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记

  《梅花岭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游万柳堂记》 是清代文学大家刘大櫆的作品,此文通过万柳堂之景描写,借万柳堂的兴衰,叹富贵之不可恃。
  【原文】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时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岩、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wwW.SLkJ.ORg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注释】
  (1)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顺治,清世祖福临的年号(1644—1661)。乙酉,1645年(顺治二年)的干支。
  (2)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
  (3)督相——史可法当时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故称“督相”。史忠烈公——史可法的谥号。按,史可法死后,南明隆武帝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年间(1736—1796)追谥忠正。此处称忠烈,或另有所本。势不可为——指扬州难以固守,势必为清军所破。
  (4)誓与城为殉(训xùn)——决心死难,与城共存亡。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5)仓皇中——指与敌人博斗的匆促时机。
  (6)临期成此大节——指到城破时将史可法杀死,以成全他与城共存亡的节义。
  (7)史德威——山西平阳(今临汾)人,扬州破,被俘不屈,后获释。
  (8)汝——你。
  (9)太夫人——指史可法的母亲尹氏。
  (10)谱汝诸孙中——把你作为孙辈列入家谱中。
  (11)自裁——自杀。
  (12)涕——眼泪。
  (13)小东门——和下文的南门、天宁门都是当时扬州城门名。
  (14)大兵——作者因生活在清代,故称清兵为大兵。
  (15)马鸣騄——陕西褒城人,曾任后备道。任民育——山东济宁人,时任扬州知府。太守是知府的别称。刘肇基——辽东人,崇祯年间(1628—1644)任辽东副总兵,时为史可法部下总兵加左都督。
  (16)瞠(撑chēng)目——瞪眼。
  (17)史阁部——史可法时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18)和硕豫亲王——清军大将多铎的封爵。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1644年(顺治元年)十月任定国大将军,率师南下;次年正月破潼关入西安,二月由河南趋淮、杨,四月十九日遂围扬州。
  (19)或曰——有人说。
  (20)乌帽——黑色的便帽。
  (21)殒(允yǔn)——死。史可法死后,当时有好几种传说。除投江自沉一说外,还有人说他突围跨白骡而去。也有说他城破时被执至大营,留三日,不屈,被害。
  (22)已而——不久。英、霍山师大起——1648年至1649年(顺治五年至六年)间,侯应龙、张图容、杨国士、冯弘图等纷纷在英山、霍山(均属今安徽省)起义抗清。其中冯弘图倡言史可法实未死,以史可法名义号召起义,聚众数千,于1648年(顺治五年)春攻占英山、霍山、六安等县。后为清军击败。
  (23)陈涉之称项燕——项燕原为楚将,屡立占功,深爱楚人爱戴。前223年秦灭楚,项燕自杀,但有人传说他没有死;209年陈涉、吴广就假托项燕和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为胡亥、赵高所谋杀)的名义,号召起义反秦。
  (24)吴中——指今江苏吴县附近一带地区。孙兆奎——吴江举人。扬州失守后,他于同年六月,与同县进士吴易起兵抗清,八月兵败,为清将吴胜兆所俘。
  (25)白下——今江苏南京市。
  (26)经略——明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的官职,执掌一方军政大权。洪承畴——福建南安人,1639年(崇祯十二年)任蓟辽总督,防守关外。时清军入侵,明军不利,洪据守松山(今辽宁锦州南)。1642年(崇祯十五年)清军破松山,沤承畴被俘降清。当时或传洪承畴已死难,崇祯帝甚表哀悼,下令建坛,准备亲自奠祭,后闻其已降清,于是停止。有旧——有过交情。
  (27)审知——确实知道。
  (28)抑——琮是,或是。
  (29)恚(汇huì)——恨,恼羞成怒。
  (30)麾(挥huī)下——部下。
  (31)鸣呼——感叹词。
  (32)诡诞——荒谬虚妄。
  (33)颜太师——颜真卿,唐德宗时官太子太师,782年(建中三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次年朝廷派颜真卿前往晓谕,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尽办法,终没能使颜真卿屈服,就派人将其缢杀,终年77岁[1]。《太平广记》卷三十二载,颜真卿死后十余年,颜氏仆人往郑州收租,路经洛阳,曾遇见颜真卿。故时人传颜真卿尸解得道。按,学仙者死,谓之尸解;死于兵刃,谓之兵解。这些都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34)文少保——文天祥,宋末抗元领袖,官右丞相加少保。1278年(祥兴元年)兵败为元军所俘,被押至大都(今北京市),1282年被杀。清彭绍升写给袁枚的书信中说:“昔文信公在燕(今北京)狱,遇楚黄道人,受出世法,始得脱然于生死之际,故其诗云:‘谁知真患难,忽遇大光明。’又云:‘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敛手即神仙。’”此即文天祥仙去之说。蝉蜕(退tuì)——谓人遗下形骸仙去,如像蝉脱皮一般。颜真卿、文天祥仙去之说,早属荒诞不经,但却反映了人们崇敬忠臣义士的心情。
  (35)气——正气。
  (36)出世——指成仙。入世——指还在人世。这三句的意思说:忠臣义士即使死了,他们的正气仍永留于天地之间,何必要说他们没有死或是成了仙呢?
