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的意思
  【翻译】
  财物的取得和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不可含糊。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
  【说明】
  古人讲:“登天难,求人更难。”所以最好不要向人索取、不要求人。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品格修养从哪里来分辨呢?就是看他有没有“求”的心。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种人就得大自在了。真正的君子淡泊名利,他所求的是道,不是世间的功名富贵。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他所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不能够增长、不能够为社会奉献、不能够帮助社会推广圣贤教育来达到安定和谐。所谓“无欲则刚”,他欲望少,因此他就刚强,不管是什么样的曲折、困难、诱惑自然拦不倒他,都不能够阻碍他的志向。所以无求、无取的这种境界,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圣贤教育的人都应该立志去证得的。
  【详解】
  这一条也跟我们切身生活WWw.SlKj.OrG,有相当大的关联性。从最接近的日常三餐,吃饭的时候,我也曾经这样问学生:碰到你喜欢吃的菜,会不会一直往自己的碗里装?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都会说:会。为什么?他想到的只有自己,他觉得今天的菜很好吃。爷爷奶奶也说:好,那你尽量吃。小朋友从小没有人教,他就知道:我只要喜欢,我就可以多拿,我就可以多吃。殊不知,这样给他树立了很不好的习惯,他不懂得我们在取拿之间,我们要观察周遭是不是别人没有用到,别人没有吃到?因为小朋友现在每一家每一户都生得很少,在家里就是一块瑰宝一样,像宝物一样,所以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从小他要吃的,他要用的,全部都满足他的欲望。
  所以在这一条,我们看到周遭现在的人,对于取舍方面,往往不懂得人与人之间要讲义。“贵分晓”,就是说你在取与当中,你在拿还有施与的时候,你必须要明白个中的道理。什么道理?取用当中要讲到这个“义”字。为什么要讲义?如果你今天很自私,只有自利,你就不懂得还有别人。我们要晓得,如果你都自私自利,别人也是自私自利,这个社会会变成怎样的社会?一定是你争我夺的社会。所以我们看到现前的社会,我们也晓得这一条很多人不晓得。不晓得从小就要告诫子女,要养成多给与,少取用,少为自己而取用。
  所以这里讲到‘与宜多,取宜少’。“与”就是给与,给与别人要多一点,自己占有少一点,自己不要有占有的心。所以我们看到第二十九条,我们就想到人要有布施的心,当你面对很多种的物品或者钱财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第一个就能分辨我可不可以拿?我拿了以后会有哪些后果?首先我们要建立这样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晓得在社会上,从事一些比较特殊行业的这些人,往往会有很多人巴结,会有很多人送礼,甚至于走后门。当你看到有很多钱财横亘在你前面的时候,这就是考验我们廉洁之心,我们的操守。
  所以,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跟小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义跟利而已。讲义的人,他会觉得我取用当中,我是不是得宜?是不是对的?如果不对的话,当然不能取。所以,这里从小我们如何来教育子女?有一个朋友他很善于教育自己的子女,从小他对子女的教导,譬如说吃饼干,吃水果。他就讲四个孩子当中,一包里头一个人只能吃两片,不能多。所以小孩从很小,他拿着饼干不是自己拿着一包。跟我们现在看起来,有很多小孩父母给他就是一包,他独享,分给别人不愿意,因为从小就没有这种给与得多,自己取用得少,没有这样的观念。这个朋友,他从小朋友很小,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教他。
  水果如要削皮的,就教他怎么削,削了之后他可以多吃一片。为什么可以多吃?因为他多付出了劳力。所以他说他们家的小孩,从小就养成吃东西一定是均等。对待别人也是一样,不敢多取。如果有剩下,一定是再把它封起来。做父母的也没有比较疼爱哪一个,谁要求多吃一片就给他。当然这些孩子有这么良好的父母教诲,长大也都很有成就。
  所以有很多生活的小细节,生活的这种规范,从小父母就要让他建立起正确的观念。我们也晓得,施与愈多,你所得到也愈多。所以古人有句话说:舍得愈多,所得的也愈多,你得福更多。所以,舍得、舍得,舍了就得。为什么?当你在施舍当中,你就跟人家建立结交了很多善缘。如果将来你有困难,这些朋友肯定也会帮助你,也会回馈于你。所以此地也讲到,当我们心胸能开阔的时候,我们给与的更多,我们所获得的相对也会更多。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相关古诗词

  • ·古诗《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朋友之间要懂得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那么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亏损。   【说明】   规劝朋友,一定是在两个人的时候,其他人在场绝对不能讲,这是尊重对方,这样朋友会感恩你,规劝的效果也比较好。因为我们规劝的目的是为了朋友改过、为朋友好,所以这...
