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文言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翻译】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赏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WWW.SlkJ.orG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相关文章

  • ·文言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文言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
  • ·文言文《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文言文《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 ·文言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文言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引申含义是指看到比自己贤能的人,心里充满了恭敬...
  • ·文言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言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总的来说是指 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赏析】   "行"是实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
  • ·文言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文言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
  • ·文言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文言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   孔子说:“领导一个能出千乘兵车的大国,临事该谨慎专一,又要能守信。该节省财用,以爱人为念。使用民力,在正确的时间 。”   【赏析】   这句话现在许多人都是照字面解释,不过有许多文言大家有另外一种说法:把女儿嫁...
  • ·文言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文言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
  • ·文言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文言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
  • ·文言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文言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 ·文言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文言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翻译】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赏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
  • ·文言文《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文言文《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
  • ·文言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文言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 ·文言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文言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
  • ·文言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文言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
  • ·文言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文言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
  • ·文言文《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文言文《小大由之,有所不行》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
  • ·文言文《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文言文《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
  • ·文言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文言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