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义不帝秦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战国策·赵策》。本文所记的是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赵,适逢秦国围赵之邯郸,鲁仲连坚持正义,力主抗秦,反对投降,并和秦国派到赵国的“亲秦派”辛垣衍展开一场激烈的论争。他引喻设比,层层铺垫,直陈要害,最终使辛垣衍心服口服,恰逢魏无忌援军到,从而解了邯郸之围。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有力,反复剖析,层层深入,曲折生动,引人人胜。
  【原文】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2。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www.slKJ.orG谓赵王曰3:“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4。今齐闵王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5。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6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7平原君日:“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8。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9。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10。梁客辛垣衍安在11?吾请为君责而归之。”12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主。”13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14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15;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16平原曰:“胜已泄之矣!”17辛垣衍许诺18。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19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20。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21!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固助之矣。”22辛垣衍日:“燕则吾请以从矣23;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24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25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26。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27。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28;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29威王勃然怒日:‘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30。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31。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32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33?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邪34?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35辛垣衍曰:“然!”36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37辛垣衍怏然不说,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38!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39。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40。鬼侯有子而好,故人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41。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42。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43。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44?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45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46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47?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管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而听退朝也。’48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49。将之薛,假涂于邹50。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51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52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53。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54。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55。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56;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57?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58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日:“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59!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60。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61。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62。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63。鲁连笑日:“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64。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65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注释】
