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长安羁旅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注释】
  ①贞元八年(798)作者于长安应进士试下第。这诗可能是当时之作。
  ②理:梳理。
  ③旅尘:客中奔走所沾上的尘土。
  ④旬:十天为一旬。“九”,九次。“过饮”,喝了酒。“过”,有“了”的i 思,如“过瘾”之“过”。古人经常饮酒,有如今人喝茶,这里是言其少。
  ⑤旧贫:照旧的粗劣食物。
  ⑥恬:静。翼,指鸟。
  ⑦鳞:指鱼。
  ⑧喧竟场:争名夺利的场所,指长安。
  ⑨策:手杖。
  ⑩薇、蕨:都是羊齿类草本植物。茎叶嫩时卷曲如拳,可当菜吃。根 茎可制淀粉。相传周初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多以薇、 蕨指隐士的食物。新,鲜。
  【鉴赏】
  《长安羁旅行》为唐代新乐府辞,这首诗是孟郊所写的乐府杂题。诗作表达了作者应试不第,羁旅长安的失意困顿之情和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不平之鸣。
  孟郊一生困顿,幼年烽火,中年流寓,虽怀奇志,终不得展。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都名落孙山,直到近乎“天命”之年才得中榜。792年(贞元八年),作者首次赴长安应试,下第,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在长安度过了相当一段羁旅生涯,这首诗盖作于此间。
  全诗沉浸在一种抑郁感伤的情调之中。首四句“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言很长时间也懒得梳理一次头发,而且每梳都尘土飞扬,一副蓬头垢面的狼狈像;古代十天为一旬,“过”有“了”的意思,极言其少,“三”、“九”均非确指。月余才喝过了几次酒,而且每顿饭还是以往的粗茶淡饭。“十日”、“三旬”一面说明是隔时之久,另一面也表明是羁留之长。因为唐制科举考试是在秋季开考,到次年春天才发榜公布,故凡远道而来的应试者须在长安淹留半年有余。接着“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花红柳绿的景象;但诗人却因为落第而孤守寒舍,丝毫感受不到春日的温暖,心里是一片冰凉的世界。
  作者所感受的似乎也不仅仅在落第本身,中六句:“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心。”正如民间俗语所说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原来作者是深深地体味到了封建时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情态。也许此时曾跟孟郊同场应试的韩愈者流正官袍加身,如云的宾客正使他们应接不暇呢,而诗人却门可罗雀,“门前冷落车马稀”,一个人远离家乡,不但没有一个亲人的半句安慰话,还得遭受势利小人的白眼www.slkj.org,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怎不叫人凉透脊梁。“直木”二句是说挺拔的大树上自然有成群的鸟儿恬静地立在上边,而清寒的小溪里肯定不会有结队的鱼儿躁动于其中,“比”的意思很显见。由此诗人发出感喟,方知道明争暗斗的名利场中不是君子呆的地方。这里的“君子”,带有自况的意思,尽管有人认为此二句未免有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
  末四句,笔锋一转,诗人于无望中萌动了新的理想。他想象,将来要柱着藤竹拐杖跋涉于崇山峻岭、青竹翠柏之中,采薇而食,象伯夷、叔齐那样隐居山林,过那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活。并且心中暗暗歌咏着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避开人事喧嚷的尘世,在大自然中(“事外”)去享受那“不受尘埃半点侵”的高洁、宁静的生活。诗人于无可奈何之中总算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归宿”。虽然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并非诗人的初衷。
  孟郊的诗在艺术上是比较独特的,但对于孟诗艺术风格的评价,自来就褒贬不一。韩愈对孟郊推崇备至,认为他“才气清高”(《与孟东野书》),其诗“高山魏晋”(《送孟东野序》)。夏敬观也说:“孟东野诗,当贞元和间,可谓有一无二者矣。”(《说孟》)苏东坡在《读孟诗二首》中却说读孟郊的诗“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蟛,竟日嚼空螯。”“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贬得一钱不值。平心而论,以上所持各怀其偏。惟钱钟书先生谓东野诗“深语若平,巧语带朴,新语入古,幽语含淡。而心思镵刻,笔墨圭棱”(《谈艺录》),颇中肯綮。从这首《长安羁旅行》中便可得到印证。
  “十日一理发”四句,出语平平,但于此“平平”之中却深意藏焉。封建社会文人如妾,根本谈不上什么政治、经济地位。唐统治者为了网罗人才,巩固基业,便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官爵的垄断局面,决定开科举以诗赋取士,这对于出身微贱而又胸怀大志并且处于人生奋发时期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乘槎”到“日边”的唯一途径。因此,落第的打击已够沉重,羁旅的痛苦更添悲哀,因为这不仅仅是其生活当中的一次“羁旅”,更意味着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一次“羁旅”,无怪乎他在《登科后》诗中把这一时期称作“昔日龌龊时”,同时更加之世态人情,故此“独余不觉春”的感叹才有了情感基础。因见“深语若平”。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即言诗若一味用巧,必失于不能深厚沉着,但须以巧进,以朴成。如《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句皆以巧中带朴,天然浑成,而孟诗的“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亦真朴自然,巧近朴成。
  另外,“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其辞淡淡,其情甚幽,诗人的感情深入肺腑又发自肺腑,正如苏轼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郊诗》)而“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则颇类陶渊明的某些诗句,“事外风景真”又似乎直出于陶渊明的“野外罕人事”,古色古香,颇具古趣。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相关信息

  •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作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注释】   1、孳孳:勤勉不懈。   2、安乐窝:指...
  • ·《作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  “作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作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注释】   1、孳孳:勤勉不懈。   2、安乐...
