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出自于诗经作品《东方未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注释】
  ①衣裳:古时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②公:公家。
  ③晞:“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
  ④樊:即“藩”,篱笆。圃:菜园。
  ⑤狂夫:指监工。一说狂妄无知的人。闻一多"风诗类钞"曰:"夫之在家,从不能守夜之正时,非出太早, 即归太晚。妇人称之为狂夫。"他以为此诗出自妇人口吻。而且"折杨柳为园圃之藩篱,所以防闲其妻者 也。离去复于篱间瞿瞿然窥视,盖有不放心之意"。
  ⑥瞿瞿:瞪视貌。
  ⑦不能辰夜:指不能掌握时间。辰,借为“晨”,指白天。
  ⑧夙:早。莫:古“暮”字,晚。
  【翻译】
  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东方还未露晨曦,衣裤颠倒乱穿起。裤作衣来衣作裤,公家号令我惊惧。折下柳条围篱笆,狂汉瞪眼真强霸。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
  【赏析】
  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奴隶们心底隐藏着一种压抑已久而行将喷发的愤怒。正因为作者是从奴隶的身世遭际出发,抒发对于现实的愤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对统治阶级确实有一种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前两章“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诗人并没有用很多笔墨去铺叙具体的劳动场面,或者诉说劳动如何艰辛,而是巧妙地抓住一瞬间出现的难堪而苦涩的场面来写:当一批劳累的人们正酣睡之际,突然响起了公家监工的吆喝声,催促着他们去上工。这时东方还没有一丝亮光,原来.寂静的夜空,一下子被这叫喊声打破,劳工们一个个被惊醒过来,黑暗中东抓西摸,手忙脚乱,有的抓着裤管套上胳膊,有的撑开衣袖伸进双腿。一时间,乱作一堆,急成一团,真可谓洋相出尽。
  天还没亮,官差即来催促起床,上工的命令就已经下达了,以致可怜的役夫们在忙乱之中把两手伸进裤管,把两脚蹬进袖筒,竟然把上下衣裳颠倒穿了。按理说,上下衣裳的区别是很大的,能够穿颠倒了,不光是因为天黑的原因,恐怕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役夫们并没从梦中醒来,他们可能头天夜里睡得很晚,疲乏的身子包括疲乏的大脑尚未缓过神来。这一情节极富戏剧性,十分幽默好笑,却又饱含悲愤,笑中滴泪,生动曲折地反映出了酷吏的凶狠以及役夫的凄惨。“颠倒衣裳”的细节描写,便运用得真实巧妙,写出了奴隶们在公爷的吆呼催促下摸黑穿衣裳的不堪处境。前两章的“颠倒”二字,还会令人自然联想到末一章“风”(早上与“莫”(即“幕”,晚上)的“颠倒”。衣裳的错乱,黑(夜)白(天)的颠倒,正说明了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既意在言中,又寄意言外,可谓一语双关。
  最后一句"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说明:报时辰不是提前就是太晚。这诗是讽刺国君号令不准的诗,而国君的‘不时’,又在于司时的官吏不负责任。古时无准确的钟表,故而司时的官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司时的官吏每天搞错一点点,积年累月,经过一定时间www.slkj.org,就可能出现巨大的误差。司时官吏失职,当然朝廷秩序也会一片混乱。本诗在于讽刺司时官吏不准确报时,以致群臣见国君的时间混乱,官员手忙脚乱,心中忐忑不安,唯恐误时,遭到国君责怪。“折柳樊圃”和“狂夫瞿瞿”,也是两个典型的细节描绘,寥寥八个字,就把奴隶们艰辛的苦役和监工走狗的凶恶嘴脸和盘托出,一泻无余。这些描绘都切合环境和人物身份,读来仿佛见其人,闻其声,神态态毕现,栩栩如生,颇有真实感。
  全诗三章,皆为四句。每句两个音拍。前两章运用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事物特点。且以工整的排列。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尽情抒发抑郁情感,增强了音乐效果。第三章则转变风格,避免通篇一致的枯燥感,显得起伏有致,使得诗作的另一突出特点是通篇明白晓畅,语言通俗易懂,未明颠倒狂夫不能等都是人们常用的日常语言,以此为诗质朴自然,充满无限的生命。《齐风·东方未明》在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其一,《东方未明》为乐歌,在结构上回环复沓。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有些句子只换了一个或几个字。
  这种回复重叠,规律中有变化,严格中有自由,既是歌唱时的和声,也是表述意思的层层递进和对内涵的强化作用。但就作诗而言,重词叠句与反复咏唱是为着尽情抒发情感的需要,这在《诗经》其他诗作中和后世民歌中也经常运用。这样有利于突出事物特征,渲染环境气氛,增强音乐效果,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同时,也便于记忆与传诵。其二,诗人善于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反映生活。例如“颠倒衣裳”的细节描写, 其三,语言通俗易懂,读之琅琅上口。例如“东方”、“未明”、“颠倒”、“倒颠”、“狂夫”、“不能”等词汇,都是人们常用的口头语言,用在诗中,质朴自然,恰如其分。这些词语历经了三千余年的风雨,仍然葆有无限的生命力,至今保存在人们的口头与书面用语之中。此外,全诗以四言句为形式,每句两个音拍,二二的节奏。前两章排列工整,键行和押韵有规律;第三章则起伏有致,跌宕变化。这种不拘一格的韵律节奏,也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口头歌谣创作的艺术特点。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相关信息

  •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出自于诗经作品《东方之日》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注释】   ①姝:貌美。   ②履:同蹑,放轻脚步。即:就也。   ③闼:内门。   ④发:走去,指蹑步相随。一说脚迹。   【翻译】   太阳升起在东方。有位姑娘真漂亮,进我...
  •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出自于诗经作品《东方之日》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注释】   ①姝:貌美。   ②履:同蹑,放轻脚步。即:就也。   ③闼:内门。   ④发:走去,指蹑步相随。一说脚迹。   【翻译】   太阳升起在东方。有位姑娘真漂亮,进我...
