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章甫

  《送陈章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前言】
  《送陈章甫》是唐代诗人李颀写给友人陈章甫的赠别之作。此诗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诗人以豁达的情怀,表现了友人的性格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全诗用语轻松,格调豪放,虽为送别之作,但绝无儿女沾巾之态,别具一格。
  【注释】
  ⑴陈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⑵阴:同“荫”。一作“叶”。
  ⑶“青山”二句:是说陈章甫因朝夕相见的青山而起思乡之情。一说因为思乡很快就回来了,意即早晨辞别故乡的青山,晚上又见到了。嘶:马鸣。
  ⑷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
  ⑸虬须:卷曲的胡子。虬。蜷曲。大颡(sǎng):宽大的脑门。颡:前额。
  ⑹贮:保存。
  ⑺“不肯”句:是说不肯埋没草野,想出仕作一番事业。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只得请示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赞美,陈章甫也因此名扬天下,但一直仕途不顺。
  ⑻“东门”二句:写陈章甫虽仕实隐,只和作者等人饮酒醉卧,却把万世看得轻如鸿毛。酤(gū)酒:买酒。饮:使……喝。曹:辈,侪。皆:一作“如”。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极轻之物。
  ⑼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员。
  ⑽郑国游人:李颀自称,李颀寄居的颖阳(今河南许昌附近),是春秋时郑国故地,故自称“郑国游人”。
  ⑾洛阳行子:指陈章甫,他经常在洛阳、嵩山一带活动,故称。
  ⑿“闻到”二句:听说你在故乡相识很多,你已经罢了官,现在他们会如何看待你呢?故林:故乡。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故林。”
  【翻译】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鉴赏】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约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在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诗人通过对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
  后四句写他wWW.SLkj.org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送陈章甫相关古诗词

  • ·古诗《古意·男儿事长征》--  《古意·男儿事长征》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古诗全文如下: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前言】   《古意》这是李颀边塞诗中的名作。诗中热情讴歌了戍边将士的豪侠之气。诗写一从军&ldq...
  • ·古诗《列女操·梧桐相待老》--  《列女操·梧桐相待老》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古诗全文如下: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前言】   《列女操》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此诗通过描述一位女子对丈夫忠贞的表白,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节操高尚的烈女。此诗内容或以为有所寄托,借赞颂贞妇烈女,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
  • ·古诗《子夜秋歌》--  《子夜秋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前言】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注释...
  • ·古诗《关山月·明月出天山》--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前言】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
  • ·古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古诗全文如下: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前言】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此诗写出晨...
  • ·古诗《东郊·吏舍局终年》--  《东郊·吏舍局终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古诗全文如下: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前言】   《东郊》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久困官舍偶尔郊游时,面对充满生命力的美好春光陶然而醉的闲...
  • ·古诗《夕次盱眙县》--  《夕次盱眙县》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古诗全文如下: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前言】   《夕次盱眙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这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
  • ·古诗《寄全椒山中道士》--  《寄全椒山中道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古诗全文如下: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前言】   《寄全椒山中道士》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抒写秋风秋雨之夕,诗人怀念山中的一位道士,想携酒去安慰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挚的情愫和淡远的情趣。全诗语言...
  • ·古诗《送陈章甫》--  《送陈章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
  • ·古诗《琴歌·主人有酒欢今夕》--  《琴歌·主人有酒欢今夕》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古诗全文如下: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前言】   《琴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记一次宴会听琴的情景。前六句以室外凄清...
  • ·古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古诗全文如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 ·古诗《古风·倚剑登高台》--  《古风·倚剑登高台》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   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   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前言】   《古风·倚剑登高台》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五十四首。全诗共十句五十字,语言古朴,情深意婉,描写登台之所见,又比君子失路、小人得道...
  •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山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前言】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
  • ·古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
  •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
  • ·古诗《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前言】   《金陵酒肆留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仲夏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
  • ·古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
  • ·古诗《送陈章甫》--  《送陈章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