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苏武书

  《答苏武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答苏武书》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李陵。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动,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遂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降匈奴后,曾与被匈奴扣留的苏武数次相见。始元六年(前81),苏武得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以此书作答。 这封信的主旨是为自己的投降行为解脱。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显然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武帝处置(诛陵全家)失当,所以,自己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自己居人篱下,确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篇文章,学者多认为系后人伪作。但《文选》中收入,当系选自《李陵集》中,故其写作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汉代。
  【原文】
  子卿足下(1):
  勤宣令德(2),策名清时(3),荣问休畅(4),幸甚幸甚(5)。远托异国(6),昔人所悲,望风怀想(7),能不依依(8)?昔者不遗,远辱还答(9),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10),能不慨然(11)?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12)。韦鞲毳幕(13),以御风雨;膻肉酪浆(14),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15),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16),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17),陵独何心(18),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19);妻子无辜,并为鲸鲵(20);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21),更成戎狄之族(22),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23),孤负陵心区区之意(24)。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25),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26),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27),辙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28)。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29),出征绝域(30)。五将失道(31),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32),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33)。然犹斩将搴旗(34),追奔逐北(35),灭迹扫尘(36),斩其枭帅(37),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38),意谓此时,功难堪矣(39)。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40),强逾十万。单于临阵(41),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42);步马之势,又甚悬绝(43)。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44),决命争首(45)。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46),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47),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48)。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49),而贼臣教之(50),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51)。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52),岂易为力哉(53)?而执事者云云(54),苟怨陵以不死(55)。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56)?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57),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58)。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59),曹沬不死三败之辱(60),卒复勾践之仇(61),报鲁国之羞(62),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63)。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64),韩彭菹醢(65),晁错受戮(66),周魏见辜(67)。其余佐命立功之士(68),贾谊亚夫之徒(69),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70),并受祸败之辱(71),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72),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73),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74),徒失贵臣之意(75),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76)。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77)。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78);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79)。丁年奉使(80),皓首而归(81);老母终堂(82),生妻去帷(83)。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84),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85),受千乘之赏(86)。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87),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88)。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89);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90)。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91),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92),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93),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94),还向北阙(95),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96)?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97)?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98),勉事圣君(99)。足下胤子无恙(100),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101)。
  【注释】
  (1)子卿:苏武字。
  (2)令德:美德。令,美。
  (3)策名:臣子的姓名书写在国君的简策上。这里指做官。《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
  (4)荣问:好名声。问通“闻”。
  (5)幸甚:这里表示为对方的处境顺利而高兴。
  (6)异国:此指匈奴。
  (7)风:此处指怀念对象的风采。
  (8)依依:恋恋不舍之状。
  (9)辱:承蒙,书信中常用的谦词。
  (10)敏:聪慧。
  (11)然:此处作动词“慨”的词尾。
  (12)异类: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此处指匈奴。
  (13)韦鞲(gōu):皮革制的长袖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射箭或其他操作。
  (14)膻(shān)肉:带有腥臭气味的羊肉。
  (15)玄冰:黑色的冰。形容冰结得厚实,极言天气寒冷。
  (16)胡笳:古代我国北方民族的管乐,其音悲凉。此处指胡笳吹奏的音乐。
  (17)嗟(juē)乎:叹词。
  (18)独:反诘副词,有“难道”的意思。
  (19)临年:达到一定的年龄。此处指已至暮年。
  (20)鲸鲵(qíng ní):鲸鱼雄的叫“鲸”,雌的叫“鲵”。原指凶恶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此处借指被牵连诛戮的人。
  (21)先君:古人对自己已故父亲的尊称,此处指李当户。当户早亡,李陵为其遗腹子。
  (22)戎(róng)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与前面“蛮夷”均指匈奴。
  (23)蒙:受到。
  (24)孤负:亏负。后世多写作“辜负”。
  (25)刺心:自刺心脏,意指自杀。
  (26)已矣:表绝望之辞。
  (27)攘(ráng)臂:捋起袖口,露出手臂,是准备劳作或搏斗的动作。《孟子·尽心下》载,晋勇士冯妇能杀猛虎,后来要做善人,便发誓不再打虎。可是,一次遇上众人制服不了老虎的险情,冯妇虽然明知会因违背做善人的诺言(不打虎)而受耻笑,仍然“攮臂下车”去打虎。文中暗用冯妇之典为作者开脱。
  (28)忉怛(dāo dá):悲痛。
  (29)先帝:已故的皇帝,指汉武帝。
  (30)绝域:极远的地域。此处指匈奴居住地区。
  (31)五将:五员将领,姓名不详。《汉书》未载五将失道的事,惟《文选》李善注载:“《集》表云:‘臣以天汉二年到塞外,寻被诏书,责臣不进。臣辄引师前。到浚稽山,五将失道。’”
  (32)天汉:武帝年号。文中指汉朝控制的区域。
  (33)当:挡。这里指抵御。
  (34)搴(qiān):拔取。
  (35)奔:逃跑的。
  (36)灭迹扫尘:喻肃清残敌。
  (37)枭(xiāo)帅:骁勇的将帅。
  (38)希:少,与“稀”通。
  (39)难堪:难以相比。堪,胜(shēng)。
  (40)练:同“拣”,挑选。
  (41)单(chàn)于:匈奴君长的称号。
  (42)相如:相比。如,及,比。
  (43)悬绝:相差极远。
  (44)扶:支持,支撑。
  (45)决命争首:效命争先。
  (46)干戈:此处指兵器。
  (47)徒首:光着头,意指不穿防护的甲衣。
  (48)饮血:指饮泣。形容极度悲愤。《文选》李善注:“血即泪也。”
  (49)引还:退兵返回。引,后退。
  (50)贼臣:指叛投匈奴的军候管敢。
  (51)“昔高皇帝”二句:是说从前(指公元前200年,即汉高祖七年)高祖皇帝(即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三十万驻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准备伐匈奴,被冒顿单于带领四十万骑兵围困七日之久。
  (52)当:如,像。
  (53)为力:用力,用兵。
  (54)执事者:掌权者,此指汉朝廷大臣。
  (55)苟:但,只。
  (56)宁(nìng):难道,反诘副词。此句与上句连用反诘,调换反诘词以免重复。
  【翻译】
  子卿足下:
  您辛勤地宣扬美德,在太平盛世当官,美名流传于四方,真是值得庆幸啊!我流落在远方异国,这是前人所感悲痛的。遥望南方,怀念故人,怎能不满含深情?以前承蒙您不弃,从远处赐给我回音,殷勤地安慰、教诲,超过了骨肉之情。我虽然愚钝,又怎能不感慨万端?
  我从投降以来,身处艰难困境,一人独坐,愁闷苦恼。整天看不见别的,只见到些异族之人。我戴不惯皮袖套,住不惯毡幕,也只能靠它们来抵御风雨;吃不惯腥膻的肉,喝不惯乳浆,也只能用它们来充饥解渴。眼看四周,有谁能一起谈笑欢乐呢?胡地结着厚厚的坚冰,边塞上的土被冻得裂开,只听见悲惨凄凉的风声。深秋九月,塞外草木凋零,夜晚不能入睡,侧耳倾听,胡笳声此起彼伏,牧马悲哀地嘶叫,乐曲声和嘶鸣声相混,在边塞的四面响起。清晨坐起来听着这些声音,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水。唉,子卿,我难道是铁石心肠,能不悲伤?
  同您分别以后,更加无聊。上念老母,在垂暮之年还被杀戮;妻子、儿女们是无罪的,也一起惨遭杀害。我自己辜负了国家之恩,被世人所悲怜。您回国后享受荣誉,我留此地蒙受羞辱。这是命中注定,有什么办法?我出身于讲究礼义的国家,却进入对礼义茫然无知的社会。背弃了国君和双亲的恩德,终身居住在蛮夷的区域,真是伤心极了!让先父的后代,变成了戎狄的族人,自己怎能不感到悲痛。我在与匈奴作战中功大罪小,却没有受到公正的评价,辜负了我微小的诚意,每当想到这里,恍惚之中仿佛失去了对生存的留恋。我不难刺心来表白自己,自刎来显示志向,但国家对我已经恩断义绝,自杀毫无益处,只会增加羞辱。因此常常愤慨地忍受侮辱,就又苟且地活在世上。周围的人,见我这样,用不中听的话来劝告勉励,可是,异国的快乐,只能令人悲伤,增加忧愁罢了。
  唉,子卿!人们的相互了解,贵在相互知心。前一封信匆忙写成,没有能够充分表达我的心情,所以再作简略叙述。
  从前先帝授予我步兵五千,出征远方。五员将领迷失道路,我单独与匈奴军遭遇作战,携带着供征战万里的粮草,率领着徒步行军的部队;出了国境之外,进入强胡的疆土;以五千士兵,对付十万敌军;指挥疲敝不堪的队伍,抵挡养精蓄锐的马队。但是,依然斩敌将,拔敌旗,追逐败逃之敌。在肃清残敌时,斩杀其骁勇将领,使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我没有什么能耐,很少担当重任,内心暗以为,此时的战功,是其他情况下所难以相比的了。匈奴兵败后,全国军事动员,又挑选出十万多精兵。单于亲临阵前,指挥对我军的合围。我军与敌军的形势已不相称,步兵与马队的力量更加悬殊。疲兵再战,一人www.SLkJ.ORg要敌千人,但仍然带伤忍痛,奋勇争先。阵亡与受伤的士兵遍地都是,身边剩下的不满百人,而且都伤痕累累,无法持稳兵器。但是,我只要振臂一呼,重伤和轻伤的士兵都一跃而起,拿起兵器杀向敌人,迫使敌骑逃奔。兵器耗尽,箭也射完,手无寸铁,还是光着头高呼杀敌,争着冲上前去。在这时刻,天地好像为我震怒,战士感奋地为我饮泣。单于认为不可能再俘获我,便打算引军班师,不料叛逃的邪臣管敢出卖军情,于是使得单于重新对我作战,而我终于未能免于失败。
  以前高皇帝率领三十万大军,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那时,军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而还是七天断粮,只不过勉强脱身而已。何况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容易有所作为吗?而当权者却议论纷纷,一味怨责我未能以死殉国。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本来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的那样,要向皇上报恩啊。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前代范蠡不因会稽山投降之耻而殉国,曹沫不因三战三败之辱而自杀,终于,范蠡为越王勾践报了仇,曹沫为鲁国雪了耻。我一点赤诚心意,就是暗自景仰他们的作为。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划尚未实行,亲人作刀下之鬼,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
  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汉朝之臣,怎能不说这种话?可是,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其余辅助汉室立下功劳的人士,如贾谊、周亚夫等人,都确实是当时杰出的人才,具备担任将相的能力,却遭受小人的诽谤,他们都受迫害、屈辱,其事业也告失败。最终使有才之人遭到诋毁,才能无法施展。他们二人的遭遇,谁不为之痛心呢?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就是功臣义士手持兵刃叹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说待遇“不薄”呢?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像这样,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事却不觉得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
  唉,子卿!还有什么话可说?相隔万里之遥,人的身份不同,人生道路也迥然相异。活着时是另一世间的人,死后便成了异国鬼魂。我和您永诀,生死都不得相见了。请代向老朋友们致意,希望他们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公子很好,不要挂念。愿您努力自爱,更盼您时常依托北风的方便不断给我来信。李陵顿首。
  【鉴赏】
  信中战斗场面写得极有声色,是要说明,当时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己方将帅的不顾大局,以及后来武帝处置失当(诛杀李陵全家),所以,他的投降完全是出于不得已,进而使读者产生同情;此外,屡用强烈对比,如身处异域而怀念故土,以寡兵深入众敌而浴血奋战,苏武持节荣归而他居人篱下,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篇文章,学者多认为系后人伪作。但《文选》中收入,当系选自《李陵集》中,所以该文的写作时间最迟不应晚于汉代。

答苏武书相关古诗词

  • ·古诗《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全文感情真挚强烈,语言流畅,夹叙夹议,回环反复,具...
  • ·古诗《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原文】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
  • ·古诗《滑稽列传》--  《滑稽列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原文】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①。《礼》以节人②,《乐》以发和③,《书》以道事④,《诗》...
  • ·古诗《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 ·古诗《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主要包含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故。   【原文】   廉颇者,赵之...
  • ·古诗《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陵;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的侵略。   【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
  • ·古诗《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原文】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
  • ·古诗《上书谏猎》--  《上书谏猎》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1),捷言庆忌(2),勇期贲、育(3)。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4),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5),舆不及还辕(6),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7),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8),而羌夷接轸也(9),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
  • ·古诗《答苏武书》--  《答苏武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答苏武书》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李陵。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动,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遂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降匈奴后,曾与被
  • ·古诗《报孙会宗书》--  《报孙会宗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报孙会宗书》是西汉的杨恽写给孙会宗的一封著名书信。关于这封信的本事背景,《汉书·杨恽传》记载恽失爵位家居,以财自娱。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与恽书谏戒。恽内怀不服,写了这封回书。在信中,他以嬉笑怒骂的口吻,逐点批驳孙的规劝,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还赋诗讥刺朝政,明确表示“道不同,不相为谋”,与&ldqu...
  • ·古诗《苏武传》--  《苏武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汉书·李广苏建传》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大汉使者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完成外交使命,但在“声名”上总会有加...
  • ·古诗《霍光传》--  《霍光传》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霍光传》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霍光(?—前68)靠了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从一个小县吏的儿子平步青云,得到汉武帝亲信,受遗诏,辅少主,在皇亲国戚的争斗中,变成权倾一时,威震人主,可以左右皇位继承人的实力人物,前后秉政二十年。班固一方面表彰霍光“资性端正”,一方面又写霍光为了巩固权力,不顾颠倒辈分,使自...
  • ·古诗《论盛孝章书》--  《论盛孝章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论盛孝章书》是一篇散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又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是204年(汉献帝建安九年),孔融任少府时向曹操推荐盛孝章的一封信。   【原文】   岁月不居(1),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2),融又过二(3)。海内知识,零落殆尽(4),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5),妻孥湮没(6),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
  • ·古诗《登楼赋》--  《登楼赋》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登楼赋》是汉魏之际文学家王粲的作品。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作品结构完整,语言平易隽永,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用事感怀自然浑成,从容柔曼,一往情深,是建安时期抒...
  • ·古诗《让县自明本志令》--  《让县自明本志令》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这篇文章又名《让县自明本志令》,是反映曹操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写于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五十六岁的时候。当时,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政权逐渐巩固,继而想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他们除在军事上联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
  • ·古诗《前出师表》--  《前出师表》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前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出师表以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
  • ·古诗《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出师表以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
  • ·古诗《答苏武书》--  《答苏武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答苏武书》是一篇创作于西汉时期的散文,作者李陵。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伐匈奴右贤王,武帝召李陵负责辎重。李陵请求自率一军,武帝不予增兵,只令路博德为其后援,而路按兵不动,致使李陵步卒五千,深入匈奴,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苦战之后,又逢管敢叛逃,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的军情,单于遂集中兵力围攻,李陵兵尽粮绝,北面受虏。降匈奴后,曾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