  •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出自于诗经作品《着·俟我于着乎而》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①俟:迎候。着(zhù):通“宁”(zhù)。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着。古...
  •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出自于诗经作品《着·俟我于着乎而》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①俟:迎候。着(zhù):通“宁”(zhù)。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着。古...
  •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出自于诗经作品《还·子之还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①还:轻捷貌。   ②峱: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③从:逐。肩:借为“豜”,大兽。毛...
  •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出自于诗经作品《还·子之还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①还:轻捷貌。   ②峱: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③从:逐。肩:借为“豜”,大兽。毛传:&...
  •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出自于诗经作品《鸡鸣》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   ⑴朝:朝堂。一说早集。   ⑵匪:同“非”。   ⑶昌:盛也。意味人多。   ⑷薨薨:飞虫的振翅声。   ⑸甘:愿。   ⑹会:会朝,上...
  •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出自于诗经作品《鸡鸣》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   ⑴朝:朝堂。一说早集。   ⑵匪:同“非”。   ⑶昌:盛也。意味人多。   ⑷薨薨:飞虫的振翅声。   ⑸甘:愿。   ⑹会:会朝,上朝。...
  •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出自于诗经作品《东方未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注释】   ①衣裳:古时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②公:公家。   ③晞:“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   ④樊:
  •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出自于诗经作品《东方未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注释】   ①衣裳:古时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②公:公家。   ③晞:“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   ④樊:即“...
  •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出自于诗经作品《南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⑴南...
  •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出自于诗经作品《南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⑴南...
  •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出自于诗经作品《南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⑽...
  •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出自于诗经作品《南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
  •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出自于诗经作品《甫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注释】   ①无田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diàn 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   ②莠: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③忉忉:心有...
  •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出自于诗经作品《甫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注释】   ①无田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diàn 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   ②莠: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③忉忉:心...
  •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出自于诗经作品《敝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魣。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注释】   ①敝,破。笱,竹制的鱼篓。敝笱,对制止鱼儿来往无能为力,隐射文姜和齐襄公的不守礼法。梁:捕鱼水坝。河中筑堤,中留缺口,嵌入笱,使鱼能进不能出。   ②...
  •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出自于诗经作品《东方未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注释】   ①衣裳:古时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②公:公家。   ③晞:“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   ④樊: