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公谏征犬戎

  文言文《祭公谏征犬戎》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穆王将征犬戎①,祭公谋父谏曰②:“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③,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④。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⑤:‘载戢干戈⑥,载櫜弓矢⑦;我求懿德⑧,肆于时夏⑨。允王保之⑩。’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⑪,而厚其性;阜其财求⑫,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⑬,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⑭。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⑮,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⑯,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⑰。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⑱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WwW.SLkJ.orG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⑲,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⑳乎?吾闻夫犬戎树椁,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注释】
  ①穆王:周天子,名满。康王之孙,昭王的儿子。犬戎:我国古代西方民族名,即昆戎。商朝和周朝时,在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游牧。
  ②祭公谋父周穆王的大臣,封于祭,故叫祭公。谋父是他的字。祭(zhài),父(fǔ)。
  ③戢(jí):聚集,收藏。时动:按照一定的季节行动。如春夏务家,冬于讲武。
  ④震:惧怕。
  ⑤周文公:即周公,“文”是他的谥号。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名旦,也称叔旦。
  ⑥载:语助词,无义。干戈:兵器名。
  ⑦櫜(gāo):古时收藏弓箭的袋子。这里用作动词,把弓箭收藏起来。
  ⑧懿德:美德。
  ⑨时:是,这。夏:中国。
  ⑩允:信,相信。王:指周武王。
  ⑪茂:通“懋”,勉励。德,道德。
  ⑫阜(fù):大,多。
  ⑬乡(xiang):所在。
  ⑭滋:增益,加多。
  ⑮不窋(zhú):古代周族部落首领。
  ⑯绪: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功业 绪功 绪业 继未尽之绪。
  ⑰恪:恭敬、谨慎。惇:敦厚。奕世:累世、代代。忝(tiǎn): 辱、有愧于。
  ⑱要通“邀”,希求。
  ⑲辟(pì ):法、条例。
  ⑳顿:破坏。
  【翻译】
  周穆王将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行。先王显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兵力是储存起来到一定时候动用的,一动用就使人畏惧;炫耀武力就会滥用,滥用就不能使人畏惧。所以周文公的《诗经·周颂·时迈》说:‘将兵器好好收藏,将弓箭藏在皮囊;我们君王寻求美德,施予这华夏之邦。君王定能保持天命久长。’先王对于百姓,努力端正他们的德行,使他们的性情更加宽厚;扩大他们的财源,改进他们的工具;指明利害的方向,用礼法整顿他们,使他们追求利益而避免祸害,怀念恩德而畏惧威力,所以能保证周王室世代相承,日益壮大。
  从前我们先王世代做农官之长,服事虞、夏两朝。到夏朝衰落的时候,废除了农官,不再致力于农业,我们先王不窋,因而失去了官职,隐藏到戎狄中间。他仍然不敢怠慢祖业,时常称道祖先的功德,继续完成祖先留下的事业,研习祖先的训令和典章;早晚谨慎勤恳,忠实地遵守,诚恳地奉行,世代继承祖先的功德,不辱前人。到了武王,发扬前代光明的德行,再加上仁慈与温和,事奉神灵,保养百姓,莫不欢欣喜悦。商王帝辛,大为百姓所憎恶,百姓不能忍受,欣然拥戴武王,在商朝国都郊外的牧野地方作战。这不是先王致力于武力,而是为了尽力体恤百姓的痛苦,除掉他们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王畿以内五百里的地方称甸服,王畿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侯服,侯服以外至卫服以内的地方称宾服,宾服以外的蛮、夷地方称要服,要服以外的戎、狄地方称荒服。甸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高、曾祖的祭品,宾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方的诸侯则朝见天子。祭祖父、父亲的祭品一日一次,祭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祭远祖的祭品一季一次,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朝见天子一生一次。这是先王的遗训。
  如有不逐日进贡的,天子就修省内心;有不按月进贡的,天子就修明法令;有不按季进贡的,天子就修明礼仪;有不进岁贡的,天子就修明尊卑名分;有不朝见的,天子就修明德行。这几个方面依次做到而仍有不来的,天子就修明刑法。这时就有惩罚不逐日进贡的,讨伐不按月进贡的,征讨不按季进贡的,责备不进岁贡的,晓谕不来朝见的。这时也就有惩治的法律,有攻伐的军队,有征讨的装备,有严厉谴责的命令,有用文字晓喻的文告。发布命令,公布文告,而再有不来的,天子就在德行上增强修养,不让百姓到远方去受苦。
  所以近处的诸侯无不听命,远方的诸侯无不归顺。大毕、伯士一去世,新即位的犬戎国君就带着贡品前来朝见,天子却说:‘我一定要以不享的罪名征讨他’,并且向他炫耀武力,这样做恐怕会废弃先王的遗训,而使朝见天子之礼濒于破坏吧?我听说那犬戎国君秉性敦厚,能遵循祖先的遗德,遵守终生朝见一次之礼,专一不二,他们会有防御我们的准备的。”穆王不听,去征战犬戎,只得到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带回来了。从此以后,荒服地方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文言文《祭公谏征犬戎》相关文章

  • ·文言文《申屠丞相嘉者,梁人》--  文言文《申屠丞相嘉者,梁人》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
  • ·文言文《古砚说》--  文言文《古砚说》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
  • ·文言文《借竹楼记》--  文言文《借竹楼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集交游燕笑于其中,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
