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贤文相书

  文言文《上集贤文相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昨因宴会,遂被废逐,即日榜舟东走,潜伏于江湖之上,日与鱼鸟同群,躬耕著书,不接世故,当日之事,绝不历于齿牙之间,或亲旧见过,往往闵恻而言,以谓某以非辜遭废,天下之所共知,何久穷居默处,无一言以自辩,浩然若无意于世者,岂钝怯不晓者乎?某绝不酬应,且止其说,然内实有所待耳。夫为吏坐贿,国典之所永弃,人情之所不堪,某心膂血气人也,平生厉名节,劝文墨,未尝一施胸中之才,岂其衔冤恨,困处无人之庐,以终此身乎?盖被罪一二年间,谤议汹汹,尚未宁息;相中伤者,皆当路得志,某虽欲力自辩雪,徒重取困辱耳。故若死灰槁木,昏昏自放。去岁闻天子驿召阁下入政事府,某久熟阁下之德望,中怀油然始有萌蘖之望。敢辄以尺纸,少布下恳。
  始者,御史府与杜少师、范南阳有语言之隙,其势相轧,内不自平,遂煽造诡说,上惑天听,逆施罗网,预立机械,使狡吏穷鞠,搒掠以求滥,事亦既无状,遂用深文。推按甚明,具狱备在,无一物入己,而以监主自盗,减wWw.sLkJ.oRG死一等定刑。法司前后断狱体例,及自有正条,并不引用。阁下察之,盖有由也。某之偏言,似不足信,幸询于众论及晓法而公者。
  噫!国家制驭奸欺、示信天下者,今惟法律而已。盖法律着之于篇,众所共晓,苟一倾挠,人皆具知。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况本朝自符祥以来,一用宽典,吏有奸赃狼籍,未尝至于深刑。今上仁明爱物,度越前古,官吏一入人罪者,往往十余年未尝升擢,或沉于铨调,不与改官,此见圣心慎刑恶杀之至。而某被此冤滥,又有端由,但未为钜公开陈而建白之。天聪一闻,玉色必悦,阁下以英伟之量,押领魁柄,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冤滞为己任,故某不避冒渎,以铺此言。况某者,潜心策书,积有岁月,前古治乱之根本,当今文武之方略,粗通一二,亦能施设,废弃疏贱,不信于时。明公敛之弃之,俯伏俟命,谨具手启。
  【翻译】
  我先前因为进奏院宴会的事,就被罢官驱逐,当日我就架着小船东行,隐居在江湖之上,每天与鱼鸟为伴,亲自耕作著书,不交接外界的老朋友,当天的事,完全不再提及,有时亲人旧友来看望我,常常很同情地与我交谈,认为我因为并不存在的罪过遭到废黜,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为什么长久地离群索居,没有一句话为自己辩白,好像无心于仕途,这样岂不是个愚钝怯懦、不晓事理的人?我完全不回应他们的话,并且制止他们的说法,然而我的内心其实是有所期待的。做官而犯受贿罪,这是国家的法典永远抛弃、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我是个有心力有血气的人,一生砥砺名节,勤于文墨,还不曾施展一下胸中的才华,怎么会心怀冤恨,困处于无人之地,就这样终其一生呢?是因遭受罪责的一两年内,诋毁非议我的声音还没有平息,中伤我的人,都是当权的志得意满之人,我即使想着力为自己向朝廷辩解,请求昭雪,也只不过是再次获得困窘和羞辱罢了。所以我就像死灰枯木一样,昏昏然自我放逐。去年听说天子用驿马传送文书召您入政事府议事,我熟悉您的道德声望很久了,心中油然开始产生重生的希望。我就冒昧地用纸笔写下我的恳切的想法。
  起初,御史府与杜少师(杜衍)、范南阳(范仲淹)有语言上的嫌隙,两边的势力相互倾轧,御史府心里自然不高兴,于是煸动制造谎言,向上迷惑主上的视听,并且倒行逆施,预设罗网机械,命令狡猾的狱吏从严审讯,严刑拷打,不惜造成冤狱。发现事情没有根据,就苛刻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推究审问很明白,据以定罪的全部案卷全都还在,我没有一样物品收入私囊,但是最终被以监主自盗的罪名,比死刑减轻一等来定刑。司法官吏前后断案的惯例,以及本来就有的正式法律条文并没有被采用。您去明察,是有原因的。我的一面之词,似乎不足以采信,希望您向舆论和通晓法律并且公正的人询问。
  啊!国家制服驾驭奸邪欺诈之人、示信于天下人的,现在只有法律了。法律写在文书上,众人都知道,如果受到一点破坏,人们都会知道。所以主上非常谨慎,不敢一个人独自断案,怎么会容许相关的官员自己确定罪责的轻重,只要能够让自己快意,就毁坏旧有的法典,污辱善良的士人,伤害无辜的百姓?况且我朝自从符祥年间以来,一直使用宽典,官吏有作奸贪赃之事的,也不曾对他们使用严酷的刑罚。现在皇上仁慈英明、爱惜臣民,超过了前代,官吏一旦误判好人有罪,常常十多年不能提拔,有的在考察选调时列为末等,不让他改任官职。这可以看出圣上的心里谨慎对待刑罚、厌恶杀戮到了极点。而我遭受这一冤案,又有原因,只是没有向皇上陈述并建议禀告。皇上一听说这件事,一定会非常高兴,您凭借英明杰出的度量,掌握着朝廷的大权,一定会以安民济世、雪洗以前的冤案为己任,所以我不避冒犯亵渎,写下这些话。况且我潜心于书策,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前代治乱的原因,当今文治武功的策略,粗略地懂得一些,也能够为朝廷出谋划策,只是因为被罢了官,被朝廷疏远,地位低贱,未被时人信任。您收容我或是抛弃我,我俯身伏地等待您的命令。我恭敬地献上亲手写下的这封信。

