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的雾

  课文《山城的雾》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山城,清晨的雾,真是无比奇幻——
  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
  太阳一出山便被罩住,天空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圆。
  大车小车都提着红灯笼,像老爷爷走夜路,缓缓向前。
  只听见雾中哒哒的脚步声,看不清路上行人的脸。
  看不见枇杷山顶的红灯,看不见电视塔的塔尖…….
  汹涌的雾在翻卷,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
  【教材简说】
  编排意图:教材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阅读自我检测提供材料。在教学中,《山城的雾》可以配合第一单元的教学,要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要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鼓励学生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鼓励学生乐于阅读拓展材料。当然也可以配合期末总复习用,可把选读课文作为综合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熟练地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通过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及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文简介:《山城的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满怀激情,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山城重庆的雾所特有的、无比奇幻的景致。诗歌共分八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概括地、直接地写出了作者对山城的雾的赞美和感受;第二节则概括地写了整个山城的雾的景致:雾如帷幔,山城如宫殿;第三、四、五、六节分别写了雾中景物:雾中太阳,雾中的车辆和行人,雾中山顶和电视塔尖,这些景物有能看见的,有不能看到的WwW.sLKJ.orG,有能听到而不能见到的,凡可以看到的都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以上几节基本上写的是雾中山城的景物,虽然写的都是雾中非常具体的景物和事物,未直接写雾,但这些景物所发生的变化皆因雾而成,雾和物紧密结合,由此使人感到雾那样神奇,那样的浓密。第七节直接写雾:如汹涌翻滚的波涛,在整个山城奔腾。由此观之,山城的雾的特点是奇特,奇特又体现在浓密和流动上。置身于这样的雾气中,作者自然会发出“无比奇幻”的赞叹。
  学习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雾景之美丽,雾景之奇。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多媒体出示
     花城哈尔滨
     春城南京
     冰城广州
     石城重庆
     山城岛城
     岛城昆明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能说出屏幕右边分别是哪一个城市的别称吗?(根据学生回答连线)
   2、山城重庆的火锅世界闻名,又称火锅城,重庆每年平均170天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雾弥漫,所以它又有一个别称是雾城,雾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城的雾。
  二、自主阅读理解。
  (一)了解雾之美
   1、出示两幅有关雾景的图片。
    (1)同学们对雾的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带来了两幅与雾有关的图片,看图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图一:雾如帷幔
      图二:雾如水漫金山
    (2)你想怎样赞美这美丽的雾景呢?
   2、作者在欣赏了山城的雾后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自由读读这一首诗?
   3、交流重点句: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
    (1)在这一句中,作者想把雾中的美丽景色绘成美丽的图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们来找一找,雾景中都有哪些色彩?
    (2)雾中的美景是由雾中一件件景物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雾中的哪些景物?它们美在哪儿呢?(注意与挂图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
   4、(朗读)你能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来向人们展示雾城之美吗?并让学生说说雾美在哪儿?
  (二)理解雾之奇
   5、再现两幅图片:赏不完雾之美,写不完雾景之奇,在作者的心目中,山城的雾又是无比奇幻,看着这朦胧的雾,翻卷的雾,让作者想到了什么?相机指导两个比喻句。
    A、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
    B、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1)你是怎么理解雾之奇呢?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帷幔”以及“水漫金山”的来历。
      帷幔:即帷幕,挂在较大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水漫金山》
     出自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金山寺法海禅师,为拆散许仙与白娘娘的美满姻缘,强留许仙在金山寺出家。白娘娘上寺索夫,遭到法海拒绝,乃召集众水族,水漫金山寺。法海请来天将,也抵御不住。白娘娘救回许仙,夫妻重获团圆。
   6、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这么说,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啊,当漫天的大雾升腾起来,弥散开去,远远望去,雾天一色,青山绿水都像是被一层白色的帷幔包住似的,小楼、梯田、竹林在雾中时隐时现,是大自然让山城显出了一份神秘感,感受到雾的飘渺和温柔。走在了朦胧的路上,踏在了翻腾的雾上,真使人有点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之感,让我们领略到了雾的汹涌。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首诗。感受山城雾的奇幻。

课文《山城的雾》相关信息

  • ·课文《夸父追日》--  课文《夸父追日》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很久以前,有个长得又高又大的巨人,名字叫夸父。他坐在地上,就像一座大山。他一站起来,脑袋就能碰到天上的...
  • ·课文《女娲补天》--  课文《女娲补天》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
  • ·课文《西门豹》--  课文《西门豹》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
  • ·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20...
  •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 ·课文《一面五星红旗》--  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我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我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
  • ·课文《太阳是大家的》--  课文《太阳是大家的》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   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   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   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一天...
  • ·课文《果园机器人》--  课文《果园机器人》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秋天到了,果农们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水果又丰收啦,发愁的是需要做的事太多了。要把果子从树上摘下...
  • ·课文《山城的雾》--  课文《山城的雾》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山城,清晨的雾,真是无比奇幻——   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   
  • ·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
  • ·课文《小狮子爱尔莎》--  课文《小狮子爱尔莎》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它的妈妈就死了。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抚摸它,喂它奶粉和用鱼肝油、葡...
  • ·课文《在金色的海滩上》--  课文《在金色的海滩上》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太阳刚冒出海面,在金色的海滩上,有个身穿蓝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贝壳。她的身后留下一串小小的脚...
  • ·课文《七色花》--  课文《七色花》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有个小姑娘,叫珍妮。有一天,妈妈叫她去买面包圈。   珍妮买了七个面包圈,爸爸两个,妈妈两个,一个粉红色的给...
  • ·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  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地球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三颗行星,正是由于地球所处的位置,使它成为宇宙的一个奇...
  • ·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  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xiāo)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ái)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
  • ·课文《除三害》--  课文《除三害》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气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
  • ·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共计34篇,其详细列表如下:   第一单元   1、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
  • ·课文《山城的雾》--  课文《山城的雾》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山城,清晨的雾,真是无比奇幻——   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