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出自文言文《房玄龄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璃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Www.slKJ.oRG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注释】
  ①无
  【翻译】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文言文《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相关文章

  • ·文言文《房玄龄传》--  文言文《房玄龄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 ·文言文《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出自文言文《裴耀卿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少聪敏,数岁解属文,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开元初,累迁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苦之。耀卿到官,一切令出储蓄之家,预给其直,遂无奸僦之弊。十三年,为济州刺史,车驾东巡,耀卿躬自条理,科配得所。又历宣、冀二州刺史,皆有善政。   二十年,礼部尚书、信安王祎受...
  • ·文言文《裴耀卿传》--  文言文《裴耀卿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少聪敏,数岁解属文,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开元初,累迁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苦之。耀卿到官,一切令出储蓄之家,预给其直,遂无奸僦之弊。十三年,为济州刺史,车驾东巡,耀卿躬自条理,科配得所。又历宣、冀二州刺史,皆有善政。   二十年,礼部尚书、信安王祎受诏讨契丹,诏以耀卿为...
  • ·文言文《薛仁贵,绛州龙门人》--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出自文言文《薛仁贵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   及大军攻安地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二十五万来拒战,依山结营,太宗分命诸将四面击之。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着白...
  • ·文言文《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出自文言文《薛存诚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
  • ·文言文《薛存诚传》--  文言文《薛存诚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
  • ·文言文《李敬玄,亳州谯人也》--  《李敬玄,亳州谯人也》出自文言文《李敬玄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李敬玄,亳州谯人也。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礼。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干封初,历迁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   总章二年,累转西台侍郎,兼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时员外郎张...
  • ·文言文《李敬玄传》--  文言文《李敬玄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李敬玄,亳州谯人也。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礼。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干封初,历迁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   总章二年,累转西台侍郎,兼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时员外郎张仁祎有时务...
  • ·文言文《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出自文言文《房玄龄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
  • ·文言文《任瑰传》--  文言文《任瑰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陈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年十九,试守灵溪令。俄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甚敬异之,委以州府之务。属隋师灭陈,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勇不能用,以岭外降隋,瑰乃弃官而去。仁寿①中,为韩城尉,俄又罢职。   及高祖讨捕②于汾、晋,瑰谒高祖于辕门,承制为河东县户曹。高祖将之晋阳,留隐太子建成以托于瑰。...
  • ·文言文《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出自文言文《任瑰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陈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年十九,试守灵溪令。俄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甚敬异之,委以州府之务。属隋师灭陈,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勇不能用,以岭外降隋,瑰乃弃官而去。仁寿①中,为韩城尉,俄又罢职。   及高祖讨捕②于汾、晋,瑰谒高祖于辕门,承制为河东县户曹。高祖将之晋阳,留隐太子建...
  • ·文言文《颜杲卿传》--  文言文《颜杲卿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险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
  • ·文言文《颜杲卿,琅邪临沂人》--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出自文言文《颜杲卿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险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
  • ·文言文《张延赏传》--  文言文《张延赏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
  • ·文言文《张延赏,蒲州人也》--  《张延赏,蒲州人也》出自文言文《张延赏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
  • ·文言文《食者众而耕者寡》--  文言文《食者众而耕者寡》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注释】   ①即:往,去。   ②过:探望,拜访。   ③莫:没有人。   ④已:...
  • ·文言文《尉迟拒婚》--  文言文《尉迟拒婚》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太宗谓尉迟公曰:“朕将嫁女与卿,称意否?”敬德谢曰:“臣妇虽鄙陋,亦不失夫妻情。臣每闻说古人语:‘富不易妻,仁也。’臣窃慕之,愿停圣恩。”叩头固让。帝嘉之而止。   【注释】   ①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②尉迟公:隋末唐初大将,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曾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翻译】   唐...
  • ·文言文《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出自文言文《房玄龄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