  • ·古诗《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到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这是最坏最恶的一件事,这是最大的过失。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说明】   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常常讲人家的过失、张扬人家恶事的这种行为,最开始可能是因为一念私心,要把别人贬低、打倒,久而久之习惯了,动不动就说人...
  • ·古诗《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进一步把善行提升。   【说明】   如果是其他人也同时听到你的赞叹,他们也会效法这个善人,所以对所有的人都是好事。因此,能够常常称赞他人的优点、长处、善行,这本身就是行善,这是对大众的勉励,希望大众见贤思齐。现...
  • ·古诗《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别人的缺点、短处,不要去揭穿。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否则很可能为我们自己招来灾祸,这种缺德事是不可以做的。   【说明】   每个人都有自尊,我们自己不想自尊、面子受到侮辱,那我们也不能够这样对待别人。如果把别人的短处、隐私揭露...
  • ·古诗《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别人很忙没空时,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我们不要闲言碎语去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说明】   与人相处,我们应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如果我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不能替对方着想,譬如说...
  • ·古诗《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说明】   谚云:“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夫妻两人有缘走到一起,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彼此互相关怀、照顾,一同孝...
  • ·古诗《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一个人有才能和本事,不要自私保守、舍不得付出,要时刻想着服务大众、回报社会。看到别人有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说明】   嫉妒心强的人,看到别人才华高、名望大了,心里不服,于是千方百计地来刁难他、侮辱他,这种行为一定会导致自...
  • ·古诗《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说明】   这个“才”,必须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一个有德行的人,他所学的才华一定是从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利益大众这个目的出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 ·古诗《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财物的取得和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不可含糊。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   【说明】   古人讲:“登天难,求人更难。”所以最好不要向人索取、不要求人。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品格修养从哪里来分辨呢?就是看他有没有“求&rdquo
  • ·古诗《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当我们要对人说话或让人做事的时候,必须要先问问自己,别人如果这样对我们,我们能接受吗?喜欢吗?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这样对自己,那我们就不应该这样对待别人。   【说明】   这就是《论语》当中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待人之道,待人就要用这种原则。这是世界上所有宗...
  • ·古诗《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受人恩惠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如果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请求他人的谅解。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耿耿于怀这是对不起自己、自己糟蹋自己,何苦来呢?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生活在感恩...
  • ·古诗《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现代社会包括下属、下级在内),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庄重,并且以身作则,不可轻浮随便。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说明】   这是讲对待下属之道。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在上位的领导、长官自身做事...
  • ·古诗《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如果对待下属是用权势强逼来压人,强迫对方屈服听你的话,虽然对方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难免口服心不服、不以为然,而惟有以理服人,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说明】   人在拥有权势之后,很容易迷失方向,沉沦威权中仗恃优越,浑浑噩噩不知努力而虚度此生!如果对待下属再太过刻薄,他们...
  • ·古诗《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同样是人,品行高低、善恶邪正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凡夫俗子很多,而真正仁慈博爱的君子却很稀少。   【说明】   一般凡夫俗子心无大志,每天都为着自己的衣食、饮食男女、自私自利而活着。仁者存心仁厚、处处谦卑,能够以身作则,他把一切人、一切众生看成是自己,处处能替人设想,没...
  • ·古诗《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说明】   仁者他心地清净,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他就不会有巴结人的念头,他所说的都是利益大众的话。利益大众的话不一定是好听话,所以一般人跟仁者在一起都觉得很难相处...
  • ·古诗《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他会使我们的道德学问一天天地进步,过失就会逐渐地减少。   【说明】   我们想要学业、道业有所成就,选择老师至关重要,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要用圣贤的教诲去观察他,看他是否存心仁厚、处处谦卑并且能够以身作则,看他是不是真做到了...
  • ·古诗《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不肯亲近仁人君子与圣贤教育,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最后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说明】   什么是小人呢?就是追求世间名闻利养,搞自私自利,胸无大志,对圣贤教育并不想学习,小是因为...
  • ·古诗《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财物的取得和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不可含糊。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   【说明】   古人讲:“登天难,求人更难。”所以最好不要向人索取、不要求人。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品格修养从哪里来分辨呢?就是看他有没有“求&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