  1、鲁仲连:齐国的高士。姓鲁名连。一生不做官,好为人排难解纷。义:根据正义;坚持正义。不帝秦:不肯尊称秦王为帝。帝,用作动词。这里所记的事件也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2、邯郸(hándān):赵国首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市。魏安厘王(厘xī):魏国国君,魏昭王的儿子,信陵君无忌的异母兄,名圉(yǔ)。公元前276年至前243年在位。晋鄙:魏国的大将。晋鄙救赵的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荡阴:当时赵、魏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河南汤阴县。
  3、客将军:别国人在魏国做将军称为客将军。辛垣衍:人名,辛垣是复姓。间人(jiàn):趁围困不紧时偷偷地进入。因:经由;通过。平原君:赵氏,名胜,封平原君。他是赵孝成王的叔父,赵武王的儿子。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当时任赵相。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公元前265年至前245年在位。
  4、“前与”三句:按周赧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8年),齐闵王称东帝,秦昭王称西帝。后来苏代说服齐闵王废除帝号,闵王从之,秦国也随着取消帝号。已而,不久,过后。归帝,归还帝号。指秦取消帝号。以齐故,因为齐王不称帝的缘故。因苏代劝齐闵王先取消了帝号,秦昭王因之也跟着取消了帝号,所以说“以齐故”。
  5、今齐闵王益弱: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同楚、韩、魏、燕、赵五国伐齐,齐国大败,齐闵王也在这次战争中死去。到了秦围邯郸时,齐闵王已死了二十余年。吴师道认为这句可解释为“今之齐,视闵王已益弱”。意思是说“今天的齐国比起闵王时已更加衰弱”。方今:现在。雄:称雄。
  6、诚:真。这里作“假设”解。秦昭王:秦王赢则,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去:离去,离开。指离开邯郸。
  7、适:正巧,恰在这时。会:正巧碰上,正好遇上。乃:就,于是。奈何:怎么办。
  8、百万之众折于外:这句指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事见《史记·赵世家》。百万,是夸大的说法。折,损伤。内:深入国内。去:离开。这里指退兵。
  9、其:那个,指示代词。是:此,这里。指示代词。
  10、始:当初。乃:这才。
  11、梁:即魏。魏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又称梁。安在:在哪里。安,哪里,疑问代词。
  12、责:责备;斥责。归之:使之归,即叫他回去。
  13、召:呼唤,召唤。见之(xiàn):使之见。
  14、遂:就,于是。东国:指齐国。因齐在赵的东方,故称东国。
  15、高士:道德品行高尚而不做官的读书人。
  16、人臣:做臣的。
  17、泄:泄露。这里是“告诉”的意思。鲍彪注:“泄,言已白之。”之:指辛垣衍到赵国这件事。
  18、许诺:答应。
  19、曷为(hé):为什么,为何故。曷,何,疑问代词。
  20、“世以”句:大意是说世人中凡是认为鲍焦由于心地狭隘而死的那些人都不对。鲁连说这句话,在于说明他自己不是为个人打算的。以,以为,认为。鲍焦,周时隐士,相传他不愿为诸侯帝王效忠,以采樵及拾橡实为生,后抱木饿死。无从容,指心地狭隘。从容,指胸襟宽大,有度量。
  21、彼:那个。上首功:即崇尚战功。上,同“尚”,崇尚,注重。“上”前原选本无“而”字,今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汇校本补。首功,斩首之功。当时以斩杀敌人首级的数目多少计算战功。秦国的制度,分爵位二十级,作战时斩得敌人的头颅越多爵位越高。权:权诈。士:有知识的人。虏:奴隶。肆然:放肆地,无所忌惮地。过:进一步。正:同“政”,指用政治力量控制。有:含“只有”的意思。赴:奔向。
  22、固:本来。
  23、以:以为。
  24、若乃:至于。恶(wū):怎么。
  25、使:假如。
  26、齐威王:田氏,名婴齐,一作因齐。桓公的儿子。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改革政治,国力渐强。为仁义:行仁义。微:弱小。
  27、居岁余:过了一年多的时问。周烈王:名喜,在位七年(公元前375年至前369年)。崩:封建时代帝王死的专称。
  28、赴:同“讣”。使人奔告丧事,即报丧。天崩地坼(chè):比喻天子死。坼,裂开。天子:指继承烈王的新君显王(名扁)。下席:古时孝子守孝时,要离开宫室,寝于苫(草名)席之上。
  29、东藩:位于东方的藩国。指齐国。“藩”的本义是“篱笆”,引申为“屏蔽”的意思。古代封建诸侯,为的是屏藩王室,所以称诸侯为藩国。齐国在东方,故称东藩。田婴齐:齐威王的姓名。斫:砍,斩。
  30、勃然:因生气而变脸色的样子。叱嗟(chì jiē):怒斥声。而:汝,你。婢:侍婢。这句是齐威王骂周王的话。卒:终于。为:介词,表被动。
  31、生:指周烈王活着的时候。朝:朝拜。死:指周烈王死了以后。叱:骂。忍:忍受。求:苛求。
  32、固然:本来这样。其: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
  33、独:用于反问句,表示语气。仆:奴仆。
  34、宁:难道。若:及。
  35、于:与,同。若:像。
  36、然:这里等于说“是的”。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烹:煮。醢(hǎi):剁肉成酱。烹、醢都是古代的酷刑。
  38、怏然(yàng):郁郁不欢的样子。嘻:惊叹声。“亦太甚”二句:主语部分是“先生之言”,谓语部分是“亦太甚”。谓语前置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
  39、固:本来如此,当然。
  40、“昔者”句:鬼侯、鄂侯、文王都是纣王封的三公。鬼侯的封地在今河南临漳县境。鄂侯的封地在今山西中阳县境。文王就是周文王,他的封地在今陕西鄂县一带。公:这里指诸侯。
  41、子:指女儿。在上古时代,“子”本是男女的通称。好:貌美。入:进献;献纳。恶(è):丑。
  42、辨:通“辩”。疾:急。脯(fǔ):干肉。这里用作动词,作成肉干。
  43、喟然(kuì):叹气的样子。牖里(yǒu):一作“羡里”,古地名。在今河南汤阴县北。库:监牢。
  44、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这两句是说,梁和秦本来都是称王的平等国家,现在梁国为什么要自居卑下受人宰割呢?曷,何。人,指秦。
  45、齐闵王将之鲁:齐闵王四十年,燕将乐毅合五国之兵破齐,闵王逃到卫国,因态度傲慢没有被接纳,于是离开卫国要到鲁国去。夷维子:齐人,以邑为姓。夷维,地名,今山东潍县。子,男子的美称。策:马鞭。子:你们。何以:用什么。以,用,介词。
  46、太牢:牛羊猪各一称太牢。十太牢,就是牛羊猪各十只。这是款待诸侯的礼节。
