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赏析】
  这是谢灵运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山水诗大抵有两种写法。作者以某一风景胜地为据点,静观周围山水景物,这是一种写法;另一种,则是作者本人在旅途之中,边行路边观赏,所见之景物是不断变化的。此诗即属于后者。
  谢灵运本身写过一篇《游名山志》,文中提到“斤竹涧”。后人或据今绍兴东南有斤竹岭,去浦阳江约十里,以为斤竹涧即在其附近;近人余冠英先生在其所注《汉魏六朝诗选》中则以为此涧在今浙江乐清县东,而乐清是在永嘉附近的。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的时间是公元422至423年,而长住会稽(今绍兴市)则是公元428年(元嘉五年)以后的事。由于地点的说法不一,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因之也较难判定。好在这诗以写景为主,对写作时间不妨存疑。
  此诗共二十二句,可分为五节。第一节“猿鸣”四句,写清晨动身出游时情景。第二节“逶迤”四句,写沿山路前行而越岭过涧。第三节“川渚”四句,点出溪行。以上缴足诗题全部内容,概括而精炼。第四节自“企石”以下凡六句,由景及情,联想到深山中幽居避世之人,心虽向往而无由达己之精愫。最后“情用”四句为第五节,以抽象议论作结。全诗结构严密,用词准确,是山水诗之正格。这种凝炼精致的写法极见功力,其源悉来自汉赋。窃以为大谢之山wWw.slKJ.orG水诗乃以赋为诗的典型之作,此诗自是其代表作之一。
  开头“猿鸣”二句,从听觉写起。既听到猿猴鸣叫,便知天已达曙,旅行者应该启程了。但因所居在幽谷,四面为高山所蔽,不易为日照所及,故曙光并不明显。三四句写动身上路,乃看到岩下云层密集,而花上犹有露珠流转,确是晨景。第二节,“逶迤”,指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迢递”,指山遥路远,前面似无尽头。“隈”者,山边之转弯处;“隩”(音郁)者,水涯之曲折处。“逶迤”句是说这是一条依山傍水的斜曲小径,诗人沿此路弯弯曲曲地行进。小路走完,开始登山了,翻过一蛉,须再登一岭(二岭之间山脉中断,故曰“陉”;“岘”,指小山峰),绵延不断。“过涧”句,写越岭后涉涧前行;“登栈”句,写涉涧后再走山间栈道。牵衣涉水为“厉”,“厉急”,涉过急流。“陵缅”,上升到高远处。以上四句详细摹写了自己登山过涧的行程,以下“川渚”四句转入行于溪上的描述。由于川中有渚,故溪路时直时曲。由于溪路千回百转,曲折多变,行人不能预测前面究竟应怎样走,因而一面走一面悬揣,捉摸不定。“苹萍”二句,写溪行所见。大大小小的浮萍都浮贴在水的表层,看不出下面的溪水究竟有多深,仿佛萍下乃莫测的深潭。而菰蒲则挺生于水上,从茎叶中间望下去,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根部插在水底泥中,所以显得水很清浅。
  值得研究的是第四节的六句。“企石”句,是说在石上提起脚跟,用脚趾做为全身的力点,去挹取飞溅的泉水;“攀林”句,是说高攀丛林中的树枝,去摘取那还没有舒展开的初生卷叶。“想见”二句,用《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二句的语意。下面的“握兰”,暗用《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二句语意;“折麻”,又用《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二句语意。这里的“山阿人”,乃借喻避居山林与世隔绝的高人隐士,他们的高尚品质为诗人所敬慕,而他们所生活的自由天地则更为作者所向往。可是这样的人只存在于诗人的理想或幻想之中,因此作者所向往和歆慕的那种超脱尘世的生活也就无从成为现实。所以作者说,虽有“握兰”、“折麻”以赠知音的殷勤美意,却只能空空郁结在心中而无由展现出来。基于这四句诗的涵义,可知上面的“企石”二句,并不是作者本人去“挹飞泉”和“摘叶卷”,而是写那位“被薜荔”而“带女萝”的“山阿人”当寻取生活资料时在深山中的具体行动——以泉水为饮,以嫩叶为食:这同样是诗人想像中的产物。如果说“企石”二句只是写实,是诗人本身的行动,那么“挹飞泉”犹可说也;“摘叶卷”又有什么意义呢?谢灵运虽以游山玩水名噪一时,却未必攀摘初生的嫩树叶来果腹充饥。所以应该把这两句看成倒装句式,它们同样是“想见”的宾语。所谓“若在眼”,并不仅是“山阿人”以薜萝为衣而已,还包括了“企石”、“攀林”等等活动。这样,诗境才更活,诗人丰富的想像才体现得更为生动。
  最末四句,就沿途所见景物及所产生的种种思想感情略抒己见,结束全篇。“用”,因,由于。意思说:人的感情是由于观赏景物而得到美的享受的,至于深山密林中是否有“山鬼”那样的幽人,则蒙昧难知。不过就眼前所见而言,已足遗忘身外之虑;只要对大自然有一点领悟,便可把内心的忧闷排遣出去了。四句议论虽近玄言,也还是一波三折,以回旋之笔出之,并非一竿子插到底的直说。
  前人评谢灵运诗,多讥其写山水景物之后每拖上一条“玄言”的尾巴。这一首也不例外。但如果设身处地为诗人着想,用这样的手法来写诗原是符合人的思维逻辑的。人们总是在接受大量感性事物之后才上升到理性思维加以整理分析,把所见所闻清出一个头绪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或就自己的身世发出感慨。后人写山水诗亦大都如此,如韩愈的《山石》便是最明显的一例。这并非由谢灵运作俑,而是出自人们思维逻辑的必然。不过谢诗在结尾处所发的议论,往往雷同无新意,是其病耳。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相关古诗词

  • ·古诗《昔昔盐·垂柳覆金堤》--  《昔昔盐·垂柳覆金堤》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薛道衡。其古诗全文如下: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前言】   《昔昔盐》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作...
