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翻译赏析_刻意阅读答案

 

  [题解]

  本篇取开头“刻意尚行”之“刻意”二字名篇,与篇中文意无关。篇幅简短,文章连贯,主旨在阐述养神之道,涉及道德修养,理想人格,养生之道等方面。提出抛弃有形迹之追求,抛弃喜怒悲欢,去掉智谋诈伪,使精神纯一不杂,成为恬淡寂寞,虚无无为,动与天行的得道真人。

  全篇分三段。第一段,批评山谷之士、平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湖之士、道引之士之所为都是有形迹之追求,是片面的。只有把这些全部遗忘,淡漠无心,才能获得它们的全部功效,而为集众美于一身的圣人之德。第二段,讲述养神的方法,要以恬淡寂寞,虚无无为为根本。要息心于平易无偏倚,动静随天,去知与故,超越死生,无好恶、喜怒、悲欢,不与物交,保持心神之纯一不杂。第三段,讲精神与道合一,则能四达并流,无所不至,化育万物,与天帝同。应保持其纯粹专一,持守而不使亏缺,才能不枯竭。

  刻意尚行(1),离世异俗(2),高论怨诽(3),为亢而已矣(4)。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5),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6)。语Www.sLKj.ORg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7)。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8),游居学者之所好也(9)。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10),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11)。就荧泽(12),处闲旷(13),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14),吐故纳新,熊经鸟申(15),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16),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17)。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18),无不有也(19)。澹然无极(20),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注释]

  (1)刻意:克制意欲。尚行:使行为高尚。

  (2)离世异俗:与世俗相离相异,截然与众不同。

  (3)怨诽:怨愤讥刺世之无道。

  (4)亢(kàng):高。

  (5)山谷之士:隐居深山穷谷之隐士。非世,以世道为非。

  (6)枯槁:身体被烧成焦枯状。如鲍焦、介之推等人,为坚持一己之见,自命清高,隐居不出而被烧死。赴渊:投水而死。如申徒获,务光、卡随等,有关他们几人的记载,可参阅《让王》、《盗跖》等篇。

  (7)修,修身。

  (8)平世之上:与世道相安并处之人。教诲之人:专门以讲学著述为业之人。

  (9)游居学者:有到处游说,有定居讲学之人。如孔子、子夏等。

  (10)尊主强国:使君主尊显,使国家强大。

  (11)致功并兼者,建立功业兼并他国之人。

  (12)就菠(sǒu)泽:到湖泊沼泽之地去。

  (13)处闲旷:居住在空旷无人之处。

  (14)吹呴(xū):皆指吐气,深者为呴,浅者为吹,为练功调息呼吸的方法。

  (15)熊经:经为悬吊起来,此指熊攀到树上,使身体悬空,鸟申:申同伸,伸展之意,鸟飞行时身体伸展。此处指古人模仿动物编出的练功套路,如华陀之五禽戏之类。

  (16)道引:为舒通气血,柔和肢体的系统功法。原为古代强身怯病的养生之术,后为中医、气功所广泛应用,对增进人的健康很有价值

  (17)彭祖:见《追遥游》注。寿考:考,老。老寿,长寿之意。

  (18)无不忘:一切无心,不有意追求。即忘记前面所说刻意尚行,修仁义,求功名,隐江海,习导引等。

  (19)无不有:无心于上述五者,反而得五者之全,无一不有。

  (20)澹(dàn)然:淡漠无心,不在意。

  [翻译]

  克制意欲使行为高尚,超然特立于世俗之外,立论高峻而怨愤讥刺世之无道,为显示清高而已。这是山林隐者,愤世疾俗之人,为坚持一己之见甘愿赴水火而死的人所喜好的,讲说仁义忠信,恭敬节俭,推辞礼让,为了修身而已。这是与世道相安并处之人,专门从事教育者,有时到处游说,有时定居讲学之人所喜好的。讲说建立大功业,得大名声,确立君臣礼仪,维护上下等级,不过是为推行治世之道而已。这是在朝中为官之人,使君主尊显国家强大之人,为建立功业兼并他国的人所喜好的。到湖泊沼泽之地去,居住在空旷无人之处,闲居垂钓,无为自在而已。这是隐居江海之上,逃避社会之人,与世无争只求清闲者所喜好的。调息呼吸,吐故纳新,模仿熊之悬吊鸟之伸展,为了长寿而已。这是从事导引之术,养身之术,象彭祖一类长春的人所喜好的。至于不用克制意欲就能使行为崇高,不用仁义而使身修,不追求功业名声而使天下得治,不用隐居江海之上而得闲暇,不用习导引之术而得长寿,将上面所说全部忘掉,而又能全部具备。淡漠无心之极而一切美好的东西必从之而来。这是天地之大道。圣人之德性也。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1)。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2),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3),其死也物化(4),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5)。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6),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7),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8)。不思虑,不豫谋(9)。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10)。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11)。虚无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乐者,德之邪(12);喜怒者,道之过(13);好恶者,德之失。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14),静之至也;无所于件(15),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16);无所于逆,粹之至也(17)。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18),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19), 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20)。故曰:纯粹而不杂,精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21)。

  [注释]

