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奇遇

  文言文《张良奇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
  (1)谷城山:一名黄山,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南
  (2)殴:殴打,打。
  (3)衣(yì)褐:穿粗布短衣。衣,穿 。
  (4)直:故意 ,特意。
  (5)孺子:小孩子。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客气的称呼。
  (6)业:既然,已经 。
  (7)长跪:直身而跪 。
  (8)平明:黎明。
  (9)履:鞋子。后文中也有做穿的意思。
  (10)异:奇异。
  (11)里所:大约一里。所:用于数量词后,表示大概的数目。
  (12)期:约会[1]。
  (13)有顷:不久[1]。
  (14)兴:兴起,指有作为。
  (15)顾:回头看。
  (16)殊:非常。
  (17)目:目送。
  (18)会:会面。
  (19)怪:对···感到奇怪。
  (20)去:离开。
  (21)因:于是,就。
  (22)老父(fǔ):老年男子。
  【翻译】
  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大,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挺着身子久久跪着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然后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可以把本事传给(你)这个年轻人http://www.slkj.org/b/20778.html。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于是张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相约,(比老人还)慢来,怎么能(这样)呢?”又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说完就)离开了。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接着又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说完就)离开了。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册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开了WW,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天亮时(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异,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张良奇遇相关古诗词

  • ·古诗《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文言文《吕蒙入吴,王劝其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   1王:指孙权。   2宗:主要的。   3世祚(zuo):指国...
  • ·古诗《李恂不受馈》--  文言文《李恂不受馈》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后复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   【注释】   以清约:因为(他)清廉俭约...
  • ·古诗《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  文言文《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
  • ·古诗《曹玮大破虏师》--  文言文《曹玮大破虏师》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
  • ·古诗《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出自文言文《虎之力》,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
  • ·古诗《虎之力》--  文言文《虎之力》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
  • ·古诗《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出自文言文《汤敦甫借钱》,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li)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
  • ·古诗《汤敦甫借钱》--  文言文《汤敦甫借钱》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li)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rdquo...
  • ·古诗《张良奇遇》--  文言文《张良奇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
  • ·古诗《人琴俱亡》--  文言文《人琴俱亡》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王子猷(yóu)、子敬俱病笃(dǔ),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dōu)不闻消息?此已丧(sàng)矣。”语时了(liǎo)不悲。便索舆(yú)来奔丧(sāng),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tiáo),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tòng)绝良久,月余亦卒(z...
  • ·古诗《乐不思蜀》--  文言文《乐不思蜀》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丁亥,(魏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子孙及群臣封侯者五十余人。晋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谓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
  • ·古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文言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需要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   【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
  • ·古诗《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出自文言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
  • ·古诗《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文言文《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日:“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注释】   ①选自《孟子·尽心上》。   ②耻:羞耻,羞愧之心。   ③无耻之耻:没有羞耻心的耻辱。   ④大:重大。   ⑤机变:伪诈巧变。   ⑥不耻...
  • ·古诗《屈而不信》--  文言文《屈而不信》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伸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注释】   1信:通“伸”。   2不远秦、楚之路:不以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   3恶:厌恶。   4此之谓:这就叫做。   5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   【翻译】 ...
  • ·古诗《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伸》--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伸”出自文言文《屈而不信》,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伸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翻译】   孟子说:“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了,不能伸直,并不疼痛碍事。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这个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为远(而去...
  • ·古诗《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文言文《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吴生曰:所谓不在三更早、五更迟,只怕一暴,十日寒。读书者当观此。   【注释】   (1)梁丘据:齐景公的大臣。   (2)谓:对…说   (3)不及:比不上   (4)夫子:先生,对尊长...
  • ·古诗《张良奇遇》--  文言文《张良奇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