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桃花源诗》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顺着、沿着。
  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又,再。
  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
  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
  26行:行走。
  2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8平:平坦。
  29旷:空阔;宽阔。
  30屋舍:房屋。
  31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32之:这。
  33属:类。
  3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35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6种作:耕种劳作。
  37衣着:穿着打扮,穿戴。
  38悉:全,都。
  39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40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1并:都。
  42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3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44从来:从……地方来。
  45具:通“俱”,全,详细。
  46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47要:通“邀”,邀请。
  48咸:副词,都,全。
  49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
  50云:说。
  51先世:祖先。
  52率:率领。
  53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
  54邑人:同乡(县)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5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绝处。
  56复:再,又。
  57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58遂:就。
  59间隔:隔断,隔绝。
  60世:朝代。
  61乃:竟,竟然。
  6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63为:对,向。
  64具言:详细地说出。
  65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66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67余:其余,剩余。
  68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
  69去:离开。
  70语:告诉。
  71不足:不必,不值得。
  72为:介词,向、对。
  73既:已经。
  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
  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77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80遂:终于。
  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2高尚:品德高尚。
  83士:人士。
  84也:表判断。
  85欣然:高兴的样子。
  86规: 计划。
  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88寻:随即,不久。
  89终:死亡。
  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http://www.slkj.org/b/24153.html。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鉴赏】
  《桃花源诗》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诗》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诗》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桃花源诗》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桃花源诗相关古诗词

  • ·古诗《江村夜归》--  《江村夜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项斯。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翻译】   月落后江边的小路漆黑,前面村子里人声稀少。几户人家藏在树林深处,一个捕鱼WWw.SLkJ.orG人举着火把照路回家。
  • ·古诗《寒塘·晓发梳临水》--  《寒塘·晓发梳临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赵嘏。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翻译】   早上起来,照着池塘里的水梳妆。池塘的水很寒冷,梳妆完毕之后,他坐在池塘旁边,看到树叶渐渐黄而落,秋天来了。想念着家人,一片思乡之心如偏偏黄叶飘落,一只孤雁,飞过楼顶,向南而去。   【赏析】   前二句谓早起临水梳发,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
  • ·古诗《和董传留别》--  《和董传留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前言】   《和董传留别》为北宋文学家苏轼由凤翔府回到长安时所作。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贫困的董传曾与苏轼相从。   【原文】   许。   【注释】   粗缯:粗丝绑发,粗布披身。...
  • ·古诗《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前言】   《望驿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四年(809年)三月为好友元稹《使东川》组诗而创作的十二首和诗中的一首。全诗紧扣“思”字,层层深入地展开,先写闺中绮思,再写驿旅苦思,然后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最后迭用两个思字,点...
  • ·古诗《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包含杜甫的三首经典古诗,分别为:《望岳》、《春望》、《石壕吏》   杜甫诗三首详细内容如下:   第一首:   《望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前言】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第一首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
  • ·古诗《留别妻·结发为夫妻》--  《留别妻·结发为夫妻》作者为东汉文学家苏武。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前言】   《留别妻》是东汉无名氏假托苏武之名,所作的一组五言诗歌。收入在南朝萧统《...
  • ·古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言】   《渭城曲》原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
  • ·古诗《墨萱图·灿灿萱草花》--  《墨萱图·灿灿萱草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冕。其古诗全文如下: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翻译】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
  • ·古诗《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桃花源诗》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 ·古诗《孔融让梨的故事》--  【前言】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原文】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mid...
  • ·古诗《凤求凰》--  《凤求凰》作者为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前言】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的古琴曲,演绎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
  • ·古诗《燕诗示刘叟》--  《燕诗示刘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
  • ·古诗《送范德孺知庆州》--  《送范德孺知庆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
  • ·古诗《幽州胡马客歌》--  《幽州胡马客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
  • ·古诗《咏雪》--  《咏雪》出自刘义庆的作品《世说新语》   【前言】   《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侄子、侄女的一段即兴对话。《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咏雪》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后世有同名同题诗词多篇见诸文坛,一并流传下来。《咏雪》作为清...
  • ·古诗《喜晴·窗间梅熟落蒂》--  《喜晴·窗间梅熟落蒂》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翻译】   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WwW.SLkJ.orG到深夏。...
  • ·古诗《赠邻女·羞日遮罗袖》--  《赠邻女·羞日遮罗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鱼玄机。其古诗全文如下: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前言】   《赠邻女》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传世名篇。此诗以无价宝比有情郎,阐述了女子对爱情的重视和追求;以易求反衬难得,诉说了爱情追求的艰难与痛苦。诗人以自己切身的生活经验得出痛苦的结论,喊...
  • ·古诗《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桃花源诗》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