  (37)为蛇画足——《战国策·齐策二》载:有数人相约,比赛画蛇,先现成的饮酒。其中一人已先画完毕,却自作聪明添画蛇足,结果反而输了。其实蛇是没有足的,根本不须添画。后世因以“画蛇添足”比喻凡事过头,反劳而无功。
  (38)光景——景象,情景。
  (39)宛然——仿佛。
  (40)这句意思说:至于那些假称史可法没有死而冒用他的名义的人,更不必去追究他们的真假了。
  (41)丹徒——今江苏镇江。冢(肿zhǒng)坟墓。清军攻扬州时,丹徒钱应式正寓居扬州,城陷,其女不屈自杀。王猷定有《钱烈女墓志铭》一文记其事。
  (42)而——然后,才。钱女先拟以刀刎颈,继而打算自焚,上吊,服毒,均未死;最后以衣带自缢才毕命,故说“凡五死而得绝”。
  (43)火之——给她采用火葬。
  (44)江右——指长江下游西部之地。今称江西为江右。王猷定——字于一,江西南昌人,工诗古文。关中——今陕西。黄遵严——不详。粤东——今广东。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以诗文名当时。
  (45)铭——“墓志铭”的结尾部分,一般多用韵文。
  (46)顾——但。表章——表扬。
  (47)可程——史可法弟,1643年(崇祯十六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官名,属翰林院)。李自成攻占北京时,可程一度归附农民军,旋又降清,不久南归。史可法曾上书朝廷,要求予以惩处。
  (48)大将——指清军将领。发——押送。
  (49)八弟——史可刚。
  (50)当易姓之间——在改朝换代的关键时期。
  (51)仗节——保持气节。仗,持。
  (52)疏——奏章。纠之——弹劾他(史可程)。
  (53)踵——追随。兄公——旧称夫之兄为“兄公”。馀烈——即遗志。
  (54)谅——推想。从祀——陪祭。
  (55)夫人——指史可法的八弟媳。
  【翻译】
  顺治二年四月,江都被包围,情况很危急,督师扬州的宰相史可法知道局势难以挽救,就召集众将告诉他们:“我发誓与此城一起殉难,但仓促之中我不能落到敌人手里而死,谁能到时帮助我完成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慷慨地应允。史可法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以同姓的身份做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给母亲,将你列入族谱的孙辈之中。”
  二十五日城陷落了,史可法拔刀要自杀,将军们果然争着上前抱住,史可法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流着眼泪而不忍拿刀,于是史可法被将军们簇拥着走了,到小东门,清军的兵士象树林般密密麻麻地来到,兵马副统帅马鸣騄、扬州太守任民育、以及众将如都督刘肇基等都死了。史可法就瞪大眼睛对敌人说:“我就是史阁部。”于是他就被抓住并带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来称呼他,劝他投降,史可法大骂敌人而被杀。当初史可法曾留下遗言:“我死后,应把我葬在梅花岭上。”到此时,史德威找他的尸骨却找不到,就把他的衣帽葬了。
  有人说:“当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到史可法穿着青衣戴着黑帽,骑着白马出了天宁门投江而死,未曾死在城里。”自从有了这一说法,在长江南北两岸,都传说史可法没有死。不久,英山霍山的抗敌义军迅猛发展,都假托史可法的名义,好象陈胜托称项燕之名一样。苏州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押送到南京,经略洪承畴过去同他有过交往,问他:“先生在军队里,可详细知道原来扬州的宰相史公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死呢?”孙公回答道:“经略从北方来,可详细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统帅洪公是真死了呢?还是没死呢?”洪承畴大怒,急忙喊叫部下推出杀了他。可叹啊,那些讲神仙的奇诡荒诞的说法,说颜真卿太师因尸解而成仙,文天祥少保也因悟得“大光明法”而解脱升仙,其实并没有死;他们不知道忠义是圣贤立身的根本准则,那种刚正之气异常充沛,长久留存于天地之间。何必用解脱成仙和在世为人的面目出现?那些关于神仙的说法,正如所谓的画蛇添足。但就史可法的遗体来说,却是不能找到了!百年之后的今天,我登到梅花岭上,同游客讲述史可法的遗言,没有一人不泪下如雨,想象当时围城的情景,这就是忠烈的面貌,仿佛可以看到一样,这是不必去追问他是否真的脱离人世而成仙,更何况假托他没死的名义的那些人呢?
