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眺。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前言】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是南朝齐词人谢朓所写的一首五言诗。诗中表达了自己倦于行旅的感情,同时也表示愿意远离嚣尘的都城去过隐居的生活,表达出诗人远害避祸的思想。
  【注释】
  1、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到。宣城,在今安徽宣州市。板桥,板桥浦,在离建康不远的西南方,《文选》李善注引《水经注》:“”水上经三山,又湘浦(一作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结浮桥渡水,故曰板桥浦,江又北经新林浦。
  2、江路:长江的水路。句:写诗人逆水向西南而行。
  3、永:长,远。毛传:“永,长。”
  4、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
  5、鹜(wù务):通“鹜”,奔驰。。如,鹜置,以马疾驰传递。鹜行,疾驰。引申为追求。如,好高鹜远。
  6、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
  7、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
  8、江树:江边之树。
  9、摇摇:.心神不定貌。
  10、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11、禄情:怀恋俸禄。
  12、协( xié):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协,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13、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4、嚣尘:亦作“嚣尘”。 喧闹扬尘、这里指喧嚣的尘世。
  15、赏心:.心意欢乐。
  【翻译】
  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赏析】
  全诗十二句分二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写自已离开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点明此行溯流而上,与江水相背而行,水长路远。谢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发。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侍停靠写的。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离京邑不远WWw.slKJ.orG,宣城也在建康西南,所以开头是说,江舟向西南方向行驶,水流却东北流去。此时诗人想,江水尚知道入海为归,而人却辞别故土而去。这时诗人对归海的江水感慨万千,羡慕不已。他又遥想,水流归海的途中正经过自已的家乡京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永” 与“ 鹜”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融入了自已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第三、四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由近写到远,继续写江舟远行时的景物,表达自已不舍的眷念。江面上点点帆影,消逝在远方的天空,但它仍是归去的舟船,再向前看,远处江岸还有约隐约现的树林,那树林的深处,不正是我的家乡吗?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诗人以“识”与“辨 ”两字写出自己当时回望故乡专注与眷念的心绪。
  前四句是写景,后八句是抒情。
  第二层后八句。诗的第五、六句“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摇摇,心神不定貌,这里是双关。一是写眼前涛涛的江水使船颠簸,摇晃不定。二是写当时的心情。在离开京邑赴宣城前夕,南齐在一年(495)之内换了三个皇帝,其中之一就是谢朓充任中军记室的新安王,他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新安王登基之时,谢朓连迁骠骑谘议、中书诏浩、中书郎官职。明帝废新安王,谢朓官职虽未动,但他心有余悸。第二年就被外放出任宣城太守。这时的他心情复杂,他既对京邑留恋,又庆幸自已摆脱了纠葛。这两句巧妙地把由眷念故土转换成自我排遣。这是一个倒装句,说从前我孤游不止一次,回想起旅途行程,自已总是心神不定。这里借景抒情,诗家稼研“神来之笔”。
  第七、八句“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禄情,怀恋俸禄。欢喜、愿去做官领俸禄。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这两句是说又要当官,又做隐士,正合乎自已意向。隐居的志趣又合乎自已隐居的志趣。中国古代文人既要当官,又做隐士,最好是合二而一,在六朝以后渐成风气。而谢朓这次去宣城赴任,亦官亦隐,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第九、十句“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作者自己说,从此我将离开这烦嚣的是非之地,赏心乐事从此开始了。这只是作者一种天真的想法,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有,也只能是公务入之外逍遥吟咏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远遁。
  最后两句“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借用典故,一典多用,精当巧妙。据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诗人借用此典,说自已虽无玄豹的姿质,不能深藏远害,但这次去宣城,与南山雾雨一样隐敝。“玄豹姿”,喻自已虽为一郡之守,并无美德,也未必能治好此郡,但自已却深爱名声,绝不会做陶答子邦样贫污、弄贫国家的事。从字面意义看,是借外任隐遁远祸,但更深的意义是说自己将以淡泊心境处理政务。这还包罗了“既欢怀禄情”照应,让人看到了诗人乘舟向西南江路漫漫前行、最终隐没在云遮雾绕的远山深林之中的景象。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相关古诗词

  • ·古诗《赠傅都曹别》--  《赠傅都曹别》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鲍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前言】   《赠傅都曹别》作者鲍照是南朝刘宋时代卓有成就的诗人。后世尊之以为可与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齐名。但在当时,鲍照的诗名却...
  • ·古诗《陇头歌辞》--  《陇头歌辞》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汉乐府。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前言】   《陇头歌》的曲名本出魏晋乐府,不过这篇的风格和一般北歌不大同,故也有可能是汉魏旧辞。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北方旅人艰苦的生活以?:行人的孤独飘零,山路的险峻难行,北地的刺骨严寒,以及思念家乡的悲痛情绪,无不一一跃然纸上。   【注释】   ①《陇头歌辞》:《陇头歌辞...
