无声。犹言默默。   ②林下句:谓默林花落,花办积垒如雪。岭头句:谓梅花...
  • ·古诗《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  《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刘克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前言】   《落梅》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刘克庄,他在诗中揭露了南宋朝廷偏安于东南的心理,表达了忠贞之士不受重用的不满,却因此而被言官李知孝等人指控为&ldquo...
  • ·古诗《落梅·雪虐风饕愈凛然》--  《落梅·雪虐风饕愈凛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前言】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向为诗人所喜爱。陆游在诗中没有写梅花的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而是以刚硬之笔,写出了梅花坚毅的性格。另有其它同名诗作。   【赏析...
  • ·古诗《咏甘蔗·绿阵连烟垠》--  《咏甘蔗·绿阵连烟垠》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   玉露含青紫,沁彻哲人心。   【前言】   《咏甘蔗》是一首五言诗,清代作品,作者佚名。作品赞扬甘蔗风雨造化,甘甜滋润的美好品质。原诗有作者wWw.SLKJ.OrG短序:“时客居桂中,其地盛产蔗,感其繁茂甘润,惠及众生。故咏之。”   【注释】   绿阵:甘蔗林广袤状.。烟垠:云雾边际。   ...
  • ·古诗《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释】   ①年来句:纳兰为侍卫之臣,扈驾出巡是经常的事,仅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年 (1680~1681年),纳兰即先后随从皇帝巡幸巩华城、遵化、雄县等地,故云与好友“多...
  • ·古诗《五美吟·西施》--  《五美吟·西施》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前言】   《五美吟·西施》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林黛玉无聊时所作的五首诗,曹雪芹借由主人公之手点评了中国历史上五位绝代佳人的不幸遭遇,文辞华美,见解深刻。是体现...
  • ·古诗《今别离四首其一》--  《今别离四首其一》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黄遵宪。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