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舞诗

  《咏舞诗》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暕。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赏析】
  南朝文士,多有戏美姬、咏歌舞之作,此类诗作,大抵都以秾丽的词藻,描写女子的颜色、服饰、歌姿、舞态,往往流于浮艳轻靡。梁代诗人王暕,虽未能免俗,也有《咏舞》之作,但在艺术表现上,这首小诗却别出机杼,不落窠臼。
  摈弃人物的外形摹写,着重从动态中传其神,达其情,是此诗构思上的创新之处。诗的一二两句,以极简炼的笔墨,运实入虚,烘托出舞者的精湛舞技。古谚云:长袖善舞。作者只从绮袖入手,着一“回”字,则双臂的舒展自如,躯体的回旋若飞,已宛然可见。高堂华屋之中本无风,是轻捷蹁跹的舞步,是急速飘舞的裙裾,使平地竟自生风。“从风回绮袖”,读者似乎听到那忽忽的风声,看到那长袖交横、绮罗焕彩的婀娜舞姿。花钿(tián田),是用金玉珠翠制成花朵形的头饰。花钿之转,在于云鬟之转,云鬟之转又在于头部和全身之转。“映日转花钿”,灿烂的阳光透过玉户绮窗,映照着忽左忽右、忽高忽低的花钿,珠玑生辉,光彩夺目。只须稍WWW.slkj.OrG加想象,即生眼花缭乱之感。二句无一字正面描写如何举手投足,只从袖、钿等处着墨,而舞者之神气已毕现。另外,十个字中连用四个动词,亦造就了强烈的急速的律动感,使画面真有“歌舞场”之生气。
  如果说前二句着重从动态中传神,那么,后两句便是通过舞蹈与音乐的协调相应来达情。柱,是瑟筝等弦乐器上赖以支弦的木制码子。柱近则弦紧,故称促柱。危,本为高峻貌,此处用以形容音节急促,故危弦意同急弦。“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前一句谓舞女之情与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相应相通,用现代术语说,即是舞蹈语汇与音乐语汇和谐一致,揉为一体。后一句谓舞女的舞姿充满了乐曲中的激越感,连她地上的影子似乎也受了感染,有了活跃的生命,随着她一起昂扬激奋。“依”,见出女子随着乐曲的情感起伏、节奏变化而改变舞姿,调整动作,一字中包蕴了变化无穷的万千舞态。“赴”,则舞者轻盈优美、飘飘欲仙的美好身影,使读者可触可见。这二字凝炼精警,皆从虚处传神。至此,一个丰姿绰约、舞技高超而又感情丰富、善解音律的舞女形象,遂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了。
  此诗在表现手法上遗貌取神,无所藻饰,一洗脂粉香和珠宝气,表现出了可贵的创造精神。与那些靡靡之声相比,诗此可算得上清音雅曲了。

咏舞诗相关古诗词

  • ·古诗《渡青草湖》--  《渡青草湖》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阴铿。其古诗全文如下: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赏析】   诗人在开端两句即点明渡湖季节,以“满”字和“平”字勾勒出湖泊春水潋滟的全景。“沅水”以下四句不仅描写洞庭湖的水...
  • ·古诗《薤露行·天地无穷极》--  《薤露行·天地无穷极》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岂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前言】   《薤露行·天地无穷极》是曹植的诗作。此篇属相和歌辞。曹植自认为...
  • ·古诗《咏华山·只有天在上》--  《咏华山·只有天在上》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寇准。其古诗全文如下: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原文】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寇准在与先生爬华山时情不自禁吟诵出的,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赏析】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
  • ·古诗《苍松怪石图题诗》--  《苍松怪石图题诗》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方膺。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前言】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所作的一首古体诗。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格...
  • ·古诗《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前言】   《望海潮》,词牌名,为北宋词人柳永所创。一百...
  • ·古诗《山下留别佛光和尚》--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前言】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该诗描绘了一幅山下送别的画面,体现了诗人与佛光禅师之间的深厚友谊。   【注释】   ①跏趺:两腿左右交叉,相盘而坐,是一种坐禅方法   【翻译】   劳烦大师亲自送别...
  • ·古诗《在家出家》--  《在家出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   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   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   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注释】   ①跏趺:两腿左右交叉,相盘而坐,是一种坐禅方法   【赏析】   僧人要出家修行,以求证心,获得解脱。但若要广泛普及佛法,要求世人全都出家,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有在家修行之说...
  • ·古诗《长安寒食·春日照九衢》--  《长安寒食·春日照九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邵谒。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   【注释】   [1]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当天不举烟火。清明前后包括寒食日,各地多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2]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屈原《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
  • ·古诗《咏舞诗》--  《咏舞诗》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暕。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赏析】   南朝文士,多有戏美姬、咏歌舞之作,此类诗作,大抵都以秾丽的词藻,描写女子的颜色、服饰、歌姿、舞态,往往流于浮艳轻靡。梁代诗人王暕,虽未能免俗,也有《咏舞》之作,但在艺术表现上,这首小诗却别出机杼,不落窠臼。   摈弃人物的外形摹写,着重从动态中传其神,达其情,是此
  • ·古诗《晚出新亭》--  《晚出新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暕。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前言】   《晚出新亭》是南朝诗人阴铿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写晚出新亭路上所见景物和离开都城时的离愁与无奈之情。首句写景,次句写情。开首两句点出“离悲”的主题,以下六句具体表现“离悲”。全...
  • ·古诗《初秋行圃》--  《初秋行圃》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释】   ①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行圃,即指在园子里散步   ②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很近   【翻译】   初秋在园子里散步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
  • ·古诗《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赏析】   第一首写的是山的崔嵬和险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前有崇山峻岭,后有几路追兵,这就促使部队快速行进,所以当毛泽东...
  • ·古诗《天游峰的扫路人》--  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天游峰有上、下之...
  • ·古诗《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课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敞开肺叶,张开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散发出来的清新、湿润、凉意和充沛的氧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
  • ·古诗《我看见了大海》--  课文《我看见了大海》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我是一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给她丢脸,也怕我出门遭人讥笑,在我八岁前,从没让我迈出家门一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八岁那年,我的父亲去世了。不久,母亲改嫁,嫁给小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母亲才四十出头,而继父已近六十。   继父让我叫他“伯伯”,并对我说:&ldquo...
  • ·古诗《我们上路了》--  课文《我们上路了》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刚刚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儿,   刚刚染上一抹淡淡的粉红,   刚刚才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   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   风刚从那林子里走出来,   扛一面很艳的旗子抖着威风。   哦,不管大人们怎么说,   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我们的脚印也许歪歪扭扭,   我们的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   也许会有骤起...
  • ·古诗《我站在铁索桥上》--  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出自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  ...
  • ·古诗《咏舞诗》--  《咏舞诗》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暕。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赏析】   南朝文士,多有戏美姬、咏歌舞之作,此类诗作,大抵都以秾丽的词藻,描写女子的颜色、服饰、歌姿、舞态,往往流于浮艳轻靡。梁代诗人王暕,虽未能免俗,也有《咏舞》之作,但在艺术表现上,这首小诗却别出机杼,不落窠臼。   摈弃人物的外形摹写,着重从动态中传其神,达其情,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