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文言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Www.sLkJ.orG未来的事情。
  【翻译】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赏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文言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相关文章

  • ·文言文《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文言文《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
  • ·文言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文言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
  • ·文言文《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文言文《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翻译】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文言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文言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翻译】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r...
  • ·文言文《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文言文《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
  • ·文言文《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文言文《恭近于礼,远耻辱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
  • ·文言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文言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
  • ·文言文《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出自《元史金履祥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干,而干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
  • ·文言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文言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
  • ·文言文《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文言文《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翻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赏析】   这段话Www.sLkJ.orG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
  • ·文言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文言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翻译】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
  • ·文言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文言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翻译】  ...
  • ·文言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文言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翻...
  • ·文言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文言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翻译...
  • ·文言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文言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
  • ·文言文《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文言文《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
  • ·文言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文言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
  • ·文言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文言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