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文言文《杨修之死》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杨修之死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原文】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①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②入帐③,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④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⑤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⑥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⑦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⑧。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⑨于辕门外。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⑩,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⑪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⑬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WwW.SLkJ.orG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⑭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⑮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⑯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⑰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⑱败而走。操方麾⑲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⑳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却教庞德断后。操卧于毡车之中,左右虎贲军护卫而行。忽报斜谷山上两边火起,伏兵赶来。曹兵人人惊恐。正是:依稀昔日潼关厄,仿佛当年赤壁危。
  【注释】
  ①庖(páo)官:厨师
  ②惇:念dūn
  ③帐:营帐
  ④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⑤魏王:指曹操。他受封为魏王
  ⑥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⑦杨德祖:即杨修。德祖是他的字
  ⑧对:回答
  ⑨号令:处刑后示众
  ⑩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⑪丞相:指曹操。东汉末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为丞相
  ⑫讫(qì):完毕
  ⑬佯(yáng):假装
  ⑭簏(lù):竹器
  ⑮径:直接
  ⑯伺(sì):守候
  ⑰谮(zèn):诬陷,中伤
  ⑱诈(zhà):假装
  ⑲麾(huī):指挥
  ⑳绰(chāo):抓取
  【翻译】
  曹操聚集兵队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有人报告给夏侯惇。夏侯惇大吃一惊,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您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来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然后也收拾行装。于是军营中的诸位将领,没有不准备回朝的。
  当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不能安稳入睡,因此便手提起钢斧,绕着军营独自行走。忽然看见夏侯惇营内的士兵都各自在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急忙回营帐中召集夏侯惇问是其原因。惇回答说:“主簿杨祖德事先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杨修叫去问原因,杨修用鸡肋的含义回答。曹操大怒的说:“你怎么敢乱造谣言,乱我军心!”便叫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原来杨修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屡次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花园。造成时,操前去观看,没有夸奖和批评,就叫人取了一支笔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大家都不了解其中的含义。杨修对工匠们说,“门"添活字,就是”阔“字,丞相嫌你们把花园门造得太大了。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去观看。曹操很喜欢,问道:“是谁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杨修!”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嫉妒。
  还有一天,塞北进贡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见到了,竟然取勺子和大家将酥吃完了。曹操问其原因,杨修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厌恶杨修。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的三儿子曹植,,爱慕杨修的才华,经常邀请杨修谈论,,终夜不休息。曹操与众人商议,想要立曹植为世子。曹丕知道这件事情后,秘密地邀请朝歌的长官吴质到他家里商议,因为怕有人觉察到,于是把吴质藏在大簏子中,只对外说里面是绢匹,运到曹丕府中。杨修知道这件事情后,直接来告诉曹操。曹操派人到曹丕的府中门口观察。曹丕知道后惊慌地告诉吴质。吴质说:“不要担心,明天再用大簏子装上绢匹,还运进府中来迷惑他们。”曹丕按照吴质的话,又用大簏子载了一些绢运进府中。曹操的使者搜查簏子中,果然是绢匹,就回报曹操,曹操因此怀疑杨修诬陷曹丕,更加讨厌杨修。
  曹操想要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华。一天,命令他们各出邺城的城门;却私下里让人吩咐看守大门的士兵,不准他们放行。曹丕先到,看大门的士兵阻拦他出去,曹丕只得退走。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请教。杨修说:“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拦的,就把他们斩首就行。”曹植听信了他的话,等到了城门,士兵阻拦住他,曹植大声叱骂他说:“我奉王命出门,看谁敢阻挡!”随即就斩了拦他的士兵。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才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是杨修教他这么干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欢曹植了。