  47、安取礼:何取礼,即选用什么礼节。安,疑问代词,哪里。因夷维子要鲁人用天子的礼节来款待闵王,所以表示不满,提出质问。
  48、巡狩(shòu):天子到各诸侯国视察。诸侯辟舍:天子到诸侯国中巡狩时,诸侯要离开自己的正殿不居。辟,同“避”,回避,离开。原选本作“避”,今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排印本改。舍,指正房。纳:交纳。管键:钥匙。避舍、纳管键,是表示诸侯因天子在自己国中,自己在此期间不敢以一国之主自居。摄:持,提起。衽(rèn):衣襟。抱:捧。几:矮或小的桌子。视膳:伺候别人吃饭。·已:完毕。而听退朝:当作“退而听朝”。
  49、鲁人投其筲:鲁人闭关下锁,不接纳齐王入境。筲,同“钥”。投筲,下锁。果:表示事情和预料或期望相合。常与“不”连用表示否定。纳:使入。
  50、薛:古国名。任姓,祖先奚仲做夏代的车正,传为车的创造者,居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一度迁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春秋后期薛国迁到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薛成为齐邑。假:借。涂:通,“途”。邹:小国名。在今山东邹县。
  【翻译】
  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溃赵国四十万军队,于是,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安厘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这时,鲁仲连客游赵国,正赶上秦军围攻邯郸,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进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打到国内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魏国的客人辛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于是平原君见辛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儿,我愿替您介绍,跟将军认识认识。”辛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负职责,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儿的消息透露了。”辛垣衍只好应允了。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辛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辛垣衍说:“燕国嘛,我相信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魏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才没帮助赵国。假如魏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后,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辛垣衍说:“秦国称帝后会有什么祸患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奉行仁义,率领天下诸侯而朝拜周天子。当时,周天子贫困又弱小,诸侯们没有谁去朝拜,唯有齐国去朝拜。过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齐王奔丧去迟了,新继位的周显王很生气,派人到齐国报丧说: ‘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继位的天子也得离开宫殿居丧守孝,睡在草席上,东方属国之臣田婴齐居然敢迟到,当斩。’齐威王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呸!您母亲原先还是个婢女呢! ’最终被天下传为笑柄。齐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死了就破口大骂,实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吗?是害怕他啊。”鲁仲连说:“唉!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仆人吗?”辛垣衍说:“是。” 鲁仲连说:“那么,我就让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酱?”辛垣衍很不高兴不服气地说:“哼哼,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能够,我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娇美,把她献给殷纣,殷纣认为她长得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白,又把鄂侯杀死做成肉干。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监牢内一百天,想要他死。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齐湣王前往鲁国,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子作随员。他对鲁国官员们说:‘你们准备怎样接待我们国君?’鲁国官员们说:‘我们打算用于副太牢的礼仪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这是按照哪来的礼仪接待我们国君,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例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关闭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齐湣王不能进入鲁国,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齐湣王想入境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枢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国君生前不能够好好地侍奉,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备地助成丧仪,然而想要在邹、鲁行天子之礼,邹、鲁的臣子们终于拒绝齐湣王入境。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万乘大国,又各有称王的名分,只看它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比不上邹、鲁的奴仆、卑妾了。如果秦国贪心不足,终于称帝,那么,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他将要罢免他认为不肖的,换上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换上他所喜爱的人。还要让他的儿女和搬弄事非的姬妄,嫁给诸侯做妃姬,住在魏国的宫廷里,魏王怎么能够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原先的宠信呢?”