文言文《上集贤文相书》相关文章

  • ·文言文《祭侄文稿》--  文言文《祭侄文稿》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叛军进逼,颜季明,即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在其父揭旗反正,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由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形成犄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抵抗叛军。但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所以文中说&ldq...
  • ·文言文《答秦太虚书》--  文言文《答秦太虚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
  • ·文言文《范景仁墓志铭》--  文言文《范景仁墓志铭》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
  • ·文言文《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出自文言文《褚亮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
  • ·文言文《褚亮传》--  文言文《褚亮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
  • ·文言文《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出自文言文《张知白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笃学,中进士第,累迁河阳节度判官。咸平奏疏,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献《凤扆箴》,出知剑州。逾年,召试中书,加直史馆,面赐五品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与李防分路安抚。及还,权管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见,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阁称贺。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
  • ·文言文《张知白传》--  文言文《张知白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笃学,中进士第,累迁河阳节度判官。咸平奏疏,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献《凤扆箴》,出知剑州。逾年,召试中书,加直史馆,面赐五品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与李防分路安抚。及还,权管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见,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阁称贺。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因陈...
  • ·文言文《尹思贞,京兆长安人》--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出自文言文《尹思贞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 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壅州...
  • ·文言文《上集贤文相书》--  文言文《上集贤文相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昨因宴会,遂被废逐,即日榜舟东走,潜伏于江湖之上,日与鱼鸟同群,躬耕著书,不接世故,当日之事,绝不历于齿牙之间,或亲旧见过,往往闵恻而言,以谓某以非辜遭废,天下之所共知,何久穷居默处,无一言以自辩,浩然若无意于世者,岂钝怯不晓者乎?某绝不酬应,且止其说,然内实有所待耳。夫为吏坐贿,国典之所永弃,人情之所不堪,某心膂血气人也,平生
  • ·文言文《杜佑传》--  文言文《杜佑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后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礼。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
  • ·文言文《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出自文言文《杜佑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后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不加礼。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
  • ·文言文《先府君行实》--  文言文《先府君行实》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先府君,讳蟾宾,字步青,号云墀,姓张氏。其先自宋初由滁迁常,常州之张多由滁,谱牒废,世不可纪。其后曰端,当明弘治中,居南门德安里,是为大南门张氏。张氏非大南门不共谱。端孙钦,钦生洲。洲生宏道,万历中举于乡,官开封府通判,生典。典生以鼎。以鼎生铭伛。铭伛生采。采生金第,娶于白,生府君。自典至金第,皆补郡县学生,有文章名,世以教...
  • ·文言文《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文言文《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犹有所系,岂以是为可久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而久不得骋,必将有所发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国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无也;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
  • ·文言文《唐休璟传》--  文言文《唐休璟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休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诱扇奚、契丹侵掠州县,后奚、羯胡又与桑干突厥同反。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永淳中,突厥围丰州,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休璟以数千...
  • ·文言文《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出自文言文《唐休璟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休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诱扇奚、契丹侵掠州县,后奚、羯胡又与桑干突厥同反。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永淳中,突厥围丰州,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
  • ·文言文《童华传》--  文言文《童华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
  • ·文言文《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出自文言文《童华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
  • ·文言文《上集贤文相书》--  文言文《上集贤文相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昨因宴会,遂被废逐,即日榜舟东走,潜伏于江湖之上,日与鱼鸟同群,躬耕著书,不接世故,当日之事,绝不历于齿牙之间,或亲旧见过,往往闵恻而言,以谓某以非辜遭废,天下之所共知,何久穷居默处,无一言以自辩,浩然若无意于世者,岂钝怯不晓者乎?某绝不酬应,且止其说,然内实有所待耳。夫为吏坐贿,国典之所永弃,人情之所不堪,某心膂血气人也,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