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一绝

  《于易水送人一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诗词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
  《于易水送人一绝》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WWw.slKJ.orG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于易水送人一绝相关古诗词

  • ·古诗《曲江二首其二》--  《曲江二首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前言】   《曲江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干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
  • ·古诗《七绝·赠李白》--  《七绝·赠李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前言】   《赠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给伟大诗人李白的两首赠别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其二为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自叹失意漫游,怜惜李白兴致豪迈却怀才不遇。   杜甫与李白相...
  • ·古诗《凤栖梧》--  《凤栖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前言】   《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
  • ·古诗《送别诗》--  《送别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佚名。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翻译】   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赏析】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
  • ·古诗《与苏九德别》--  《与苏九德别》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何逊。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   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   踟躇暂举酒,倏忽不相见。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   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前言】   《与苏九德别》是南朝著名诗人何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抒写对友人苏九德的真挚感情。   【注释】   ①此篇写别友之情...
  • ·古诗《游太平山》--  《游太平山》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孔稚珪。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   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赏析】   太平山,在今绍兴市东南。《游太平山》这首小诗的各坊间选本,于此诗注释多可商榷。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选》注其首二句云:“言林石遮蔽天日的一部分。”中州书画社出版的《中国山水诗选》则注云:“山高涧深,人入山中,自然只能看到天...
  • ·古诗《舟中望月》--  《舟中望月》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朱超。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前言】   《舟中望月》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诗人写自己在孤舟上面,只有原来在楼中所见的月亮相随,倍觉亲切。这里通过歌颂“故楼月”,实际有怀念“故楼人”的意思。   【注释】   ①大江...
  • ·古诗《石塘濑听猿》--  《石塘濑听猿》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前言】   《石塘濑听猿》是一首写景寄情的小诗。诗人野外独伫,万籁俱寂,四旷幽冥,不见月明风清,惟闻夜猿长鸣。   【注释】   ①噭噭:猿鸣声。   ②溶溶:云雾弥漫的样子。   ③重沓:重叠。   ④“既欢”两句是说:既高兴地听着...
  •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  《于易水送人一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诗词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   《于易水送人一绝》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
  • ·古诗《芣苢》--  【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前言】   《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
  • ·古诗《庄子秋水》--  【庄子秋水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
  • ·古诗《六韬三略》--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   卷一《文韬》内分《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傅》、《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十二篇,主要论述作战前如何充实国家的实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作好战争准备。如对内先要富国强民,对人民进行教育训练,使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对外要掌握敌方的情况,注...
  • ·古诗《三都赋》--  【前言】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予以高度评价,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今人傅璇琮考证,《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前。姜亮夫认为《三都赋》作于291年。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陆机原本打算写《三都赋》,因为左思已经写了,就...
  • ·古诗《湘夫人》--  【前言】   湘夫人是先秦时代华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湘夫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原文】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
  • ·古诗《渔父》--  【前言】   《渔父》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
  • ·古诗《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  《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郑燮。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注释】   龙孙:竹笋的别称。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翻译】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赏析】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
  • ·古诗《别诗四首》--  《别诗四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范云。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翻译】   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得像雪一般的白艳。这两句诗是感叹相聚太短,离别太长,每次分手后总要经过许久才能相WwW.slKJ.orG见。   【赏析】   用分别时雪花飞舞的凄凉和重逢时百花盛开的温暖做对照,抒发重逢的快乐。...
  • ·古诗《于易水送人一绝》--  《于易水送人一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诗词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   《于易水送人一绝》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