  •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出自唐朝诗人曹组的作品《沉醉东风·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释】   ①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
  •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出自唐朝诗人曹组的作品《沉醉东风·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释】   ①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
  •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出自唐朝诗人卢挚的作品《沉醉东风·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注释】   ①“落残霞”句:落霞。鹜,野鸭。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用其语意。   ...
  •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出自唐朝诗人卢挚的作品《沉醉东风·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注释】   ①“落残霞”句:落霞。鹜,野鸭。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用其语意...
  •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京都元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注释】   ①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②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③袨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④华妆:华贵的妆容。   ⑤着处:到处。   ⑥闹:玩耍嬉闹。   ⑦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⑧...
  •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京都元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注释】   ①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②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③袨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④华妆:华贵的妆容。   ⑤着处:到处。   ⑥闹:玩耍嬉闹。   ⑦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⑧...
  •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长安羁旅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注释】   ①贞元八年(798)作者于长安应进士试下第
  •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长安羁旅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注释】   ①贞元八年(798)作者于长安应进士试下第。这诗可能...
  •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西湖留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注释】   湖:即指西湖。   【鉴赏】   这首诗写西湖春景,全诗围绕一个“春”字和一个“湖”字,展开景境。湖...
  •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西湖留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注释】   湖:即指西湖。   【鉴赏】   这首诗写西湖春景,全诗围绕一个“春”字和一个“湖”字,展开景境。湖...
  •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寒闺怨》,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释】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翻译】   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秋霜欲下,玉手已经...
  •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寒闺怨》,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释】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翻译】   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秋霜欲下,玉手已经...
  •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晚秋夜》,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翻译】   月光如水,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深夜静,寒气袭人,惟见诗人凝神遐思。此诗氛围清冷寂静,色彩皎洁幽丽,韵味清新隽永,通俗...
  •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晚秋夜》,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翻译】   月光如水,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深夜静,寒气袭人,惟见诗人凝神遐思。此诗氛围清冷寂静,色彩皎洁幽丽,韵味清新隽永,通俗...
  •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作品《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   ①鹊踏枝:即“蝶恋花”。此词牌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rdq...
  •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长安羁旅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注释】   ①贞元八年(798)作者于长安应进士试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