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课文《山行》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材简说】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学习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案一】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WwW.sLKj.oRG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学方案二】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教学方案三】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
     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二)初读,感知诗意。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由学生的方法自然过渡)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评价,校正“斜”的读音。
  (三)再读,质疑解疑。
     师: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请你圈一圈,画一画。(学生默读,思考,圈画。)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汇报,师相机调控。)
     那么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
     (生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的大家说,难一点的大家一起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预设:寒山石径
        斜
        生处
        晚
        红于
        坐爱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书中的注释,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汇报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
  (四)、画诗悟境。
    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现在就请你做个小画家,说一说,你都在画上画些什么?(生自由发言,描绘图画。)
    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画出了这么美丽的画,那么,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家为这首诗画的画。请你读一读,看一看。
  (五)配乐朗读,再现意境。
    配乐朗诵一:看,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多美啊。让我们配上音乐看画读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或者背一背,边读背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为画配上古诗,为画配上一段文字,为画题诗都可以。注意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
  (六)拓展积累:
    其实描写风景的古诗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请你背一背这样的诗,越多越好。
    老师也送给大家四首首描写风景的古诗。请你读一读。《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七)结语: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文《山行》相关信息

  • ·课文《夏日》--  课文《夏日》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教材简说】   《夏日》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农村的景象。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梅子,枝头的杏子也不小了。田...
  • ·课文《春晓》--  课文《春晓》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
  • ·课文《迪斯尼和米老鼠》--  课文《迪斯尼和米老鼠》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
  • ·课文《关怀》--  课文《关怀》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教材简说】   《关怀》是一篇寓意很强的童话故事,全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讲述了一个有爱心的小女孩救了一只美...
  • ·课文《赠汪伦》--  课文《赠汪伦》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简说】  ...
  • ·课文《鱼儿捎来的信》--  课文《鱼儿捎来的信》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培养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2、通过读图,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   ...
  • ·课文《比力气》--  课文《比力气》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教材简说】   《比力气》是小学语文长春版教材第二册第七板块《故事里的智慧》中的第四课。本课是一个生动...
  • ·课文《司马光砸缸》--  课文《司马光砸缸》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教材简说】   《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一年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
  • ·课文《山行》--  课文《山行》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材简说
  • ·课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课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注意“如&...
  • ·课文《听声》--  课文《听声》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新部首:禾字旁   2.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初步理解古诗的意...
  • ·课文《花名歌》--  课文《花名歌》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教材简说】   《花名歌》是长春版一年级下册第十版块”春夏秋冬”中第六篇课文,本课的十二行诗句...
  • ·课文《诚实的华盛顿》--  课文《诚实的华盛顿》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了解“斗“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读懂课文的...
  • ·课文《曾子杀猪》--  课文《曾子杀猪》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懂得做人要...
  • ·课文《农贸市场》--  课文《农贸市场》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感受农贸市场的热闹与繁荣。   2、能够按照事物的类别来给事物正确分类。...
  • ·课文《赶集》--  课文《赶集》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能够想象出集市上热闹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
  • ·课文《春笋》--  课文《春笋》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
  • ·课文《山行》--  课文《山行》出自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材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