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文言文《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翻译】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赏析】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这是君子之所为,在需要自己献出生命的时候,他可以毫不犹豫,勇于献身。同样,在有利可得的时候,他往往想到这样做是否符合义的规定。这是孔子思WwW.sLKj.ORg想的精华点。
 

文言文《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相关文章

  • ·文言文《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文言文《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
  • ·文言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文言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
  • ·文言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文言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翻译】   楚...
  • ·文言文《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文言文《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翻译】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
  • ·文言文《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文言文《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释】   (1)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   (2)黜:罢免不用。   【翻译】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ldquo...
  • ·文言文《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文言文《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翻译】   孔子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www.sLkj.orG恶,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 ·文言文《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文言文《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翻译】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赏析】   这一章表明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Www.sLkj.orG变为“男尊女卑”、“...
  • ·文言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文言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翻译】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赏析】   这一章表明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wWw.sLkj.orG则演变为“男尊女卑”、&ldquo...
  • ·文言文《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文言文《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翻译】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赏析】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这是君子之
  • ·文言文《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文言文《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翻译】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WwW.sLKj.ORg又怎么说他没有?” ...
  • ·文言文《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文言文《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翻译】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
  • ·文言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文言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1)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   (2)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翻译】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WwW.sLKj.ORg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赏析...
  • ·文言文《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文言文《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   (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品的作坊。   【翻译】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WwW.sLKj.ORg习来撑握道。” ...
  • ·文言文《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文言文《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翻译】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WwW.sLKj.ORg言严厉不苟。” ...
  • ·文言文《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文言文《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   (1)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   (2)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翻译】   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赏析】   这一章提出了大节小节的问题。儒家向来认为,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微...
  • ·文言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文言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注释】   (1)优:有余力。   【翻译】   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赏析】   子夏的这段话集中概括WwW.sLKj.ORg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做官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
  • ·文言文《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文言文《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注释】   (1)阳肤:曾子的学生。   (2)矜:怜悯。   【翻译】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WwW.sLKj.ORg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
  • ·文言文《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文言文《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翻译】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赏析】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这是君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