  于是,辛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道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赏析】
  从总体看,题中“义”字领起全文.一贯到底,是全文之“眼”。《孟子》中说:仁在内不在外,义在外不在内。义是仁的外化,是仁的具体实践。则鲁仲连的”义”,不仅在于“不帝秦”的义举上,也在于辞封爵的高行上。李白诗云:“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这是对鲁仲连品质精神的极好概括。
  在艺术上,这篇短文塑造了数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鲁仲连的见义勇为、镇定沉着、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自然不必说,就是次要人物平原君的惊慌失措,优柔寡断,辛垣衍的鄙陋猥琐、鼠目寸光,都无不表现得鲜明生动、呼之欲出。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通过及其个性化的语言来完成。如平原君数言“我哪里敢谈论这事呢”,活脱脱地勾出他于危急时刻焦急万分却又手足无措、丧尽权臣威风的模样。而辛垣衍自比于仆妾,以及在鲁仲连指明帝秦与他自身的利害关系时怦然心动的话语,都足见出他的识见短浅、心胸鄙俗不堪。文章还通过人物性格的冲突与对比来塑造形象。平原君在无助的境地中徒叹奈何,鲁仲连由此直斥之为徒具虚名,非贤公子。在三言两语叙写的冲突中,前者的无策,后者的荡然肆志、毫无顾忌,却历历如在目前。鲁仲连与辛垣衍的唇枪舌剑、正面交锋是全文的重头戏。两人一人热,一人冷,一人扬眉张目,一人垂头丧气,一人眼光深邃、志节高远,一人鼠目獐头,畏葸怯懦,于矛盾冲突中双方性格都无不曲尽其妙。
  鲁仲连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观察天下大势,其见识就更加清楚、透彻。在劝说辛垣衍时首先举出周朝隐士。鲍焦”来自喻,指出我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不是为个人打算的。阐明自己义不帝秦的态度,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谈论的主题。指出暴秦的本质是:弃礼义、上首功、权虏士民。并指出自己的坚定立场“义不帝秦”。又以丰富的事例、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尊帝”的历史教训:敬畏反被残害。齐王朝周反遭辱,鬼侯献子反被醢(剁成肉酱),鄂侯进谏反被脯(制成肉干),文王喟叹反被掏,这四个事例说明不可帝秦。其次“不尊帝”的典型例子:齐湣王曾自尊为帝,对别国提出无理要求,结果。鲁人投其钥(闭关落镇),不果纳(没有被接纳),不得人于鲁”;邹人欲“伏剑而死”来拒绝齐滑王,结果不敢入于邹。这两个事例说明不能帝秦。要反抗才有出路。再次。帝秦”的后果和危害。如果同为万乘之国却要尊秦为帝。那么秦王就会变换诸侯王的姬妾为自己的内线。
  变易诸侯的大臣。安插自己的亲信,辛垣衍就会失去魏王对自己的宠信,从而危及自己的切身利益。这就说明六国应该坚持不肯帝秦的立场。在驳斥辛垣衍的“帝秦论”的一段中,鲁仲连缘古观今,以“贫且微”的周王室尚使人“不忍其求”说明尊秦为帝的危害。又以辛辣激烈的语句,刺激辛垣衍的自尊心,同时以鲁、邹不纳齐闵王的故事,嘲讽辛垣衍的自比于仆妾的卑微心理。最后,鲁仲连指出尊秦为帝对于辛垣衍的切身利益的危害。从而终于使辛垣衍主动求去,“不敢复言帝秦”。鲁仲连的辩词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据理力争,时而晓以利害,时而动以情感。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机锋层出。通篇慷慨激昂,不失凛然之正气,其锋芒令辛垣衍辈不敢直视。在这场论辩中,鲁仲连紧紧抓住辛垣衍在长平之战失利的余悸下。忘掉万乘大国的实力和合纵的有利条件而帝秦的心理。说明六国帝秦之后的危害。指出其严重后果,彻底断绝他的退缩之路。说服辛垣衍放弃帝秦的打算而走向六国合纵的道路,迫使秦国退兵而去。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相关文章

  • ·文言文《有子之言似夫子》--  文言文《有子之言似夫子》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齐桓下拜受胙》这篇百字短文记述了齐桓公在会晤诸侯时接受周襄王赏赐祭肉的一个场面。粗读似乎平淡无奇,细品则觉别有滋味。   【原文】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
  • ·文言文《齐桓下拜受胙》--  文言文《齐桓下拜受胙》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齐桓下拜受胙》这篇百字短文记述了齐桓公在会晤诸侯时接受周襄王赏赐祭肉的一个场面。粗读似乎平淡无奇,细品则觉别有滋味。   【原文】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
  • ·文言文《晋献文子成室》--  文言文《晋献文子成室》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晋献文子室成》出自《礼记·檀弓下》,该文讲的是晋国赵文子宫室落成,晋国的大夫发礼前往致贺之事。全文未分段落,但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赏析。成语 “美轮美奂”的典故出于此文。   【原文】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
  • ·文言文《棘刺雕猴》--  文言文《棘刺雕猴》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燕王好微巧①,卫人请以棘②刺之端为母猴③。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④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⑤日出,视之晏阴⑥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⑦之冶者⑧,谓燕王曰:“臣为削⑨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
  • ·文言文《神女赋》--  【前言】   《神女赋》是楚辞名家宋玉的作品,紧承《高唐赋》而来,由梦与巫山神女遇,进入对神女“夺人目精”之美的刻画,是描写美女的名篇。神女为天帝赤帝(炎帝)之女,名瑶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神女的身姿,化身为各种形象,在后代美女赋中反复出现,曹植《洛神赋》中的宓妃,就是它的余韵。   此篇不但写巫山神女容光焕发,体态娴雅,含情脉脉,来去恍惚,也写她洁身自持,可慕而不可狎。作品分两个...