  • ·古诗《与胡兴安夜别》--  《与胡兴安夜别》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何逊。其古诗全文如下: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前言】   《与胡兴安夜别》这首诗到底是作者WWw.slKJ.orG送别胡兴安,还是自己出行,留赠前来送别的胡兴安?各人说法不同。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留别诗,因为何逊作品中留别诗较多,有的诗题就和这首诗标题格式相近,如...
  • ·古诗《寄王琳·玉关道路远》--  《寄王琳·玉关道路远》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前言】   《寄王琳》是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庾信所作的一首寄赠小诗。庾信在长安,收到王琳自金陵寄来的信件后所写,“以诗代书”寄给王琳。全诗所写均为书信往来之事,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虽寥寥数语却写出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诗人与王琳之间的...
  • ·古诗《渡河北·秋风吹木叶》--  《渡河北·秋风吹木叶》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王褒。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前言】   《渡河北》,古诗词,五言律诗,创作于南北朝,作者王褒。见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注释】   “秋风”二句,渡黄河,秋风起,落叶纷纷扬扬,好似洞庭湖波涌起,景...
  • ·古诗《送沈记室夜别》--  《玉台新咏序》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范云。其古诗全文如下: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赏析】   范云十几岁时,其父范抗在郢府(今湖北武汉附近)任职,范云随侍其侧,年长其十岁的沈约也在郢府为记室参军,一见如故,遂相友好。八年以后,沈约转至荆州(今湖北江陵附近)为征西记室参军,两人分别。这首诗当作于此...
  • ·古诗《玉台新咏序》--  【前言】   《玉台新咏》是徐陵在梁中叶时选编的一部诗歌总集。有人怀疑此书非徐陵所编,而出于稍后之人但此说尚不足以成定论。   【原文】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瑚为枝,珠帘以玳瑁为匣。其中有丽人焉。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亦有颖川新市、河间观津,本号娇娥,曾名巧笑。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卫国佳人,俱...
  • ·古诗《早梅·迎春故早发》--  《早梅·迎春故早发》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燮。其古诗全文如下: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前言】   《早梅》是南朝诗人谢燮的作品,和其他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独出心裁,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梅花的不畏严寒和不甘落后,也寄寓着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   【注释】   ⑴发:开花。   ⑵疑:畏惧,害怕。   ⑶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翻译】   ...
  • ·古诗《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眺。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前言】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是南朝齐词人谢朓所写的一首五言诗。诗中表达了自己倦于行旅的感情,同时也表示愿意远离嚣尘
  • ·古诗《石塘濑听猿》--  《石塘濑听猿》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前言】   《石塘濑听猿》是一首写景寄情的小诗。诗人野外独伫,万籁俱寂,四旷幽冥,不见月明风清,惟闻夜猿长鸣。   【注释】   ①噭噭:猿鸣声。   ②溶溶:云雾弥漫的样子。   ③重沓:重叠。   ④“既欢”两句是说:既高兴地听着...
  • ·古诗《舟中望月》--  《舟中望月》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朱超。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前言】   《舟中望月》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诗人写自己在孤舟上面,只有原来在楼中所见的月亮相随,倍觉亲切。这里通过歌颂“故楼月”,实际有怀念“故楼人”的意思。   【注释】   ①大江...
  • ·古诗《游太平山》--  《游太平山》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孔稚珪。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   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赏析】   太平山,在今绍兴市东南。《游太平山》这首小诗的各坊间选本,于此诗注释多可商榷。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选》注其首二句云:“言林石遮蔽天日的一部分。”中州书画社出版的《中国山水诗选》则注云:“山高涧深,人入山中,自然只能看到天...
  • ·古诗《与苏九德别》--  《与苏九德别》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何逊。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   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   踟躇暂举酒,倏忽不相见。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   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前言】   《与苏九德别》是南朝著名诗人何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抒写对友人苏九德的真挚感情。   【注释】   ①此篇写别友之情...
  • ·古诗《送别诗》--  《送别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佚名。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翻译】   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赏析】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
  • ·古诗《凤栖梧》--  《凤栖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前言】   《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
  • ·古诗《七绝·赠李白》--  《七绝·赠李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前言】   《赠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给伟大诗人李白的两首赠别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其二为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自叹失意漫游,怜惜李白兴致豪迈却怀才不遇。   杜甫与李白相...
  • ·古诗《曲江二首其二》--  《曲江二首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前言】   《曲江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干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
  • ·古诗《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眺。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前言】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是南朝齐词人谢朓所写的一首五言诗。诗中表达了自己倦于行旅的感情,同时也表示愿意远离嚣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