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文言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wWW.SlkJ.orG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翻译】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赏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文言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相关文章

  • ·文言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文言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⒈学:学习   ⒉而:而且,并   ⒊亦:也,语气词,起强调作用。   ⒋时:按时   ⒌习:坚持,实践   ⒍之:代词,这里指学到的知识或技能。   【翻译】   孔子说:“学过了,wWW.SlkJ.orG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
  • ·文言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文言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⒈学:学习   ⒉而:而且,并   ⒊亦:也,语气词,起强调作用。   ⒋时:按时   ⒌习:坚持,实践   ⒍之:代词,这里指学到的知识或技能。   【翻译】   孔子说:“学过了,wWW.SlkJ.orG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 ·文言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  文言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⒈学:学习   ⒉而:而且,并   ⒊亦:也,语气词,起强调作用。   ⒋时:按时   ⒌习:坚持,实践   ⒍之:代词,这里指学到的知识或技能。   【翻译】   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
  • ·文言文《梦溪笔谈二则》--  文言文《梦溪笔谈二则》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以虫治虫》   【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穣。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翻译】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wWW.SlkJ...
  • ·文言文《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出自文言文《陈胜王凡六月》,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
  • ·文言文《陈胜王凡六月》--  文言文《陈胜王凡六月》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
  • ·文言文《圣人难慕》--  文言文《圣人难慕》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公曰:“欲何齐邪?”答曰:“齐许由。”公曰:“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注释】   1齐:同等   2企...
  • ·文言文《佛图澄与诸石游》--  文言文《佛图澄与诸石游》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佛图澄与诸石游,林公曰:“澄以石虎为海鸥鸟。”   【注释】   ①佛图澄:和尚名,晋代永嘉年间到洛阳,诸石:指石勒、石虎等人,羯族人。东晋时石勒侵入中原,大肆杀戮,建立后赵政权。石勒死,堂弟石虎袭位。   ②林公:支遁,字道林。这里尊称为林公。海鸥鸟:据《列子,黄帝篇》说:海边有个人喜欢海鸥,天天到海上去跟海...
  • ·文言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文言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
  • ·文言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文言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
  • ·文言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文言文《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
  • ·文言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文言文《巧言令色,鲜矣仁》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翻译】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
  • ·文言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文言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
  • ·文言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文言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
  • ·文言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文言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   孔子说:“领导一个能出千乘兵车的大国,临事该谨慎专一,又要能守信。该节省财用,以爱人为念。使用民力,在正确的时间 。”   【赏析】   这句话现在许多人都是照字面解释,不过有许多文言大家有另外一种说法:把女儿嫁...
  • ·文言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文言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
  • ·文言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言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选自论语,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学会做人,品德好了,行有余力,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总的来说是指 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赏析】   "行"是实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
  • ·文言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文言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