  史可法的坟墓旁还有镇江姓钱的烈女之墓,也是乙酉那年在扬州,计五次自杀才得死去,自杀时告诉父母要将自己火化,不要将尸骨留在这污秽的土地,扬州人就把她葬在这里。江西人王猷定、陕西人黄遵岩、广东人屈大均曾为她作传、撰铭、写哀词。但还有未能全被表彰出来的:我听说史可法的兄弟从翰林学士史可程以下,还有好几人,后来都到江都祭扫史可法墓。正逢英山霍山义军失败,捉到了托名而假冒史可法的人,清兵的大将把他押送到江都,下令让史氏门中的男子和妇女都来辨认,这时史可法的第八个弟弟已死,他的夫人年轻漂亮,为他守节,也出来看这个托名者,大将军看上了她的美色,想强迫娶她,夫人自杀而死。当时因为她出于大将所逼,人们慑于势而不敢表彰她。可叹啊,史可法曾痛恨史可程在北京为官之时,政党国家沦亡之际,不能保持节操,而写奏章谴责他,怎会知道在自己死后,竟然有弟媳妇以女子之身继承夫兄所留下的光明业绩呢?梅花象雪,芬香而不染尘埃,将来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马鸣禄副使等想必要列入从祀的位置,还应当另外建一室来祭祀夫人,再附上烈女一辈。
  【鉴赏】
  全祖望所作记事文,对明、清之际的抗清志士特多表扬,该篇即为其代表作。史可法是明末的抗清将领。1644年(清代顺治元年)清兵入关后,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建立政权。但大臣马士英、阮大铖等一味苟安,排斥异己,而江北四镇瘵领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高杰又互相磨擦,形势异常危急。史可法在这种严重局势下,主张积极抵御,徐图恢复,亲往扬州督师。1645年清军破扬州,史可法被俘,慷慨就义。扬州人民特在城外梅花岭给他筑衣冠冢,作为纪念。
  全祖望在这篇文章中,热烈颂扬了史可法等人誓死不屈的坚贞气节。作者首先用简练的笔墨交代史可法慷慨就义的经过及梅花岭衣冠冢之由来;然后叙述民间传说史可法未死,假托他的名义起后抗清,借以引出一番议论,赞扬忠义之士“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最后写丹徒民女钱氏和史可法玄虚妇亦不屈殉难。通篇以叙事为主而夹以议论,层次井然,前后照应,始终不离表彰忠义,讥刺叛臣这一中心。结尾紧扣题目,以“梅花如雪,芳香不染”比喻抗清志士的坚贞高洁,流露出作者对他们无限崇敬的心情。

梅花岭记相关古诗词

  • ·古诗《游万柳堂记》--  《游万柳堂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游万柳堂记》 是清代文学大家刘大櫆的作品,此文通过万柳堂之景描写,借万柳堂的兴衰,叹富贵之不可恃。   【原文】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
  • ·古诗《狱中杂记》--  《狱中杂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的一篇散文。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开...
  • ·古诗《书左忠毅公逸事》--  《书左忠毅公逸事》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
  • ·古诗《阎典史传》--  《阎典史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四世祖某,为锦衣校尉,始家北直隶之通州,为通州人。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选懦怖急,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ld...
