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

  课文《三峡之秋》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wWw.slkj.OrG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一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前言】
  《三峡之秋》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描写同一景物的变化,可以用许多方法,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建议】
  1.准备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
  2.可先播放三峡风光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或请一两位去过三峡的学生谈谈看到的三峡景色,或引导全班学生背一两首与三峡有关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课文的时间线索非常明显。分别用“早晨”“中午”“下午”“夜”这些词语交待时间,并且用这些词语作为段落的开头。明确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读读、想想、画画,对文章的线索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2)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3)读一读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适合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慢速默读,自由吟读等手段,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课文《三峡之秋》相关信息

  • ·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
  • ·课文《骑在白鹅的背上》--  课文《骑在白鹅的背上》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前言】   《骑在白鹅的背上(二)》这篇课文紧承上一篇课文,讲的是尼尔斯和白鹅马丁在历险经历中相濡以...
  • ·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
  • ·课文《母亲的纯净水》--  课文《母亲的纯净水》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一瓶普通的纯净水,两块钱;一瓶名牌的纯净水,三块钱。真的不贵。每逢体育课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
  • ·课文《美丽的三潭印月》--  课文《美丽的三潭印月》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在杭州西湖的中央,有个不大的岛。远远望去,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荫中隐隐约约露出亭台楼阁,真...
  • ·课文《绿色千岛湖》--  课文《绿色千岛湖》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千岛湖在浙江淳安县境内,逆水而上70千米,就是风光如画的黄山;顺水而下,经新安江、富春江,可以到达...
  • ·课文《鹭鸶》--  课文《鹭鸶》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
  • ·课文《楼兰之死》--  课文《楼兰之死》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
  • ·课文《三峡之秋》--  课文《三峡之秋》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
  • ·课文《少年王冕》--  课文《少年王冕》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王冕是元末明初人,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诸暨。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 ·课文《十里长街送周总理》--  课文《十里长街送周总理》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
  • ·课文《水就是生命》--  课文《水就是生命》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如果你有50千克重,那么,水就占了40千克。水,在人体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
  • ·课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课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一天,唐僧带着他的徒弟来到一座高山前。山上有个白骨洞,洞里住着白骨精,专门残害百姓,而且...
  • ·课文《陶校长的演讲》--  课文《陶校长的演讲》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各位同学: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
  • ·课文《天火之谜》--  课文《天火之谜》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
  • ·课文《捅马蜂窝》--  课文《捅马蜂窝》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爷爷的后院很小,里边花木丛生,枝叶纠缠,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 ·课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课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阿布很优秀,是我的大象哥哥,我爱它。我们只要...
  • ·课文《三峡之秋》--  课文《三峡之秋》出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