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的意思
  【翻译】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讲话要谨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给对方一分尊重,不要逼人太甚,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
  【说明】
  言语在孔门四科里面排在第二位,这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让,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其实,在忍当中不但能扩宽自己的心量,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因为,毕竟当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情绪化,等他冷静下来,就会觉得自己理亏。所以,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对方的惭愧,而且更保持了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详解】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Www.SlKj.OrG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为了争田产,兄弟姊妹彼此不能和睦相处,可以说是反目成仇。在现今的社会里头,我们可以见到非常多,为了争家产告到法院去,这些都是很不应该的。如果父母当时晓得留下财产会起了这么大的纷争,一定不愿意留这么多财产让子女争吵。
  所以弟子在家里,身为父母的也要告诫他要节俭,有道是“勤俭持家家业盛”。如果不能勤俭,物质、钱财看得非常重,很重视物质的享受,将来如果面对有财产的纷争,这个彼此的怨恨都会从此而产生。所以能轻财物,我们把物质看得很轻,你能看得很轻,你就有布施的心,会把你多余的财产、多余的财物分散与人,同时也可以减少许多的怨恨,很多的纷争都是由于钱财太多所引起的。
  除了钱财外,‘言语忍,忿自泯’。为父母的在家里也要特别关心你的小孩,他们的互相对谈当中,是不是言语很粗鲁?是不是讲话非常的急,会伤人?这些从小我们就要告诫孩子,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则。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的家庭夫妻不合,经常口角的也很多。小孩看到父母是这样的情形,他在心目当中,他也会起了这种观念,就是父母也会吵,我跟别人吵,当然也是理所当然的。
  过去曾经有一个朋友,她告诉我,有一次她跟她的先生吵架,吵得很凶,一时也没有注意五岁的儿子就在旁边。后来两个吵得很凶的时候,突然听到儿子在一旁拍手大叫:爸爸加油!妈妈加油!结果两个正打得起劲、吵得很凶的夫妻,突然看到儿子的这一幕,吓一跳,赶快停止。从此夫妻不再吵架,即使有口角也一定不再子女的面前出现。可见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家里的言行举止态度,讲话的语气,都要特别的注意小心。
  因为孩子很小,他不能明辨是非,他在家里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所以父母在讲话的时候,我们也要戒,戒什么?言语也要能忍,能忍的话,夫妻就会好言相向;不能忍的话,夫妻的话语针锋相对,孩子就会向你学习。如果孩子从小看到父母讲话都是很大声、很冲,那可见孩子小小的心灵也会向你学习。长大之后,他的这种耐心肯定也不够,讲话也会很粗鲁、粗鄙,为人所讨厌。
  所以从小,我们懂得言语能控制。“忿自泯”,这个忿就是生气。我们都晓得人与人在谈吐当中,我们都希望对方讲话能很好听。自己讲话,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你讲话很急、很紧张,又很大声,对别人来讲,可能会误以为你在骂他,你在凶他,很多误会也会因此而产生。产生之后,大家内心起了不愉快,很多愤怒就会因此起来。所以,我们在谈吐当中,应该要特别注意。
  人与人之间,我们也要替对方想一想。当别人很忙的时候,我们去问他,可能他的言语会很快很急,我们也不要误以为他就是在骂我,他就是在凶我。能彼此互相的体让,就可以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争吵。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相关古诗词

  • ·古诗《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弟妹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而减少冲突。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说明】   兄弟姐妹同为父母所生,情同手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能尽悌道也就是尽孝道。现在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些悲哀的现...
  • ·古诗《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要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古礼特重葬礼,而重视丧葬之根本目的是在教化活人,以此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性和反哺报恩的...
  • ·古诗《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当父母亲不幸去世,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因而经常悲伤哭泣。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说明】   一个孝子他很难接受父母离去的现实,自然而然就会有这样的情绪:当想到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用尽心力,累到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疼...
  • ·古诗《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照顾,古人熬制中药,在给父母服用之前都会先尝一下,看看温度凉热是否适宜。昼夜侍奉在父母的床前,这是一种孝心的流露。   【说明】   想一想当子女生病时,做父母的恨不得自己去替孩子生病,那心血的付出是世上少有的。如今父母生病了,最需要自己的子女在...
  • ·古诗《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固执不听,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然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因为,有孝心的人是不忍心陷父母于不义的。纵然遭到责打,我们也无怨无悔,不能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说明】  ...
  • ·古诗《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父母有过失,当子女的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态度一定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应做到和颜悦色地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   【说明】   孝顺并不是一定要对父母百依百顺,人与人之间所有的行为都要以“道义”为准则,父母子女之间也不例外。人无完人,父母也难免有过错,子女如果对此听...
  • ·古诗《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当父母喜爱我们时,孝顺是很容易的事情。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时,我们一样孝顺,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说明】   父母即使不慈,也不应成为自己不尽孝的理由。因为父母给予生命并将自己抚育成人,这个...
  • ·古诗《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说明】   有人抱怨说:父母怎么管我这么多?实在是因为你不能让父母放心啊!假如你知道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生活起居饮食有规律,进而让自己更懂事,这样父母就放心了...
  • ·古诗《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讲话要谨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给对方一分尊重,不要逼人太甚,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   【说明】   言语在孔门四科里面排在第二位,这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
  • ·古诗《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说明】   现在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很多已经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总是首先想着孩子。这样长期下去,就增长了他自私自利的心性,以致小孩认为这是理所...
  • ·古诗《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的就帮忙,不能帮忙则代为转告。   【说明】   这是告诉我们,时时要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当我们知道处处尊重长辈,常常有服务于长辈的心,长辈交代我们的事一定是立即去做,而且会把做完的情形向长辈报告...
  • ·古诗《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这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要表现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说明】   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没有教养的表现,因此要在称呼上从小就树立孩子长幼、尊卑的态度,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谦虚的心态。如果孩子目无尊长、爱好表现,长辈就...
  • ·古诗《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路上遇见长辈,应快步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说明】   如果见到长辈,还慢吞吞、大摇大摆地走上去,这种形象就已经充满了傲慢。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体现出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人与人之间...
  • ·古诗《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长辈离开以后,应该站在原地,目送长辈离开百步之遥,我们才可以离开。   【说明】   这都是体现出一种对长辈的恭敬之心。礼节作为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一种规定,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最优美的距离,这种自然的秩序如果我们遵...
  • ·古诗《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长辈如果站着,我们绝对不可以坐,因为这是非常无礼的。即使是长辈不坐,我们也不能坐。当长辈坐下来了,吩咐我们也一起坐时,我们才可以坐下来。如果长辈没让我们坐,那我们就要侍奉在长辈旁边,服务于长辈。   【说明】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礼节。我们参加聚会时,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譬...
  • ·古诗《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柔和适中,但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和颜悦色、柔和清楚最好。   【说明】   这是提醒我们时时要注意别人的感受。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太大、很刺耳,讲起话来还滔滔不绝,旁边坐的长辈心里一定会觉得很难受、不舒服。所以,从小我们就要有意识地训...
  • ·古诗《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有事要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说明】   孩子对人讲话时眼睛不专注,代表他的心没有恭敬,心不在焉,很浮躁。现在孩子为什么这么焦躁?就是太缺乏礼节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惯了。所以这...
  • ·古诗《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讲话要谨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给对方一分尊重,不要逼人太甚,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   【说明】   言语在孔门四科里面排在第二位,这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