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读孟尝君传》作者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
  ⒈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 以门客众多而著称。
  ⒉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卒,终于,最终。其,指门下士。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
  ⒊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特,只、仅仅。雄,长、首领。 耳,罢了。
  ⒋擅齐之强: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擅,拥有。
  ⒌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制,制服。
  ⒍归:投奔,语出:《史记:孟尝君列传》:“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⒎赖:依仗,依靠
  ⒏所以:……的原因。[2]⒐虎豹:像虎豹一样
  ⒑特:只不过
  ⒒雄:首领
  ⒓足:足够
  ⒔然:这样
  ⒕宜:应该
  ⒖南:向南
  ⒗制:制服
  ⒘尚:尚且
  ⒙夫:发语词
  ⒚至:到
  ⒛能:能够
  【翻译】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值得说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wWw.SLkJ.ORg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鉴赏】
  孟尝君,姓田,名文,是战国时齐国的公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他与当时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都以“好养士”出名,称为“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当时有食客数千,可谓宾客盈门、谋士云集了。但是,王安石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士”必须具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而那些“鸡鸣狗盗”之徒是根本不配“士”这个高贵称号的。孟尝君如果真能得“士”,也就可以“南面而制秦”,又何必赖“鸡鸣狗盗”之力而灰溜溜地从秦国逃归齐国呢?被世人赞为“孟尝君能得士”的例证“鸡鸣狗盗”故事,正是孟尝君“不能得士”的有力佐证。因此,孟尝君只不过是一个“鸡鸣狗盗之雄耳”。王安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一反“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使人耳目一新。真是寥寥数语,曲尽其妙,淡淡几笔,气势纵横,细细玩味,有很丰富的政治内容。《读〈孟尝君传〉》作为一篇翻案性的论说文,并没有冗长的引证,长篇的议论,仅用四句话八十八个字,就完成了立论、论证、结论的全过程。

读孟尝君传相关古诗词

  • ·古诗《谏院题名记》--  《谏院题名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谏院题名记》选自《温国公司马公文集》,论述了谏官的职责与重要性。作者认为向皇帝进谏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要设立谏官。   【原文】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
  • ·古诗《墨池记》--  《墨池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
  • ·古诗《寄欧阳舍人书》--  《寄欧阳舍人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欧阳修曾为作者祖父作墓志铭。文章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原文】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①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
  • ·古诗《爱莲说》--  《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 ·古诗《张益州画像记》--  《张益州画像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张益州画像记》,宋代苏洵所著,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   【原文】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rdq...
  • ·古诗《辨奸论》--  《辨奸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辨奸论》是北宋古文名篇。此文宋本《嘉佑集》不载,见于南宋吕祖谦编选的《宋文鉴》,《古文观止》列于苏洵名下,但一说为邵伯温托苏洵名作,该问题的研究自清初李绂作《书<辨奸论>后》开始,至20世纪末王水照先生作《再论<辨奸论>真伪之争&mdash;&mdash;读邓广铭先生再论<辨奸论>非苏洵所作》,尚无定论。   【原文】   事有必至,理有固...
  • ·古诗《袁州州学记》--  《袁州州学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袁州州学记》是宋李觏的名作,文章记叙了宋仁宗时,任袁州知州的祖无择看到学宫破损的现状,决定兴建新学宫的过程。学宫落成之刻举行的&ldquo;释菜&rdquo;祭孔仪式上,在宜春讲学的李觏大为感慨,遂发表了此篇文章,感慨申论。   【原文】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 ·古诗《与高司谏书》--  《与高司谏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与高司谏书》宋代欧阳修的作品,《与高司谏书》一文,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原文】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
  • ·古诗《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读孟尝君传》作者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
  • ·古诗《同学一首别子固》--  《同学一首别子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同学一首别子固》作者王安石 (1021年-1086年),该文是作者在青年时期所写的赠别之作,文中没有世俗常见的惜别留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想和友人建立共同进步的君子之谊。文章笔法紧凑,开合有度,清人金圣评曰:&ldquo;此为瘦笔,而中甚腴。&rdquo;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
  • ·古诗《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ldquo;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rdquo;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
  • ·古诗《伤仲永》--  《伤仲永》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ldquo;方仲永&rdquo;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
  • ·古诗《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ldquo;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rdquo;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 ·古诗《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是一篇创作于北宋时期的散文。这篇文章是王安石应三司副使吕景初的要求写的,作于公元1060年(嘉佑五年),时作者任三司度支判官。   【原文】   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名姓。嘉佑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始稽之众史,而自李纮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杨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于是书石而?之...
  • ·古诗《留侯论》--  《留侯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留侯论》系1061年(宋仁宗嘉佑六年),作者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批论策中的一篇。根据《史记&middot;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ldquo;忍小忿而就大谋&rdquo;、&ldquo;养其全锋而待其敝&rdquo;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   【原...
  • ·古诗《贾谊论》--  《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贾谊论》,出自《古文观止.卷十&middot;宋文》,作者宋代苏轼.论述如何施展抱负才能的文章。   【原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
  • ·古诗《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苏轼二十岁进士及第,名噪京师。四年后,参加制科考试,&ldquo;进策&rdquo;入选,授大理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判官。嘉祜六年(1061)十一月,苏轼怀着满腔政治热情,离京赴任,从此踏上仕途。苏轼到凤翔的第二年,开始修建官舍,并在公堂北面建造一亭,作为休息之所。可是这年春季久旱不雨,但在亭子建成时,下了一场大雨,官吏百姓欢喜若狂。于是苏轼命...
  • ·古诗《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读孟尝君传》作者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