  (1)平:平易,不偏不倚。质:实质本质。

  (2)休休焉:据俞樾说,应作“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休:作息心解。

  (3)天行:任自然而运动。

  (4)物化:物象之幻化。

  (5)同波:动静无心,与阴阳变化一体,如同波浪之推进。

  (6)感而后应:指圣人与天地阴阳变化合一,而相互感应,并不有意追求,一切任其自然,所以下会成为幸福之先导,也下去成为灾祸之发端。

  (7)知:智谋机巧,故:后天习学之诈伪造作之类。

  (8)浮:浮在水面的泡沫,休:休息。极言把生死看得极轻微、极平常。

  (9)豫谋,指物至而应,不预先谋划。

  (10)信矣而下期:守信而不要求必定兑现,即不要求“言必信,行必果”,一切顺乎自然。期,必。

  (11)罢:同疲,疲劳。

  (12)邪:邪妄、邪僻。庄子认为,至德之人超越悲乐,如果陷进悲与乐的感情纠葛,必使德性流于邪僻。

  (13)道之过:喜怒不忘,就不能顺天道而行,反而以天道为过错。

  (14)一而不变:要持守道而永不改变。一:指虚静无为之道。

  (15)忤(wǔ):违逆抵触之意。

  (16)不与物交。不与外物相交接。淡:淡漠无心。

  (17)粹:纯一不杂。

  (18)形:形体。弊:疲困。精:精神。

  (19)郁闭:郁结闭塞。水长久滞塞不流动,就要腐败发臭,变得混浊不清。

  (20)天德之象:水通过流动保持清澈,天道通过运动而能永恒,故水有天德之象。

  (21)养神:存养精神。

  [翻译]

  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之平易和道德之本质。所以说:圣人息心于此,息心则平易不偏倚,平易不偏则恬淡无心。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侵入,邪气不能袭扰,故而其道德完美而精神不亏缺。所以说:圣人生时顺自然而运行,死时随物象幻化。静止时与阴同一德性,运动时与阳一体合流。不会成为幸福之先异,也不会成为灾祸的开端,与天地阴阳相感而后应,为外物迫使而动,不得已而后兴起。去掉智谋机巧诈伪造作,遵循天理而行。所以没有天灾,没有外物牵累,没有人非难,没有鬼神责备。生时如同泡沫,死时如同休息。不思虑,也不预先谋划。明亮而不耀眼,守信而不要求必定兑现。睡觉时不作梦,醒来时没有忧愁,其精神纯一下杂,故不疲劳。虚无恬淡,就与自然之德性相合。所以说: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所以,心里没有忧愁与欢乐,是道德之最高境界;持守虚静无为之道永不改变,是静之极致;于外物无所抵触,是空虚之极致;干外物无所违逆,是纯粹之极致。所以说:身体辛劳而不休息则疲困,精神运用而不止则会使用过度,使用过度就要枯竭。水之本性,不混入杂物则清澈,不去搅动则平静;郁结闭塞而不流动,也不能清澈,水具有天德之象啊。所以说:纯粹而不混杂,虚静专一而不改变,恬淡无为,运动与天道同步。这就是存养精神之道啊。

  夫有干越之剑者(1),押而藏之(2),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3),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4),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5)。纯素之道,唯神是守(6);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7)。野语有之曰(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9)。”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10)。

  [注释]

  (1)干越,干为吴国,越即越国,为春秋时东南方两个强国。因以铸剑闻名于世,故其剑为人所珍视。

  (2)押(xiá):盛物的匣子。

  (3)四达并流:形容精神四面八方通达并流无滞碍。

  (4)极:极点、尽头。际:交会,会台。蟠(pán):遍及。

  (5)同帝,同于天帝。这句意思是说精神象天帝那样无形无象而又无所不在,成就化育万物之功。

  (6)纯素:与纯粹义近,只是更强调素质、本性之纯一不杂。庄子认为:要执守这纯一之道,唯在侍守精神,使精神专一,不为外物牵流,本性之道也就得以持守了。

  (7)天伦:自然之理。

  (8)野语:谚语。

  (9)精:精神。

  (10)体纯素:以纯素为体,真人:得道者,与至人,神人相近。《大宗师》篇对真人有较详细描述,可参看。

  [翻译]

  藏有吴国和越国所造宝剑的人,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不敢轻易使用,它是珍宝中至贵的,精神向四面八方通达交流无滞,无所不至其尽头,上与天交会,下遍及大地,生化哺育万物,没有形象可见,它的名字就叫同于天帝。纯粹质朴之道,只有精神专一才能持守;持守而不遗失,使与精神合为一体;能精通这合一之道,就合乎自然之理。谚语说:“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着重精神。”所以,所谓素质,就是没有杂质混人;所谓纯粹,就是不使其精神亏缺,能以纯素为体的人,就称为真人。

随机文章

  • ·刻意翻译赏析_刻意阅读答案
  • ·谒金门·仙境美翻译赏析_谒金门·仙境美阅读答案_作者无名氏
  • ·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 ·内家娇·煦景朝升翻译赏析_内家娇·煦景朝升阅读答案_作者柳永
  • ·杨柳枝·六么水调家家唱翻译赏析_杨柳枝·六么水调家家唱阅读答案_作者白居易
  •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 ·泛五湖·范子蜕冠履翻译赏析_泛五湖·范子蜕冠履阅读答案_作者李绅
  • ·山头鹿·呦呦山头鹿翻译赏析_山头鹿·呦呦山头鹿阅读答案_作者陆游
  •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 ·古诗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翻译赏析_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阅读答案_作者纳兰性德
  •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 ·宋史陈禾传阅读答案_宋史陈禾传翻译
  • ·赴洛道中作翻译赏析_赴洛道中作阅读答案_作者陆机
  •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阅读答案翻译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意思
  • ·曹玮大破虏师阅读答案_曹玮大破虏师翻译赏析
  • ·刘沧的诗全集
  • ·锋芒毕露就是祸
  • ·高攀龙传翻译赏析_高攀龙传阅读答案
  • ·张孝祥传阅读答案_张孝祥传翻译赏析
  • ·韦仁寿传阅读答案_韦仁寿传翻译赏析
  • ·刻意翻译赏析_刻意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