  • ·古诗《送江水曹还远馆》--  《送江水曹还远馆》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赏析】   六朝诗至南齐永明而一大变,世称“永明体”,代表诗人则是谢朓,他上承晋宋,下开唐风,前人多以他与谢灵运相比。明人钟惺称二谢诗均多排语,“然康乐排得可厌,却不失为古诗。玄晖排得不可...
  • ·古诗《咏落梅·新叶初冉冉》--  《咏落梅·新叶初冉冉》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宴,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前言】   《咏落梅》是南朝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表现了作者对于自己卷入皇室内部斗争的政治旋涡的那种不安的心情,通过咏物寄托了深沉的政治感慨。   ...
  • ·古诗《同谢谘议咏铜雀台》--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朓。其古诗全文如下: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前言】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是谢咨议凭吊魏武帝曹操的诗。曹操临死时,在他的《遗令》中曾经嘱咐诸子将自己的遗体葬在邺的西岗,并令妾伎们住在铜雀台上,早晚供食,每月初一和十五还要在他的灵帐前面奏...
  • ·古诗《赠王桂阳》--  《赠王桂阳》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吴均。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前言】   《赠王桂阳》是南朝的诗人吴均所做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篇用比体,托物言志,句句写松,却句句落实到人。   【注释】   ①这两句是说松树虽是大材,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    ②...
  • ·古诗《秋至怀归诗》--  《秋至怀归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江淹。其古诗全文如下:   怅然集汉北,还望岨山田。   沄沄百重壑,参差万里山。   楚关带秦陇,荆云冠吴烟。   草色敛穷水,木叶变长川。   秋至帝子降,客人伤婵娟。   试访淮海使,归路成数千。   蓬驱未止极,旌心徒自悬。   若华想无慰,忧至定伤年。   【赏析】   全诗十六句,前八句着重写景,绘出关山重叠、烟水苍茫的秋色图卷;后八句转向抒情,抒发归...
  • ·古诗《入彭蠡湖口》--  《入彭蠡湖口》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前言】   《入彭蠡湖口》是晋宋之际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
  • ·古诗《雪里梅花诗》--  《雪里梅花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阴铿。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前言】   《雪里梅花诗》是南北朝诗人阴铿的作品。诗人在该诗中歌咏了梅花迎寒风、傲飞雪的姿态,使人读后不禁和诗人一样为雪中的梅花所陶醉。   【赏析】   自古诗人酷爱梅花,自然是为了其高风幽韵所沉醉...
  • ·古诗《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
  • ·古诗《石门岩上宿》--  《石门岩上宿》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赏析】   谢灵运于公元423年(宋景平元年)辞去永嘉太守之职,回到始宁的祖居,又营造了一些新的庄园别墅,其一在石门山上(今浙江嵊县境内)。石门别墅地势甚高,...
  • ·古诗《邻里相送至方山》--  《邻里相送至方山》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前言】   《邻里相送至方山》此诗为晋宋间诗人诗人谢灵运所作。谢灵运在永初三年(四二二)七月,离开建业赴永嘉太守任...
  • ·古诗《渡黄河·河流迅且浊》--  《渡黄河·河流迅且浊》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范云。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赏析】   此诗当为作者公元492年(永明十年)出使北魏途中作。黄河在北魏境内,时魏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故须渡河北上。   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
  • ·古诗《渡黄河·河流迅且浊》--  《渡黄河·河流迅且浊》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榛。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赏析】   此诗即景抒情,气象非凡而律法精严。首联点题,古朴雄阔。颔联描绘日映波涛与风扫岸沙之景,突现黄河的气势。颈联由景而情,虽慨叹一己之身世,却不为愁情所困。扬...
  • ·古诗《游东田·戚戚苦无悰》--  《游东田·戚戚苦无悰》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眺。其古诗全文如下: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前言】   《游东田》是谢朓非常著名的一首诗,这首诗即以清新流媚的笔触描绘了东田山水的自然之美,同时表现出了诗人闷闷不乐,回归自然之心。   【注释】   (1)悰(c...
  • ·古诗《答柳恽》--  《答柳恽》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吴均。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赏析】   “清晨”二句是应柳诗“夕宿飞狐关,晨登碛砾坂”而来,设想分手之后,柳恽的行色匆匆,日夜兼程。“陇西”是郡的名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飞...
  • ·古诗《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赏析】   诗的前八句纯以议论出之,点明此番出游的缘由。诗人借对前事的评述逐渐抽绎出...
  • ·古诗《咏檐前竹》--  《咏檐前竹》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赏析】   岁寒三友,竹居其中。人们之所以看重它,或者因为它“翠叶与飞雪争采,贞柯与曾冰竞鲜”的凌寒之质(齐·王俭《灵丘竹赋》);或者因为它“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
  • ·古诗《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古诗全文如下: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