  • ·文言文《游张公洞记》--  【原文】   由义兴而左泛[1],曰东久[2]。九者,九里袤也[3],水皆缥碧[4],两山旁袭之,掩映乔木,黄云储野[5],得夕照为益奇。已泊湖㳇[6],湖㳇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7]。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8]。从行者余弟敬美[9],燕人李生[10],歙人程生[11],郡人沈生、张生。 时余病足,李生亦病,为李觅一兜子[12],并余弟所携笋舆三[13],为一行,其三人为一行,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14]。   ...
  • ·文言文《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文言文《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 ·文言文《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文言文《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WwW.SLkJ.or...
  • ·文言文《谨言箴》--  【原文】   巧言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贾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注释】   (1)箴(zhēn):劝告,规戒,是文体的一种。   (2)女“通”汝“,你。   (3)解人:能深刻理解言语或文词意趣的人。《世说新语·文学》载,谢安年少时,请阮裕讲说《白马论》,阮裕讲说后,谢安仍不能明白,阮...
  • ·文言文《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  文言文《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①。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②。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③。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展。融果转式逐之④,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 ·文言文《祭公谏征犬戎》--  文言文《祭公谏征犬戎》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穆王将征犬戎①,祭公谋父谏曰②:“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③,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④。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⑤:‘载戢干戈⑥,载櫜弓矢⑦;我求懿德⑧,肆于时夏⑨。允王保之⑩。’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⑪,而厚其性;阜其财求⑫,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⑬,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
  • ·文言文《贻诸弟砥石命》--  文言文《贻诸弟砥石命》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①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
  • ·文言文《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  文言文《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
  • ·文言文《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文言文《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注释】   ⑴本节选自《学记》。   ⑵严:尊敬。   ⑶不臣于其臣:不用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其臣。   (4)尸:祭主。   ⑸诏;召见。   【翻译】 ...
  • ·文言文《学记》--  文言文《学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着。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着《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
  •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
  • ·文言文《荆轲者,卫人也》--  “荆轲者,卫人也”出自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
  • ·文言文《曹沬者,鲁人也》--  文言文《曹沬者,鲁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
  • ·文言文《游侠列传序》--  文言文《游侠列传序》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游侠列传序》是《史记·游侠列传》的前序。游侠,是指重诺守信言必信,轻生取义的人,即侠客、剑侠等。在文中,司马迁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了布衣之侠高贵品质,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亦表露强烈不满,揭示社会的黑暗与不平,深化主题。反复咏叹以增加抒情性。而字里行间充满作者的爱憎态度。是为史记名文。   【原...
  • ·文言文《祭公谏征犬戎》--  文言文《祭公谏征犬戎》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穆王将征犬戎①,祭公谋父谏曰②:“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③,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④。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⑤:‘载戢干戈⑥,载櫜弓矢⑦;我求懿德⑧,肆于时夏⑨。允王保之⑩。’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⑪,而厚其性;阜其财求⑫,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⑬,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