  • ·古诗《江天一传节选》--  《江天一传节选》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江天一传出自《四库全书》,文章表现了江天一不计贫贱的秉性以及以读书为乐的超然心态。   【原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
  • ·古诗《传是楼记》--  《传是楼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传是楼记》本文为清初散文家汪琬(1624~1691)为藏书家徐干学的藏书楼写的一篇记叙文,出自《尧峰文钞》。文中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藏书楼的情况,然后着重叙述藏书的意义,然后赞扬了徐干学能运用从书中得到的知识来行事处世。文章说理严密自然,层层深入,语言简练确切。   【原文】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
  • ·古诗《大铁椎传》--  《大铁椎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大铁椎传》是清代文学家魏禧的一篇传记散文。作者因为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文中以细腻生动的手法,描述身怀绝技却不为世用的侠客“大铁椎”的故事。   【原文】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
  • ·古诗《吾庐记》--  《吾庐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李姬传》是由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所作,描写明末秦淮歌妓李香,不仅写了她擅长歌唱的艺术才能和不同流俗的风度,更突出写了她的见识和品格。她及时识破了阉党余孽的诡计,劝说侯方域拒绝阮大铖的利诱。她忠实于真挚的爱情,勉励侯方域保持气节。她坚持不肯与和阮大铖同流合污的开府田仰接近,敢于抗拒权贵的诱惑和威胁。同时生动地描绘...
  • ·古诗《梅花岭记》--  《梅花岭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游万柳堂记》 是清代文学大家刘大櫆的作品,此文通过万柳堂之景描写,借万柳堂的兴衰,叹富贵之不可恃。   【原文】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
  • ·古诗《祭妹文》--  《祭妹文》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祭妹文》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 作者的痛伤不单单是因为对胞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增强了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原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 ·古诗《书鲁亮侪》--  《书鲁亮侪》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书鲁亮侪》的出色之处,在于巧妙地把记人与记事融合起来,以人物为中心,集中笔墨叙写“摘印”事件中的鲁亮侪,凸显鲁亮侪的“奇男子”形象。   【原文】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
  • ·古诗《万斯同先生传》--  《万斯同先生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   会诏修《明史》,大学士徐公元文为总裁,欲荐入史局,先生力辞,乃延主其家,以刊修委之。元文罢,继之者大学士张公玉书、陈公廷敬、尚书王公鸿绪,皆延请先生有加礼。先生素以明史自任,又病唐以后设局分修之失,尝曰:“昔迁、固才既杰出,又承父学,故事信而言文。其后专家之书,才虽不逮,犹未至如官修者之杂乱也。譬如入人之室,始而周其堂寝匽...
  • ·古诗《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
  • ·古诗《袁随园君墓志铭》--  《袁随园君墓志铭》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袁随园君墓志铭》是清代文学家姚鼐为袁枚所写的一篇墓志铭。这篇散文追忆了袁枚一生的经历和文学成就,赞扬了他杰出的文学才华及为官清廉、淡泊名利的品质。   【原文】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着云。祖讳朱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
  • ·古诗《哀盐船文》--  《哀盐船文》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哀盐船文》是清代文学家汪中的骈文,是其作品中的传世名篇,也是古代骈文中的绝作。1770年十二月,扬州仪征县江面上盐船失火,毁船百余艘,死伤上千人,当时正在扬州探亲的作者亲眼目睹了这幕人间惨剧,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哀悼性骈文。文中真实地再现了这场灾难的悲惨情状,对无辜罹难者深表悲哀和怜悯,进而对冥冥之中的莫测命运表达了...
  • ·古诗《出关与毕侍郎笺》--  《出关与毕侍郎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   自渡风陵,易车而骑,朝发蒲坂,夕宿盐池。阴云蔽亏,时雨凌厉。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土逼若衖,涂危入栈。原林黯惨,疑披谷口之雾;衢歌哀怨,恍聆山阳之笛。   日在西隅,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西寺。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bzgwgz_024/bz>之遗笺尚存;披其帷,则城东之小史既去。盖相如病肺,经月而难痊;昌谷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犹...
  • ·古诗《游庐山记》--  《游庐山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游庐山记》是一片收录于《四部备要》本《大云山房文稿》的散文,由清代散文家恽敬作,记述了作者游历庐山六天的过程,于路程及登临的名胜古迹。   【原文】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
  • ·古诗《梅花岭记》--  《梅花岭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游万柳堂记》 是清代文学大家刘大櫆的作品,此文通过万柳堂之景描写,借万柳堂的兴衰,叹富贵之不可恃。   【原文】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ldquo;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朝成此大节者?&rdquo;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ldquo;吾尚未有子,汝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