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文言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翻译】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赏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WWW.SlkJ.orG。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文言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相关文章

  • ·文言文《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文言文《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
  • ·文言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文言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翻译】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赏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
  • ·文言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文言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
  • ·文言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文言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
  • ·文言文《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文言文《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 ·文言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文言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引申含义是指看到比自己贤能的人,心里充满了恭敬...
  • ·文言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言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总的来说是指 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赏析】   "行"是实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
  • ·文言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文言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
  • ·文言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文言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
  • ·文言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文言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
  • ·文言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文言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
  • ·文言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文言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
  • ·文言文《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文言文《小大由之,有所不行》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
  • ·文言文《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文言文《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
  • ·文言文《醉书斋记》--  文言文《醉书斋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清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哭或泣,或怒骂,或闷欲...
  • ·文言文《傅永传》--  文言文《傅永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
  • ·文言文《刘德威传》--  文言文《刘德威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
  • ·文言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文言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