  • ·文言文《登徒子好色赋》--  【前言】   《登徒子好色赋》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辞赋作品。此赋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了美女,不少辞句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等历来被视为展示女性之美的经典之笔。文章还刻画了一个丑女形象说明登徒子的好色,并借章华大夫之口,表明自己的爱情观。全文寓理于事,刻画生动形象,比喻精巧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原文】...
  • ·文言文《谢迁,字于乔》--  文言文《谢迁,字于乔》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谭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②,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
  • ·文言文《达生》--  文言文《达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1]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
  •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战国策·赵策》。本文所记的是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赵,适逢秦国围赵之邯郸,鲁仲连坚持正义,力主抗秦,反对投降,并和秦国派到赵国的“亲秦派”辛垣衍展开一场激烈的论争。他引喻设比,层层铺垫,直陈要害,最终使辛垣衍心服口服,恰逢魏无忌援军到,从而解了邯郸之围。本文记叙和议论相
  • ·文言文《叔向贺贫》--  文言文《叔向贺贫》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叔向贺贫》是一个选自《国语》的教育故事,它的教育意义是叔向借晋栾氏、郤氏两大家族兴亡史,说明人应忧德之不建,不应忧货之不足。   【原文】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
  • ·文言文《申胥谏许越成》--  文言文《申胥谏许越成》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申胥谏许越成》选自《国语》,记载越国派使向吴国求和的历史事件。大臣申胥谏阻吴王不许答应求和,但是没有成功。   【原文】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
  • ·文言文《鲁共公择言》--  文言文《鲁共公择言》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鲁共公择言》是选自《战国策·魏策三》上的一章,文章记叙了梁惠王在范台宴集诸侯时,鲁共公在席间的一番祝酒辞。题目中所谓“择言”, 即择善而言的意思, 也就是选择具有深刻意义的话的意思, 因此可以看出, 这篇祝酒之辞不同一般。这篇文章虽短小, 但其含意深邃, 结构严谨, 文气疏朗而自然, 语言整齐而不板滞...
  • ·文言文《司马错论伐蜀》--  文言文《司马错论伐蜀》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司马错论伐蜀》选自《战国策·秦策》。前316年,秦王想利用巴蜀发生战乱之机,兴兵伐蜀,不料韩师侵犯秦境。他面对这种局势,举棋不定。文章就记述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经过这场争论,秦国解决了用什么战略统一天下的大问题。这场辩论,颇有特色,处处紧扣双方争论的主旨,把一个复杂...
  • ·文言文《公子重耳对秦客》--  文言文《公子重耳对秦客》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
  • ·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  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
  • ·文言文《阴饴甥对秦伯》--  文言文《阴饴甥对秦伯》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阴饴甥对秦伯》主要讲述背信弃义晋惠公和被他伤害过的秦国交锋后,丧师辱国被俘,惠公之臣阴饴甥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和秦穆公谈判的过程。   【原文】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 ·文言文《宋人及楚人平》--  文言文《宋人及楚人平》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宋人及楚人平》选自《公羊传》。主要解释《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这六字,有褒有贬。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文章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文章在...
  •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战国策·赵策》。本文所记的是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赵,适逢秦国围赵之邯郸,鲁仲连坚持正义,力主抗秦,反对投降,并和秦国派到赵国的“亲秦派”辛垣衍展开一场激烈的论争。他引喻设比,层层铺垫,直陈要害,最终使辛垣衍心服口服,恰逢魏无忌援军到,从而解了邯郸之围。本文记叙和议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