  杨修又经常教曹植十多条怎么回答的好,只要曹操问他问题,曹植就依照杨修教他的地回答。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曹植对答如流。曹操心中非常疑惑。后来曹丕暗地里买通了曹植府中下人,偷着来告诉曹操。曹操见了大怒说:”匹夫居然敢来欺骗我!”那时就有了杀杨修的心思,如今就借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了他。杨修死时才四十四岁。
  曹操已经杀了杨修,又对夏侯惇发怒,也假装想把夏侯惇斩了。很多将领上求情才免去夏侯惇的死罪。曹操斥退夏侯惇,下令明日进兵攻打。
  第二天,出兵从斜谷界口,前面有一支军队在前面,为首的大将是魏延。曹操对魏延招降,魏延大骂曹操。曹操命令庞德出战。两将正打着时候,曹操营内营着火。有士兵来报说是马超偷袭了中营和后营。曹操拔剑说,“诸将有后退的斩!”众将努力向前冲杀,魏延假装战败逃走。曹操于是指挥军队回头攻打马超,曹操自己骑马站在高处,看着两军对战。忽然又一支军队冲到曹操的面前,大喊:“魏延在这里!”(魏延)拿起弓,箭上弦,射中了曹操。曹操从马上翻身落下。魏延扔下弓箭拿起刀,催赶着战马冲到山坡来杀曹操。(这时)从旁边冲出来一个将军,大喊:“不得伤害我的主公!”一看,发现是庞德。庞德奋力向前,击退魏延,护送着曹操向前进。
  马超已经败退了。曹操身上带着伤回到了营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掉了两个门牙,马上命令军医救治。这时(曹操)才想起杨修的话,马上把杨修的尸身收回厚葬,随后下令调动出征的军队回朝。

文言文《杨修之死》相关文章

  • ·文言文《游侠列传序》--  文言文《游侠列传序》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游侠列传序》是《史记·游侠列传》的前序。游侠,是指重诺守信言必信,轻生取义的人,即侠客、剑侠等。在文中,司马迁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了布衣之侠高贵品质,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亦表露强烈不满,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平,深化主题。反复咏叹以增加抒情性。而字里行间充满作者的爱憎态度。是为史记名文。   【原...
  • ·文言文《曹沬者,鲁人也》--  文言文《曹沬者,鲁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
  • ·文言文《荆轲者,卫人也》--  “荆轲者,卫人也”出自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
  •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
  • ·文言文《学记》--  文言文《学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着。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着《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
  • ·文言文《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文言文《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注释】   ⑴本节选自《学记》。   ⑵严:尊敬。   ⑶不臣于其臣:不用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其臣。   (4)尸:祭主。   ⑸诏;召见。   【翻译】 ...
  • ·文言文《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文言文《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
  • ·文言文《贻诸弟砥石命》--  文言文《贻诸弟砥石命》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①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
  • ·文言文《杨修之死》--  文言文《杨修之死》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杨修之死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原文】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
  • ·文言文《陈轸劝秦王》--  文言文《陈轸劝秦王》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   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
  • ·文言文《白云亭》--  文言文《白云亭》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白云亭,坐落于蓝田、尚卿两乡毗邻的古道边的蓝田乡内春村境内,是一座供路人憩息避风雨的建筑物。白云亭前的山路,自尚卿直通内春村岭头,继而通往长坑、祥华等地,是古时的官道。民间相传,五代时开先县令詹敦仁乘轿从此经过,至岭头下轿憩息,远眺安溪山川,不觉诗兴大发,曾提笔书下诗一首,赞颂白云亭的秀美风光。   【原文】   谒寇莱...
  • ·文言文《蛇衔草》--  文言文《蛇衔草》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着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注释】   昔:从前   着:放   验:灵验   值:正巧   以:用   《抱朴子》:东晋道家理论著作。东晋道家理论著作   疮:伤...
  • ·文言文《豫让刺赵襄子》--  文言文《豫让刺赵襄子》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
  • ·文言文《祭欧阳文忠公文》--  文言文《祭欧阳文忠公文》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渊大泽,龙亡而虎逝,则...
  • ·文言文《王翦伐楚》--  文言文《王翦伐楚》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名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品茗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
  • ·文言文《除蝗》--  文言文《除蝗》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除蝗翻译蝗虫下子,必择坚客黑土高亢处,用尾栽入土中。下子深不及一寸,仍留孔窍。且同生而群飞群食,其下子必同时同地,势如蜂窠,易寻觅也。一蝗所下十余粒,形如豆粒,中止白汁,渐次充实,因而分颗,一粒中即有细子百余。或云一生九十九子,不然也。夏月之子易成,八日内遇雨则烂坏,否则至十八日生蝻矣。冬月之子难成,至春而后生蝻,故遇腊雪春雨则...
  • ·文言文《赵括将母》--  文言文《赵括将母》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③?”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⑤,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⑦,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
  • ·文言文《杨修之死》--  文言文《杨修之死》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杨修之死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原文】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